考古盗墓|浙江海宁达泽庙遗址揭露成片史前聚落( 二 )


史前时期的灰坑形状多为椭圆形和长方形 , 大小相差悬殊 。最大的H188呈不规则形 , 长35米 , 宽7.7~13.5米 , 深0.95米;最小的灰坑直径仅40厘米 。坑内出土的遗物大部分为碎陶片 , 少量盘、豆、双鼻壶等器物可修复 , 另有锛、刀、砺石、凿等石器 。H204出土的陶器较完整 , 圆形坑直径80、深160厘米 , 中部出土陶匜1件 , 底部出土双鼻壶2件、陶罐2件 。井窖以J7最为典型 , 口径180、底径24、深228厘米 , 阶梯状收缩 , 填土分五层 , 共出土完整陶器19件 , 其中壶10件、罐8件、盆1件 。
良渚文化和商周地层之间 , 清理了少量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遗存 。广富林文化遗存仅见几个灰坑 , 出土陶片以按窝捏尖的鼎足和粗把豆为特征 。马桥文化灰坑较多 , 也有灰沟 , 出土陶器以印纹凹底罐居多 , 也发现了饰有斜云雷纹的宽把豆 。
商周之后的遗迹主要为灰坑和灰沟 , 另有少量井窖、小炭窑和零星墓葬 。发掘区东北部清理一座春秋时期的土坑墓 , 虽然仅见南部一组器物 , 但器物保存较好也较精良 , 共出土12件(套)器物 , 分别为釉陶罐2件、红陶罐1件、青釉罐2件、带盖青釉盅7套 。唐宋时期的灰坑袋状坑较多见 , 有的很深 , 最深达3.8米 , 可能作为窖藏使用 。H028较为特殊 , 坑不大 , 也较浅 , 直径70、深25厘米 , 底铺青色方砖 , 其上倒扣一陶盆 , 陶盆内有一青白瓷杯和14枚铜钱 , 有一枚铜钱可辨篆书“治平元宝” , 推测此坑为北宋时期的奠基坑 。
达泽庙工程涉及区是一个古今叠压、长期有人类居住的遗址片区 , 其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代的崧泽文化晚期 , 自此开始出现古代村落 , 良渚时期继续沿用 , 两者之间衔接紧密 , 并无间断 。先民们依托土台居住和埋墓 , 墓葬基本成群分布 , 内部大致成排 , 墓葬规格较普通 , 但有一定的贫富差距 。虽然房屋遗迹只发现两处 , 但墓地中间有空白区 , 应为曾经的居住空间 。东北—西南向的灰沟组将整个聚落分为东西两半 , 很可能也具有人群划分的含义 。随着人口增加 , 土台进行了扩展 , 聚落规模也逐渐扩大 , 活动重心渐渐由西往东发展 。达泽庙遗址见证了海宁地区史前社会基层村落的发展过程 , 反映了嘉兴地区史前文化的地域传统 , 是一个保存较好、格局和脉络相对清晰的史前村落样本 。(作者:赵晔)
考古盗墓|浙江海宁达泽庙遗址揭露成片史前聚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