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是内心的需要,你可曾看到


被骗是内心的需要,你可曾看到
本文插图
被骗是内心的需要,你可曾看到
本文插图
有人问我 , 什么人最容易上当受骗?我的回答是 , 愿意受骗的人 。
还会有人愿意受骗吗?!有的 。
当我们内心需要未被满足 , 被骗就是我们的选择 。
最近有一个朋友 , 和我讲起他的焦虑 。 他说他妈妈每一次从农村出来城里住上一年半载都会被骗 , 丢失的财物金额也不多 , 也就几元或十来元 , 但是让他很担心 。 不过 , 他妈妈回老家农村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 我是见过他妈妈的 , 很精明的一个女人 。
看到他这么焦虑 , 我说“被骗可能是她的需要 。 ”他立刻睁大眼睛:为什么?我说:“也许是因为内疚吧 。 ”
她每次来城里 , 只有被人骗去些许小财物 , 她的心才安稳 。 好像她需要被惩罚 , 惩罚她可以来城里生活 , 而其他家人还在乡下 。 她觉得她应该过的是农村里和大家一样的生活 。
当朋友了解之后 , 他开始能理解妈妈为啥要这么卖力帮村里左邻右舍以及叔伯兄弟的一些小忙;适当时候他也施予援手;母子关系因为城乡差异引起的不适也逐步得到改善 。
打开历史长卷 , 咱们拾个例子 。
1938年 , 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希特勒签订《慕尼黑协定》 , 导致之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被动 。
当时 , 希特勒谎称没有战争计划 , 要求按照他的要求重新划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即可 。 而事实是 , 随后德军大举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 张伯伦因此感到被欺骗 。
如果我们把整个事件放到历史大背景上去看 , 会发现被骗并非无缘无故 。 张伯伦的轻信来自于他有内心渴望:他希望自己的绥靖政策是成功的 , 英国的利益被保护 。
这无疑“帮助”了希特勒的成功 , 因为如果他对希特勒的承诺表示不信任 , 相当于承认绥靖政策的破产 。 对于他个人而言,这个后果比爆发大战更为可怕 。 可见 , 表面上似乎张伯伦被骗 , 实际这种被骗并非一厢情愿 。
之前大家纷纷议论的PUA(Pick-up Artist) , 核心就是指向被骗者内心的渴望 。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 , 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 如果能充分了解自身未被满足的内心需要的人至少不会糊里糊涂受骗 。
继续举些例子让大家了解一下 。
被骗是内心的需要,你可曾看到
本文插图
被骗是内心的需要,你可曾看到
本文插图
一、被骗是一种自我贬低——我不值
骗人的就一定是骗子吗?不一定 。 在很多被骗的人心里 , 他们自己才是骗子 。
在重男轻女文化下长大的女人 , 内心自我价值普遍较低 。
尤其父母把哥哥或弟弟排在首位 , 对女孩轻视或贬低的家庭 , 女孩不自觉的会认同父母的投射 , 在内心种下“我是次级”或“我是次选”的种子 。
这颗种子会深深埋在内心世界的一个小角落等待时机生根发芽 。
为了让自己不在次级的位置上 , 为了得到重视关注 , 为了让爸爸妈妈还能看到自己 , 为了争一口气 , 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往往因此而奋发图强 , 努力上进 。
一路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努力 , 结果往往不但书读得好 , 还谋得一份好职业 , 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 , 整个人精气神上都无不脱胎换骨 。 物质上满足父母 , 社会上领先位置都让父母的确觉得这个女儿有出息 , 靠得住 。
然而 , 始终改变不了的是有着强烈重男轻女意识的父母内心那个首选:再不好 , 那还是带把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