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赵孟頫的楷书,为何“行书化”?

《元史》本传云 , 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 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頫以其过人的天资、深厚的功力 , 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赵体” 。
赵孟頫传世的楷书作品有《老子道德经卷》《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卷》《洛神赋小楷》《湖州妙严寺记》等 , 其楷书最大的特点是少装饰化而有行意 , 除去盛唐中端庄严谨、提按规范、顿挫有节的颜柳风格 , 创造了楷中见行、静中寓动的赵氏书风 。
书法字画|赵孟頫的楷书,为何“行书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孟頫《三门记》局部
“二王”书风对赵孟頫楷书行书化的影响
赵孟頫是一位各体兼善的大家 , 他楷书行书化不只是受到某一人的影响 , 因为其在学书过程中并不是固守一个人的书风 , 而是广采博收、冶容百家 ,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宋高宗、智永、李北海、苏灵芝、褚遂良等 。
而影响赵孟頫最深的首推“二王” , 赵孟頫曾云:“(王羲之)总百家之功 , 极众体之妙 , 传子献之 , 超轶特甚 。” 可见赵孟頫对“二王”的推崇是深入肺腑的 。
元虞集云:“赵松雪书 , 笔既流利 , 学亦渊深 。观其书 , 得心应手 , 会意成文 , 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 , 饱《十七帖》而变其形 。可谓书之兼学力天姿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 。”亦说明“二王”书法对赵楷书行书化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 。
书法字画|赵孟頫的楷书,为何“行书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孟頫《临十七帖》
在赵孟頫的传世作品中 , 可以看出他对“二王”所下功夫之深 , 如临《兰亭序》 , 评者云:“吴兴公临 , 所见亡虑数十本”;临右军《东方朔画赞》《黄庭经》 , 评者谓“有飞天仙人之致” 。
此外 , 赵孟頫还对“二王”的其他书作临习颇勤 , 这在赵孟頫 曾跋王羲之的《眠食帖》《七月帖》《大道帖》中可见一斑;从其晚年所跋的《快雪时晴帖》中可以看出其与王羲之墨缘之深 , 当中临摹最多、倾注大量心血研究和练习的当属《兰亭序》 。
书法字画|赵孟頫的楷书,为何“行书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孟頫《临圣教序》
晋代书坛 , 字体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 处于这个时代的王羲之在不同时期书法风格也亦有变化 , 王羲之书法之“变”对赵孟頫触动颇深 , 其跋定武《兰亭》曰:“魏晋书至右军始变为新体 , 《兰亭》者 , 新体之祖也 。然书家不学《兰亭》 , 复何所学?故历代感以为训 。”
赵孟頫对王羲之的“古”与“新”有独到见解 , 故在《兰亭十三跋》中曰:“右军字势 , 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 , 故古今以为师法 。”赵孟頫看到了王羲之书风里的“古”与“新” , 领会了王羲之求新求变的超越思想和创新意义 , 从而启发了自身的创作思想 , 最终自立了“赵体” 。
李邕书风对赵孟頫楷书行书化的影响
赵孟頫的楷书行书化的形成受李北海影响深刻而明显 。李邕是盛唐书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 其对书法艺术的见解也是发人深思的 , 曾说“似我者俗 , 学我者死” , 表明了创作必须有创新意识 , 反对一味的模仿 ,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成功 。
赵孟頫深谙这句话的精意 , 在师法“二王”的基础上博学众采 , 融入李邕纵逸之气进行创新 , 从而形成了华丽而不乏骨力 , 潇洒中见高雅 , 兼得流动与沉着二美的赵氏书风 。
李邕重视学习王羲之 , 得其行法之妙 , 并得献之之力 , 用笔及结构锐意求新 , 并研究学习众家之长 , 张扬其个性和风格 , 自成一家 。李邕以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风格突破“二王” , 其行书的笔法揉北碑之长 , 打破行、楷字体的界限 , 确立了以楷书为体、取行书之势的“行楷”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