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明朝的开国功臣 , 大家最先知道的是谁?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会是刘伯温 , 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太"神"了 。据《明史》所载 , 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 , 尤其擅长象纬之学 , 民间常常把他的智慧比作诸葛亮 , 说他"前知五百年 , 后晓五百年" , 明太祖也赞他是留侯张良一般的智者 。
然而 , 明太祖在洪武三年的论功行赏中却只给了刘伯温一个"诚意伯"的爵位 , 而且给他的官职也不是很高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 明太祖不愿意重用刘伯温 , 难道刘伯温这个时候就不是他的"张良"了吗?他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代奇人——刘伯温
一、 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形势
1、 淮西集团VS浙东集团
【明朝|朱元璋定鼎天下后,为什么宁愿重用胡惟庸也不愿意重用刘伯温?】没有哪个皇帝喜欢自己的臣子搞小团体 , 因为一旦臣子们结党的话 , 势必对皇权带去威胁和冲击 。但是有一句话叫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 臣子们为了追求更大的政治抱负或者满足自己更多的欲望 , 很容易就以同乡、同窗等关系为媒介抱成团 。明太祖立国之初 , 这种大臣们抱团组圈的情形相当突出 。
洪武三年封的六位国公 , 二十八位侯爵 , 一共是三十四人 , 而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和明太祖是同乡关系 , 他们的老家都是在淮西地区 , 也因为他们的地位都比较高 , 所以以他们为核心结成的圈子就被人称为"淮西勋贵集团" , 这个集团可谓是明初最强集团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太祖于淮西起家
打仗靠武将 , 治国就得靠文臣 , 天下统一之后 , 明太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开始将文臣的地位往上提 , 武将的地位往下压 , 由此 , 六国公之一的李善长成为了淮西集团的带头大哥 。当然 , 不可能所有的大臣都出自于淮西 , 也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是勋贵 ,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抱负 ,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高智之士 , 还有很多人曾经有过元朝大臣的身份 , 他们以刘伯温为核心结成了另外的圈子 , 俗称"浙东集团" 。
淮西集团多武将 , 浙东集团多文臣 , 两个集团各有各的优势 , 淮西集团的优势在于他们有巨大的影响力 , 浙东集团的优势在于成员们的治国理政之才很强 。两个集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 , 但是浙东集团着实很难和正处于巅峰状态的淮西集团抗衡 , 杨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太祖招纳淮西子弟
- 明朝|两顿饭天壤之别,吃出了朝堂党争的源头,最终促使大明逐步败亡
- 知行合一|儒家思想绵延千年,在明朝出现新的变化——王阳明重新阐释儒学
- 明朝|安徽有一座明朝古桥,至今在使用,建者是一寡妇,却被皇帝剥皮
- 明朝|当初崇祯吊死的那棵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那棵树现在还在吗
- 赵敏|周芷若嫁给陈友谅,赵敏嫁给朱元璋次子,最后谁嫁给了张无忌?
- 明朝|明朝朱元璋文字狱很少被人提,清朝乾隆文字狱为何总是被人诟病?
- 朱元璋|朱元璋禁止火葬,违者严惩,却收效甚微,原因主要有两个
- 明朝|如果不是办了亡国之君崇祯的后事历史根本不会留下赵一桂的名字
-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 挖出|河南挖出明朝古墓,规模远超帝王陵,专家挖掘发现墓主人是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