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风变科技刘克亮:教育与科技应更加深度的融合


GET|风变科技刘克亮:教育与科技应更加深度的融合文章插图
风变科技CEO刘克亮在做“技术与教育的未来”的主题分享
芥末堆 李海颜 12月3日 报道
“我们本能地感受到 , 在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之路上 , 有一种温暖与冰冷的对抗 。 而这也折射出了行业从业者内心的矛盾 , 我们一方面希望技术能驱动教育的发展 , 但又担心技术让教育失去了温度 。 ”
11月23日 , 在芥末堆主办的以“或跃在渊:教育的信心与发展”为主题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上 , 风变科技CEO刘克亮带来了“技术与教育的未来”的主题分享 。
他表示 , 目前教育和技术融合有两种主流的思维方式 , 一种是“分离主义” , 另一种是“管道论” 。 长期看来 , 这两种观点会对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 因为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隐隐的冲突 , 即不敢让教育与科技有更深度的融合 。
他认为 , 教育与科技应该更加深度的融合 , 应更加关注技术的作用 , 通过教学中台、长归因计算等技术为教育赋能 , 此外还应在法律和市场秩序方面 , 重视对教育技术创新的保护 。
以下是刘克亮的演讲实录 , 略有删改:
教育的“热”与科技的“冷”
GET|风变科技刘克亮:教育与科技应更加深度的融合文章插图
当我们想起教育时 , 我们会想到什么?我在搜索“教育”时 , 出来的图片是这样的:老师很伟大的形象 , 同学之间很亲密的关系 。
GET|风变科技刘克亮:教育与科技应更加深度的融合文章插图
紧接着我搜了另外一个词“技术” , 显示的结果是在各个企业的宣传片里都能看到的类似图片 , 一个线在城市上空飘来飘去 , 虽然看不懂什么意思 , 但是感觉很厉害 。
当我们看到这两组照片时 , 前一组的图片是比较温暖的 , 是暖色调的 , 但后一组照片则是比较冰冷的 , 偏冷色调 。 当温暖的教育画面和冰冷的科技画面产生重叠时 , 我们本能地感受到 , 在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之路上 , 有一种温暖与冰冷的对抗 。 而这也折射出了行业从业者内心的矛盾 , 我们一方面希望技术能驱动教育的发展 , 但又担心技术让教育失去了温度 。
今天关注教育和技术融合有两种主流的思维方式 , 一种思维方式称之为“分离主义” , 大致意思是教学中“教”的部分交由机器或者人工智能来做 , 而“育”的部分就交给人来做 。 还有一种观点叫做“管道论” , 倾向于“工具+人”的逻辑 , 即通过搭建技术通道 , 帮助老师授课 。
在我看来 , 这两种思维方式背后让教育和技术之间有一种隐隐的冲突 , 即不敢让教育与科技有更深度的融合 , 而这种观点可能会对长期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
教育的未来 , 其实是由今天的从业者的观念而决定的 , 我们今天有怎样的观念 , 就会影响未来教育发展成什么样 。
通过对“分离论”或者“管道论”的观察 , 我会觉得大家本质上是不关注技术的 , 大家只是将技术当作一种工具 , 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 。
同时 , 今天教育技术的融合有很多还是来自于互联网过去的历史 , 我们带着过去互联网的记忆 , 但对互联网创新、模式的关注其实是比较少的 , 我们觉得好像教育也理应这样 , 你怎么做 , 我就怎么做 , 但这长期来看是会阻碍教育发展的 。
好的教育能力需要信息的实时生成和反馈因此我的核心观念有两个:第一个是关注技术 , 第二个是保护创新 。
关注技术的作用 。 先分享一个我高中生物老师的故事 , 当时这位老师还是新老师 , 第一次给我们上课 , 他小心翼翼地走向课堂对着课本 , 把一节生物课认认真真讲完 。 我仿佛能感觉出来 , 他在讲完那堂课的一瞬间 , 心里长舒了一口气:“这堂课终于说完了” 。 末了他还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话:“同学们 , 你们都听懂了吧?”同学们回答说:“嗯!”最后他怀着激动的心结束了他人生的第一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