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清水河》是窑曲?为何张云雷不敢唱完整版?( 二 )


女主人公和男人公用死亡这个极端方式 , 表示对不公遭遇的反抗和不满 。《探清水河》本质上表达的是斗争精神 , 是对社会不满的抗争 。《探清水河》的曲谱内容是带有进步思想的 , 与窑曲有着天壤之别 。
仔细研究一下《探清水河》的曲谱 , 可以发现它带有显著的民间文学特征 。一曲终 , 隐含着多种修辞手法 。《探清水河》以“桃叶儿尖上尖 , 柳叶儿就遮满了天”开头 , 这是采用了类似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这样的开头 , 让全曲奠定了悲剧色彩 。
曲中还有“奴好比貂蝉思吕布、阎婆惜坐楼想张三”这样的明喻手法 。这是通过借用广为人知的名著情节 , 来展示人物形象 。
《探清水河》是窑曲?为何张云雷不敢唱完整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曲也有“姑娘叫大莲 , 俊俏好容颜 。此鲜花无人采 , 琵琶断弦无人弹”的暗喻 。这是将女子美丽如花 , 父母却没有将她的婚事放在心上的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 , 为女子和年轻男子互相爱慕、私自约会作了呼应 。
《探清水河》曲谱的内容是通俗易懂的 , 并带有文学色彩 , 这样为民众所喜爱的民歌不应简单地等同于窑曲 。
所以说 , 从传承价值、故事本身、词曲的文学调性来看 , 《探清水河》和窑曲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 。但也不得不说 , 词曲中有些地方与新时代倡导的文化有些格格不入 。
《探清水河》是窑曲?为何张云雷不敢唱完整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承文化有取有舍
《探清水河》的走红 , 德云社有着不得不说的功劳 。《探清水河》本来也是走上了被人遗忘的宿命 , 很久以来在北京地区已经鲜有人在唱了 , 勉勉强强能在两处听到而已 。
一是在《智取威虎山》里能听到《探清水河》的唱段 。二是二人转的演出中 , 有人用东北方言演唱了《探清水河》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探清水河》的命运 , 很多民间小曲小调 , 同样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
德云社对《探清水河》进行了传承 , 将原词中“四更天”的内容省去 , 并对部分俗词进行了改编表达 。张云雷创新了民谣唱法 , 以相声剧的方式演绎《探清水河》 。
《探清水河》是窑曲?为何张云雷不敢唱完整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云雷在演绎时 , 吸收了德云社的做法 ,“一更天”到“五更天”层层递进中 , 省去了“四更天”的内容 , 低俗的语言表达也被加工过 。从曲谱中可以得知“四更天”里大致内容是描写女子和年轻人上了船 , 在船中幽会的场面 。描写得有些露骨 。
德云社和张云雷对于《探清水河》内容省略 , 词语改编 , 并不是不敢唱完整版的表现 , 而是根据新时代的语境变化做出的改变 。这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
在流传过程中 , 《探清水河》曾经历过辉煌时代 , 也曾落寞过 , 无人问津 。步入新时代 , 在肯定了《探清水河》的价值后 , 对其内容采用了“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式的创新 。这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
《探清水河》是窑曲?为何张云雷不敢唱完整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但时代洪流滚滚向前 , 以现今的眼光和角度看传统文化 , 不可避免会有瑕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要懂得创新 。
《探清水河》的传承是一个成功案例 。从过去鲜为人知的北京小曲 , 摇身一变成了耳熟能详民谣式的《探清水河》 , 就可以得知 , 其传承的方式是找对了路子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 可以考虑借鉴《探清水河》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