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编者按:
客从何处来,乡村、乡韵、乡愁、乡情。每个人对故乡之念、之慨、之怀,都在记忆深处。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史博览杂志社推出“乡村岁时”大型融媒体报道,“夜读往事”栏目以“最美是故乡”为主题,邀请政协委员讲述记忆里的故乡与广袤乡村的兴荣,敬请聆听。
文章插图
▼
故乡的痕迹已经刻进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时隔经年,无论行走何处,我身上都还带着故乡的烙印。
想到故乡,家乡的味道总是最先让人回忆。提起家乡,我脑海中最先涌现的是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美味,只有习惯。”常德人是最喜欢吃圆粉的,在每一个常德人心目中,任何美味都抵不上那一碗牛肉圆粉。
在外闯荡多年,我曾品尝过大江南北的各色风味,也吃过海外多国的特色美食,但是那些都比不上每次回到常德,直奔最老的那个粉馆吃的一碗粉和一个圈眼粑粑。小时候,每天早上上学之前,我妈妈就给我端碗牛肉粉,再放一个圈眼粑粑在上面,那就是我每天的早餐。
当时,我觉得这就是我每天的日子,普通、平常。后来我发现,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并且当它形成习惯以后,它已经成了我心里的美味。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我走多远,吃多么名贵的食物,我真正最喜欢的,还是那碗粉和那块圈眼粑粑。
【 故乡|魏玛丽:故乡的集体生活里,是凝聚,是链接】在外出闯荡的常德人的心里,常德的音调、语音也是每一个人的深刻回忆。常德话被很多人称为“小北京话”。与湖南其他地方的方言不太一样,常德话发音很接近普通话。所以我们常常讲:常德人讲话,任何地方的人都听得懂。许多常德人即使在外多年,也乡音不改,永远操着一口标准的常德腔。
我哥哥就是这样,常年在外面做生意,总是用常德话和人交谈。我问他,为什么到别的地方做生意,不讲普通话或是当地话,偏还要讲常德话?哥哥只答了一句:都听得懂。这个回答,让我既觉得骄傲,又觉得满足,我想:常德人到哪里都可以不用改腔调,这真好。
有句话说:常德人是湖南人中的犹太人。这正是我的父辈给我的感觉,他们特别勤奋,吃苦耐劳。外出经商的常德人,很多都小有成就,他们踏实肯干,不管自己做的生意是大是小,都愿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
我的父母就是非常勤奋、善于经营生活的人。小时候,我觉得日子并不苦,甚至觉得家里很富足,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们只是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工资并不高。而我们吃穿不愁的生活,来自于父母对生活细致的、智慧的安排。
文章插图
魏玛丽和父亲
父母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能够自己做的东西绝不花钱买。那时候,家里有菜园,平时吃的菜父母都自己种。我们家有三姊妹,衣服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但是穿到最小的孩子身上时,仍然一点也不旧。因为父母很注重培养我们爱惜衣物的习惯,衣服脏了、坏了,父母会带着我们细致、耐心地把它们缝好、折好。
在父母这样的精心经营下,我们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面物质很富足,心理也很富足。
常德人不仅对于生活和工作非常努力、善于经营,而且十分团结,大家都很愿意互相帮助。在我看来,这也是常德人普遍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一年,我们同学聚会上,大家提起在外的常德人,都说:常德人无论到了任何地方,大家都特别团结。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到长沙,还是到深圳,都有常德的老乡们会尽心尽力地帮助每一个常德老乡。比如说,第一次去深圳、对深圳人生地不熟的常德人,一到深圳,马上就会有常德老乡接待、帮助。有的时候,常德人想要出去打工,也会依靠老乡推荐一些工作,刚开始去打工,没有地方住、没有吃的,老乡就会帮你。技术也好,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但凡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常德人都会非常给力地协助。
- 纪录片|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众多纪录片讲述这里,外地人却分不清它在哪
- 故乡|听风|《长城》
- 宗教信仰|历史上最不幸的女王:苏格兰女王玛丽的14个悲惨事实
- 故乡|踏上“古路之路” 探寻精神上的故乡
- 皇后|如果唐昭宗何皇后是玛丽苏文女主角
- 独立战争|美国第1任总统华盛顿
- 不了|那开不了口怀念的故乡,周作人用了南方的水来赞它。
- 辽宋夏金|都知道北宋名臣包拯办公地点在开封,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乡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