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风变科技刘克亮:教育与科技应更加深度的融合( 三 )
再来介绍长归因计算 ,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长归因”是相对于“短归因”而言的 。 短归因就是我把当下的因和果 , 构建某种逻辑关系 , 然后用今天的因来预测果 。 但在教学里 , 这样做是会出问题的 。
举个例子 , 在教学的过程中 , 会经常发生老师骂学生的现象 , 原因是老师发现给更大的压力 , 这个学生的表现就会变好 , 在短归因里面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 后来老师就不停地强化自己骂人的能力 , 很多老师最后就从一个好老师变成了一个擅长骂人的老师 , 而学生因为长期的压力学习能力反而会变差 , 显然在长归因中 , 这个逻辑就是错误的 。
因此教学过程与结果应该有更多的数据被统计 , 评价教学效果时才能有更长的数据归因 , 我们才能找到更靠近真理的真相 。
长归因计算的本质是进一步释放数据的价值 。 当数据和技术进一步地融入教育产业 , 它其实可以帮助修复很多错误 。 微观上作用于教学策略 , 长期可以让我们教育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 。
从法律和市场秩序方面加强教育创新保护【GET|风变科技刘克亮:教育与科技应更加深度的融合】关注创新保护的作用 。 今天一些企业关注技术的方式 , 就是看看别人做了什么 , 然后拿来抄袭 , 其实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
教育技术的发展关乎于人 , 和医药类似 , 有着非常长的实验和研究周期 。 而呈现的结果因为直接面向用户 , 也难有非常有效的防止盗窃知识产权的方法 。
当前存在的现状是 , 谁敢做新东西 , 就意味着谁的成本更高 , 就意味着谁的死亡率更高 。 这就必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 在利益的驱使下未来教育技术的走向无人问津 , 更多人变成投机主义 , 尝试用节约或者直接省去创新周期的办法来赢得市场竞争 , 造成摧毁、阻碍创新的恶果 。
对教育行业从业者来说 , 创新保护的本质是保护教育行业发展 , 而保护教育行业的发展就是推动社会发展 。 我认为两种方法可以改变当前的局面:一是从政策、法律层面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尤其是面向教育行业的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法;二是建立良性竞争的商业文明 。
尤其是后者 , 非常依赖今天的我们 。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 一个公司的人把另外一家公司的一位年轻产品同学给挖了 , 告诉他 , 你来我们公司就做一件事 , 就是抄袭一个和之前公司一模一样的产品 。
这位年轻人拒绝说:“我认为抄袭是不对的 。 ”这时候会有所谓前辈告诉他说:“你太年轻了 , 你不懂 , 等你到我这个年纪你就懂了 。 ”其实我这时候特别想站出来为这位年轻人说一句话 , 告诉他“你是对的” 。
这件事不能仅仅从道德层面考量对抄袭者进行谴责 , 其实整体的教育产业的特殊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它 , 如果技术只是过去互联网领域的工具性应用 , 创新周期非常短 , 抄袭可能对于产业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摧毁或者阻碍创新的态势 。 但是教育不一样 , 因为教育技术投入的周期太长了 , 不同教学方案的差异对于学生的影响 , 这个周期可能就是一到两年 , 所以对教育创新的排斥是对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毁灭性作用的 。
如果经济上落后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 , 但是如果教育上落后会让我们输掉一切 , 这是不争的事实 。 我们经常讨论我们遇到的诸如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 但最后归根到底都可以讨论到教育问题上来 。
我们如何真正解决教育问题?怎么去推动?其实我们国家已经有很好的规划了 , 在未来我们一定会推动一个良性的、好的、充足的、多元的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 。
那我们今天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对教育和技术保持一颗更谦卑的心 。 对于教育和技术 , 我们有时都过于傲慢了 ,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仔细了解那件事情到底是什么 , 我们就盲目的说我们找到答案了 , 如果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或者对技术的发展没有一个更谦卑的心 , 我们其实很容易陷入到创新的停滞 。 此外 , 教育创新还应该有更宏观的保护机制 。
- 广州“人才+科技创新”亿元补贴获得者揭晓
- 中国最低调科技企业,连续10年全球第一,却被误认为是国外品牌
- 科技改变未来,未来快递员也会失业,只有驿站没有快递员
- 睿沃科技王琦:三年打造出行业独角兽,智慧酒店领域再添新样板
- 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哈苏907X 50C开箱
- 宁夏举办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项目
- 河北2020科技成果直通车“开进”邯郸
- 出门问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 每日科技名词|数据权利
- 信也科技再攀科研高峰:复杂网络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IEEE TK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