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运营规律来看,每年春节至4月是各地民营剧团活跃的旺季。特别是在民营剧团数量大的南方地区,温和的气候与迎春活动的习俗,使各地民营剧团营业演出十分兴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演出活动一度停摆,依靠演出收入维持经营的民营院团遭遇了不小的冲击,在基层“摸爬滚打”中坚守、饱尝烦恼的民营剧团又添了一些新愁。如今,它们过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看戏的小戏迷们
疫情下的心境:盼着能多接几单、多演几场
民营剧团可以说是“挣不挣钱看春节”,因为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演出场次费。缙云县碧林婺剧团团长黄碧林告诉采访人员,每年农历正月、二月,是民营剧团的演出高峰期,演出戏金最高达到3.8万元一场,三四月1万元左右一场,五六月价格降为5000元左右一场,九月至十二月又涨到8000元左右一场,而正月的演出收入要占总收入的60%以上。
文章插图
露天演出的场景
每逢春节,民营剧团无不厉兵秣马、精神百倍地准备投入到面向城乡观众的文化艺术服务中,期待着通过黄金季节的繁密演出,在取得开门红的同时,使剧团和事业发展壮大。在浙江,以台州为主的越剧民间班社、以丽水为主的婺剧、以温州为主的多剧种城乡演出,许多都是一年前就签署合同,万事俱备,就待春节开锣。
众所周知的是今年春节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城乡演出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不得不说,这对民营剧团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各地民营剧团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一时间终止演出、取消合同,并投入到全民抗疫的各项工作中。“疫情对民营剧团的持续影响很大,春节期间“颗粒无收”,许多演员是在勉强支撑。可长时间的歇业,导致许多剧团无法保证演员收入,不少演员重新选择就业,人才流失严重。有演员迫不得已,改行做起了快递小哥,“跑外卖”,做早点生意。”黄碧林告诉采访人员,因为演出订单少,为了留住演员,大家想方设法,抱团取暖。如武义市的东方婺剧团、卓英婺剧团和徐向阳婺剧团现在已经合并成了一个团,以期共同渡过难关。
针对疫情影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下发《关于申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资金的通知》,拨出专款对42家重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予以扶持,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文旅部门还出台了民营剧团进景区、进校园演出补贴政策。“这对我们民营剧团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也是我们负重前行的动力。”黄碧林说。眼下,距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民营剧团的团长们都没闲着,大家努力创排节目,盼着能多接几个订单、多演几个场次,争取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文章插图
听说有演出,村民们早早来到演出现场等待看戏
挥之不去的烦恼:留不住人、新创剧目难
在浙江的大部分乡村,赶上红白喜事或节庆日,请剧团唱戏仍是重要的仪式。这意味着民营剧团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就其生存境况而言,或面临市场萎缩,或遭遇成本剧增,也是各有苦衷。
即便没有疫情,留不住人、养不起人也是民营院团一直以来的烦恼。“一是队伍不稳,剧团的劳动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有的演员刚刚培训好、磨合好,可以派上用场了,但合同也到期了;二是人才缺乏,技艺一般的演员提升不了层次,好的演员又倾向于到条件更好的剧团寻求发展;三是负担重,民营剧团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养人’不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光舞台设备支出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几年,员工工资也翻了几番。”缙云县横婺婺剧团徐桂央说,她15岁进入剧团工作,27岁成立缙云县红太阳婺剧团,后来因为生计出路等考虑,2008年改名东阳市横店婺剧团。2016年,缙云县成了“戏剧之乡”,又把剧团的名字改了回来。剧团现有演职员共55人,舞台设备、灯光布景等投入了150多万元。正常年份演出场次达600场以上,光支付演职人员工资就达360万元。
- 西安|临渭区29名乡村学生走进西安 感受陕西优秀文化的魅力
- 火热|(港澳台)香港拍卖市场疫情下依旧火热
- 时代|后疫情时代 网文“出海”迎来新机遇
- 异国|对话与非门异国人: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更好地去做音乐
- 报名|2020“浮梁?源乡”原创乡村旅宿设计竞赛开始报名啦!
- 文化艺术节|这所高校举办艺术节 作品用光影记录疫情
- 艺术|冬日午后接受艺术熏陶丨湘江畔听胡应明分享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关怀
- 利用|为求生存,皇陵工匠竟利用这方法逃生,古代人的智慧真令人感叹
- 乡村|文化“大餐”来了!晋安这个乡村好热闹
- 疫情|各国推出年度词中的2020:疫情相关词汇占据热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