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使|中唐时期,为何要设立“三司使”这一官职呢?其职能相当“豪横”

从历史发展的时间和朝代来看 , 夏商周三代的财政管理 , 由于缺乏相应的史料 , 尚不能作出表述 。古人有“ 夏后氏五十而贡 , 殷人七十而助 , 周人百亩而彻” 的说法 。《孟子·滕文公上》表明:夏商周有一定程度和规模的赋税和财政制度 。
到了秦汉时期 , 公私财政区分开来 , 即: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各设机构 , 分别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 尚书、中书、门下三者逐渐代替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 , 成为重要的立法行政机关 。尚书省下的度支尚书取代了前代的大司农 , 成为管理财政的最高机关 。
三司使|中唐时期,为何要设立“三司使”这一官职呢?其职能相当“豪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到了隋之后 , 三省六部制形成 , 由尚书省的户部度支部主管全国财政的制度 。但至中唐以后 , 中央乃至地方的财政日渐繁杂 , 以至于 , 为了简化财政工作的流程 , 朝廷派遣中枢大臣分管赋税、财政、盐铁专卖 , 这就是最早的“三司使” 。
不过 , 这时的三司使并非一人 , 而是三人 , 分别负责:财政收支、盐铁专卖和赋税事务 。天成元年 , 三使的职责由宰相一人负责 。长兴元年 , 三使合并 , 正式成了三司使 , 也由临时官职变成了常驻官职 。北宋沿袭了唐制 , 所以三司使的官职也被继承了下来 , 成了专管财政收支、出纳的官员 。
宋朝早期的三司使 , 其地位相当于中央财政部长 。当然 , 古代的官员主抓的事务比较多 , 所以三司使比现在的财政部长负责的范围更多 。时人称三司使为“计相” , 可见其权势之大 。到了神宗时期的官制改革 , 三司使的职责被并入户部 , 由户部尚书来完成此前三司使的本职工作 。
三司使|中唐时期,为何要设立“三司使”这一官职呢?其职能相当“豪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中唐时期为什么要设立三司使呢?
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中央乃至地方的财政比较混乱 , 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会计人员进行盘点和整理;
二是这一时期的财证权被宰相集团把持在手中 , 皇帝有必要夺回财权 。
因此 , 可以说三司使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 但他却不是为了中央集权而诞生的 。
至于后来的三司 , 其权力远比早期的三司使大 。这一机构成了“无事不管”的部门 , 就像是都察院一样 , 一切军国大整都有三司的参与 , 三司使有权干涉六部事务 。即便同为“无事不管”的都察院 , 他们的监察之权也遭到三司的瓜分 。
从三司的崛起上 , 我们就能看出经济的重要性了 。上至朝堂 , 下至地方政府 , 只要与经济相关的事务 , 三司都有权过问 , 相当“豪横” 。
三司使|中唐时期,为何要设立“三司使”这一官职呢?其职能相当“豪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朝廷在管理经济这方面的权力太过集中 , 虽说 , 在初期的确起到了一定成效 。如:三司使通过控制财政权的方式制约了宰相 , 直观地增加了中央的财政能力等 。但三司使本来就是一个临时官职 , 若将其正式化 , 无疑会让官场变得冗余 , 机构过度臃肿 , 进而办事效率低下 。
宋朝统治者最擅长的 , 便是坐山观虎斗 , 通过设立官职来分权制衡 , 防止任何一股势力发展壮大 。所以 , 对于宋朝皇帝来说 , 三司使的制度必须进行调整 , 甚至是改革 。元丰改制过后 , 将三司使“剥夺”的所有职权全部归还给相关机构 , 三司使主管的财政大权亦归还给户部 。朝夕之间 , 三司使这个“无事不管”甚至凌驾于其他政府机关的的特权机构 , 迎来了它的终结 。
三司使|中唐时期,为何要设立“三司使”这一官职呢?其职能相当“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