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寺|普陀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你真的足够了解吗?(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59年 , 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市文管会)报请市政府 , 将真如寺大殿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黄宣佩称 , 当时市文管会将真如寺大殿“视为文物瑰宝” , 长期进行加固维修 , 哪怕在1963年国家经济仍十分困难的时候 , 还曾报请市政府拨款作落架大修 , 恢复元代初建时的风貌——亦即从清代改做重檐歇山顶 , 改回最初时的单檐歇山顶 。
黄宣佩回忆 , 这次落架大修时 , 进一步发现了许多构建的榫卯部位还有元代工匠记录构建名称和部位的字迹 , 是一份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罕见史料 。这些工匠书写的墨字 , 除其重复者及模糊不全者不计外 , 共有五十四则 。
这些字绝大部分与20世纪60年代工匠做榫卯结构时使用的相同 , 都是可以辨识的 。有一些是注明构件的部位和名称的;有一些则只注明部位而未记名称;有的仅记一简单的构件名称 , 并不记明构件部位 。
真如寺|普陀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你真的足够了解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真如寺|普陀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你真的足够了解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真如寺|普陀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你真的足够了解吗?】这些字迹的发现 , 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墨字全部出现在柏木和红松制作的构件上 , 砍制手法全部都是与宋代相近而与明、清相去甚远 。可以判断此殿初建时是使用柏木作柱 , 红松制梁材及斗棋等 。而杉木为清代所抽换 , 在制作时代较晚的杉木构件上 , 均未发现墨字 。字迹绝大部分出现在殿内部不易腐朽的构件上 , 可视为原件原位未曾改动过 。这些发现 , 当时就引来国内外专家重视 , 不断有人前往考察研究 。
“文革”十年 , 上海市文管会在大殿放置了距今五千多年的上海古人骨骸和鸦片战争时期吴淞口的抗英大炮 , 将之当做库房之用 , 使文物免遭破坏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真如寺修复委员会工作启动 , 1996年在上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务院批准以后 , 真如寺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
真如寺|普陀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你真的足够了解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踏入真如寺大殿 , 广达法师说:“江南多雨 。而这大殿的木梁 , 承重数百年 , 却不见霉烂 , 可见当年的工艺很考究 。遇到暴雨天 , 即使大殿内进了水 , 也很快会干 。目前我不知道地砖之下 , 大殿的地下部分究竟是怎么营建的 , 感觉工艺一定不一般 。”就江南仅存不多的元代建筑来说 , 真如寺大殿的价值 , 目前恐怕仍被低估了!
真如寺|普陀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你真的足够了解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于上海这座开埠177年的城市来说 , 绝不缺乏比开埠时间更为久远的建筑 。这些古建筑 , 值得“阅读”之处颇多 。许多古建筑需要继续深入推敲 , 反复“阅读” 。
譬如龙华塔 , 相传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年) 。即使以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重建来算 , 迄今也有千余年历史 。
而如今我们所见的龙华塔 , 塔底曾在清代光绪年间毁于大火 , 1926年被雷击中 , 1937年被日军飞机轰炸多处中弹 。1954年 , 上海市人民政府拨款大修龙华塔 , 拆除民国时期所建不符原塔风格的部分建筑 , 以及明代改装的石梯 , 恢复木梯 。施工中 , 在檐角上发现宋式砖拱额枋和鸳鸯交手拱 , 塔下又发现宋代瓦当 。与真如寺大殿的修复如出一辙——龙华塔的修复工作本身 , 无异于一次考古发现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