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临终时 , 为了防止后任知府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 就从脑门上摘下宝镜 , 命人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 , 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后来黄河决口 , 开封府南衙成了一片湖水 , 宝镜也沉到湖底 , 因此湖水清澈见底 , 光洁如镜 。
站在包公湖畔 , 轻轻地闭上眼睛 , 仿佛开封府内 , 包拯正倾听民愿 , 铁面无私断案 。另一边 , 人们络绎不绝来到祠堂之中 , 拜谒包公 , 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清官 。
2、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后世子孙仕宦 , 有犯赃滥者 , 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 , 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 , 非吾子孙 。”这是包拯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的家训 。包拯不仅对自己严格 , 而且对家人也有严格的要求 。
通过家训我们能知道 , 包拯告诫他的子孙在为官之时 , 如果做出贪污受贿之事 , 便绝不能进入包家老家大门 。在过世之后 , 也不能葬于包家祖坟之内 。如果有不遵从者 , 就不是自己的子孙 。
家训是家风的一种凝练 。包公家训突出廉洁警示 , 既针对时弊 , 又告诫子孙 , 既直白又严厉 。包公的家训后来还被写进了《宋史·包拯传》 , 如今 , 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
“仰珙刊石 , 竖于堂屋东壁 , 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 , 孝肃之子也 。”为了让子孙铭记 , 包拯让儿子把家训刻在石头上 , 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 , 时刻用来警醒后人 。
在包拯严格的家教下 , 儿子包绶一生秉持“清苦守节 , 廉白是务”的准则 , 他去世时 , 人们打开他随身携带的箱囊 , 发现除了诰命、书籍和文具外 , 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被人评价为“莅官临事 , 廉清不扰 , 而孝肃公之遗风余烈在也” 。这些都说明了包氏子孙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 。
“清心为治本 , 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 , 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 , 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 , 毋贻来者羞 。”这是包拯所写的《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正己、端正思想是治平的根本 , 品性刚直、不阿权贵是修身的原则 。如今看来 , 依然是严肃告诫——为官要清廉无私 , 堂堂正正 , 走正直之道 。
嘉祐七年(1062年) , 包拯逝世 , 年六十四 。追赠礼部尚书 , 谥号“孝肃” , 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
包拯去世后 , 留下一部厚厚的《奏议集》 , 一百多篇奏折当中 , 有为民生疾苦的呼吁、有对贪官污吏的痛斥、有为国富民强的建言、有对政策得失的探讨 ,在深沉朴素的文字中 , 人们看到的是包拯的赤胆忠心 。
包拯一生做的官不可谓不多 , 不可谓不大 。然而每每提到包拯 , 老百姓总喜欢直呼他为“包公” 。
【辽宋夏金|开封有个包青天】何谓“公”?“兼覆无私谓之公”;“私欲净尽 , 天理流行 , 则公矣” 。
3、仰青天之名 扬正气清风
包公祠内有这样一副楹联:“赈灾黎 , 求民隐 , 断关节 , 秉政清廉 , 中原百姓思贤尹;平冤狱 , 抑豪强 , 惩污吏 , 执法严峻 , 天下几人似我公 。”时间在变 , 不变的是一代代的开封人对包公的敬仰 。凝结在包公身上忠、孝、廉的优秀道德品质 , 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绵延不绝 。
近年来 , 开封市纪委监委依托包公廉政文化资源优势 , 将包公廉政文化和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精准契合 。以开封府为中心、以包公祠为辐射 , 以包公廉政文化为元素 , 依托祠堂、府衙、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 , 精心打造出以包公文化为主题的“一府(开封府)一湖(包公湖)一祠(包公祠)”廉政文化景观带 。
以包拯的同僚老友们 , 如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等宋朝廉政人物事迹及廉政诗词警句作为主要宣传内容 , 在开封府内精心设置了百米清廉词廊、古代清廉人物长廊、包公文化展示厅 。
如今 , 到开封“一府一湖一祠”廉政文化景观带参观学习 , 已成为当地党员干部的一种习惯 。来到包公祠、开封府 , 你会看到 , 身边的党员干部们 , 胸佩党徽 , 严肃认真地聆听包公故事 。据统计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到开封府、包公祠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达到300余万人次 。
- 辽宋夏金|为什么曲阜的孔林“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你知道吗?
- 辽宋夏金|靖康之变:北宋王朝的巨大耻辱,皇室几乎一网打尽,太宗体系无人
- 辽宋夏金|软蛋似的宋朝经济确实很发达,它三百一十九年拿下十个世界第一
- 辽宋夏金|金匮之盟存在吗?
- 辽宋夏金|用途多多,扇子在古代的功用
- 辽宋夏金|司马光: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 辽宋夏金|一个尼姑改变的历史,她给皇帝侍寝,轻松生下一个千古明君宋仁宗
- 水浒传|《水浒传》里这三人看透宋江,结局都还不错,有个人还成了国王!
- 辽宋夏金|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 辽宋夏金|宋元传奇:丈夫与邻居合伙经商,不料被害,妻子改嫁,发现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