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试听会,如同擂台赛。12月5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台上是四位作曲家带来的“建党百年”同题作文,台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好像一场入学考试。”作曲家于阳说,让他如此紧张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有对比和竞争,还因为这一厚重的主题。“这样的创作机会,一个作曲家可能一生只能遇到一次。”
文章插图
上海交响乐团庆祝建党百年委约新作品研讨会
迎接建党百年,全国各地不少创作者摩拳擦掌,上海交响乐团一口气委约四位作曲家创作,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三大乐团联袂演出,足见其魄力;贾达群、于阳、郝维亚、杨帆四位作曲家分别是“50后”“60后”“70后”“80后”,各成一体又连缀成更宏大的整体,足见其创意。
文章插图
贾达群、刘阳、郝维亚、杨帆四位作曲家登台
文章插图
吕其明在新乐路家中创作《红旗颂》
1965年2月,35岁的作曲家吕其明接到创作《红旗颂》的任务,要在当年5月的“上海之春”首演。一次命题作文、一场紧急任务,如何成就了一部老百姓喜爱的红色经典?在今天的上海,接过吕其明旗帜的后来者们,又能否创作出留得下来的主旋律作品?
群体创作、联合演出、共享委约,探索创演新模式
文章插图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和上海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余隆
为什么要请四位作曲家来写同一个主题?创意的发起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凝结了数代人的不辍耕耘。而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的参与,将为这一主题带来历史的纵深和丰富的视角。
诗歌,是“50后”作曲家贾达群和“70后”作曲家郝维亚的灵感来源。贾达群的《逐浪心潮》,标题取自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中的诗句“心潮逐浪高”。郝维亚的作品《相信未来——为女高音与乐队而作》,灵感来自当代诗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来》。“60后”作曲家于阳的《中国颂》,融汇中西音乐语汇。“80后”作曲家杨帆的《父辈》,则脱胎自他创作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主题音乐。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编剧罗怀臻如此评价四位作曲家的四部作品:“50后”经历过苦难,仍保有理想主义的信念;“60后”大方飘逸,舒缓开阔;“70后”受过良好的教育,技法丰富、视野开放;“80后”返璞归真。“四部作品都非常高级,彼此不可替代,放在一起就像一个整体。”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透露,“2021上海新年音乐会”上,四部作品片段将由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三团艺术家联合演出。而四部作品完整版将在明年4月底5月初首演,并开启全国巡演。周平也希望,这一次的群体创作、联合演出、共享委约、多地巡演,可以探索艺术创作生产新模式和新机制。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说:“四部作品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不断完善。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表达。”他相信,北上广三支乐团的演绎,将对这些作品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它们能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好的传播。
为人民创作、为未来创作,主旋律一样可以成经典
面对同一个命题,四位作曲家作品风格各不相同。于阳和杨帆的作品相对传统,旋律性较强;贾达群和郝维亚的相对先锋,创造力强。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杨燕迪认为:“对主旋律创作而言,作曲家一方面要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达艺术追求,一方面也要得到当下观众的认可。二者要结合,对作曲家而言是很大的考验。”
- 中国|献礼建党百年,四代作曲家受委约共谱时代乐章
- 初唐|初唐四大书法家中的“奸臣”——薛稷
- 贾达群|迎建党百年 上海交响乐团委约四代作曲家创作四部新作
- 历史|中国历史上没有败绩的四位大将,孙子只能垫底,第一名是当之无愧
- 君王皇帝|这四位为隋代开国的名将,下场都惨,死因究竟是因为什么
- 秦朝|称的上千古一帝的四位皇帝
- 作曲家|四代作曲家“同题作文” 为迎接建党百年颂歌
- 白袍|都说“千军万马避白袍”,古代四位白袍大将,谁更胜一筹呢?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这四位武将最可怜,阳寿未尽,便“死”在了赵云枪下
- 作曲家|作曲家李海鹰《珠江交响曲》世界首演“我就是珠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