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香料在宋朝|焚香、制香、斗香,宋朝人高品质的风雅情调如何体现( 二 )


辽宋夏金|香料在宋朝|焚香、制香、斗香,宋朝人高品质的风雅情调如何体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朝文人雅士斗香
假如我们向宋朝人请教这个问题 , 宋朝人会告诉你:隔火熏香 , 可以避免烟雾缭绕的问题 。想来 , 产生的PM2.5要比直接燃烧线香少得多 , 更加符合环保的精神 。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烧香》诗 , 诗中说:“诗人自炷古龙涎 , 但令有香不见烟 。” , “有香不见烟”便是宋朝式焚香的特点 。宋朝人还会告诉你:隔火熏香 , 散发出来的香味才不致于太过浓烈 。要知道宋人焚香 , 追求的是淡雅清逸的芬芳气息 , 并不喜欢太浓烈的香味 。
香味太浓烈 , 宋人则认为是俗气的表现 。就如今人 , 戴一枚钻戒是时尚 , 倘若十根手指戴着十个钻戒 , 那就是俗不可耐的炫耀了 。宋人焚香时 , 如果发觉香味浓烈 , 便知道是炭火太热 , 需要添加炭灰 , 控制火力 。如果香味太淡呢 , 则意味着热量不够 , 可以将炭灰刮薄 , 提高温度 。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火力来调节香味的浓淡便成了宋朝隔火熏香的另一个优点了 。但隔火熏香也有缺点:操作过于麻烦 , 主持焚香的人必须具有品鉴香味浓淡适宜的能力 , 具有调控火候的技巧 。相比之下 , 后世的焚香 , 将一根线香点燃就行 , 毫无难度可言 。
辽宋夏金|香料在宋朝|焚香、制香、斗香,宋朝人高品质的风雅情调如何体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宋官窑青瓷鬲式香炉
宋朝的点茶也一样 , 整个过程非常繁复 , 哪有今天的泡茶方便?但是 , 正是因为焚香、点茶有技艺上的门槛 , 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操作的 , 它才能够形成一门高雅的艺术 。没有门槛 , 便不成艺术 。
黄庭坚制过一款“闻思香” , 所用香料很寻常 , 无非是荔枝壳、丁香、松子仁等 , 是一款成本相当低廉、香味却颇清馥的合香 。我们不要以为宋朝人配制合香 , 只能使用极其昂贵的沉香、龙涎香等名贵香料 , 荔枝壳晒干 , 研成粉末 , 再配上其他寻常香料 , 也可以做成清雅的香品 。
陆游调制的一款“四和香” , 所用香料便是荔枝壳、兰花、菊花、柏树果实 , 四种原料捣碎 , 以炼蜜调成小丸即可 。由于成本低廉 , 陆游有些自嘲地将这款合香称为“穷四和” 。不过 , 我们也不要以为荔枝壳是宋朝穷人才会用的劣质香料 。
皇室也流行这种平民化的香料 , 比如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 , 就很喜欢用荔枝壳、苦楝花、松子膜等寻常材料制作合香 , 不想使用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 。苏轼刻薄地说:贵人“鼻厌龙麝 , 故奇此香” , 好比是大富豪吃腻了山珍海味 , 便爱上了吃野菜、窝窝头 。这位苏学士 , 真是一个大毒舌!
辽宋夏金|香料在宋朝|焚香、制香、斗香,宋朝人高品质的风雅情调如何体现
辽宋夏金|香料在宋朝|焚香、制香、斗香,宋朝人高品质的风雅情调如何体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朝民间香料制作销售工坊
我倒觉得 , 宋朝人的焚香理念很可爱:他们鄙视名贵的进口沉香 , 认为它的香味过于腥烈 , 只宜入药 , 不宜用于焚香 。但他们不会鄙视一文不值的荔枝壳 , 他们认为 , 以荔枝壳为主材料做成的合香 , 气味香馥 , 不失风雅 。也就是说 , 在宋朝人的观念中 , 一款合香是雅是俗 , 取决于香料具有的香味品质 , 而与原材料的价格没有关系 。这样的焚香理念 , 恰恰是今人缺乏的 。
我知道今天有很多朋友都在复活宋朝式的点茶、插花、焚香;我们前面也说过 , 日本今天还保留着茶道、花道、香道 。相对而言 , 香道无疑更小众 , 原因很简单 , 今天焚香都是直接烧名贵香料 , 这成本是非常高的 。一块名贵的香料就这么白白烧掉 , 我看了也会觉得心疼 。我们何不学习宋人 , 用香橙皮、荔枝壳等普通原料制作几款合香 , 试一试宋朝式的风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