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达群|50后、60后、70后、80后作曲家共谱时代乐章,献礼建党百年

为迎接建党百年,上海交响乐团委约了贾达群、于阳、郝维亚、杨帆四位分别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创作四部新作。12月5日晚,新作选段由驻团指挥家张洁敏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完成首次排演,来自全国多家文艺院团、专业院校、文艺评论、媒体、出版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先听为快,并与四位作曲家深度对话。
 贾达群|50后、60后、70后、80后作曲家共谱时代乐章,献礼建党百年
文章插图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凝结了数代人的不辍耕耘。于阳的《中国颂》、贾达群的《逐浪心潮》、郝维亚《相信未来——为女高音与乐队而作》和杨帆的《父辈》,将他们的个人感悟融入时代背景,对理想和信仰作出不同的诠释。
“50后”作曲家贾达群乐队协奏组曲《逐浪心潮》,标题取自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中的诗句“心潮逐浪高”。贾达群说,作为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是厚重的一百年,需要一部厚重的作品承载文化和精神的含量。《逐浪心潮》分5个乐章,时长40分钟,希望能以此致敬伟大的时代,致敬党和人民。”
 贾达群|50后、60后、70后、80后作曲家共谱时代乐章,献礼建党百年
文章插图
“50后”作曲家贾达群《逐浪心潮》
《中国颂》初试啼音,“60后”作曲家于阳面对台下全国各地的专家,坦言“好像一场入学考试”。于阳的野心,是将浓郁的中国音乐风格,融合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印象主义的?彩性和现代主义波澜壮阔的交响音乐语汇。“这样的一次创作机会,一个作曲家可能一生只能遇到一次,希望《中国颂》能交出一份无愧于观众的答卷。”
当代诗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来》曾鼓励一代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包括“70后”作曲家郝维亚。他的作品《相信未来——为女高音与乐队而作》通过大型管弦乐队与女高音的合作,表现筚路蓝缕的现代化道路上,中华民族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砥砺前行。
“80后”作曲家杨帆,是上海出品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作曲。《父辈》里的音乐主题,也脱胎自《永不消逝的电波》。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起,杨帆在上海待了13年,《父辈》里包含了他对上海红色历史的理解。杨帆说:“能和另外三位作曲家共写一个主题,这样的学习交流很难得。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辈,让我受益匪浅。”
委约四代作曲家共写时代旋律的创意由上交音乐总监余隆提出,四部作品也入选上海首批以全面小康社会和建党百年为主题的39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将在上海交响传统品牌“2021上海新年音乐会”上演。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杨燕迪说:“尽管听的是片段,但整体呈现出非常高的水平。对主旋律创作而言,作曲家一方面要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达艺术追求,一方面也要得到当下观众的认可。这对作曲家而言是极大考验,他们都有了很深入的思考。”
 贾达群|50后、60后、70后、80后作曲家共谱时代乐章,献礼建党百年
文章插图
上海交响乐团庆祝建党百年委约新作品研讨会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从2019上海新年音乐会《献给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第一首歌》《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到如今的建党百年委约创作,上海交响不断探索如何用音乐延续和传承精神火种,这是一支国有文艺院团在新时代下的奋进与担当。”她还透露,“2021上海新年音乐会”上,四部作品片段将与观众见面,而完整版预计将在明年4月底5月初首演,并开启全国巡演。“希望好的作品能留得住,一轮又一轮演下去。”
贾达群|50后、60后、70后、80后作曲家共谱时代乐章,献礼建党百年】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