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春秋初强郑的缔造者“郑氏三公”,将郑国从畿内小国变为春秋小霸

郑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 它处于晋国和楚国的中间地带 , 算是两国争霸的缓冲点 , 因此我们往往会看到郑国经常挨打 , 也不断的朝晋暮楚 , 小心翼翼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 但还是在战国时期被韩国所灭 。后来韩非子就在《韩非子》中不断的“黑”郑国人 , 比如“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成语故事中 , 都有郑人的影子 。郑人“买椟还珠”其实还是比较精明的 , 但是“郑人买履”中的郑人就真的一言难尽了 , 他买鞋的时候宁肯相信自己提前量好的尺寸 , 也不肯相信亲自拿脚试穿鞋子得到的结果 。
先秦时代|春秋初强郑的缔造者“郑氏三公”,将郑国从畿内小国变为春秋小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先秦时代|春秋初强郑的缔造者“郑氏三公”,将郑国从畿内小国变为春秋小霸】虽然黑郑国的基本就只有韩非子一人 , 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郑国实在并不怎么强大 , 甚至只有被欺负的份 , 但其实 , 郑国并不是一开始就弱的 。而且 ,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 , 公元前八世纪的历史舞台 , 郑国绝对是霸主般的存在 , 也因此 , 郑国被称为春秋小霸 。只是郑庄公之后 , 郑国内乱而迅速衰落 , 失去了成为大国的资格 , 成为晋楚争霸的受气包 。
让郑国成为春秋小霸的正是郑国最开始的三位国君 , 即“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和郑庄公 。
桓公寄孥:
郑桓公是郑国的开国君主 , 他是周厉王的庶子、周宣王的庶弟、周幽王的叔叔 , 公元前806年 , 周宣王将自己的这个庶弟封在了郑地(今陕西华县附近), 这就是郑国的开端 , 但此时的郑国只能算是畿内小国 , 其领土是在京畿范围之内的 , 相当于一块采邑 , 与其他畿外之国如齐国、鲁国、晋国等是有很大区别的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 , 它和周王室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 。这使得郑国的发展受到了掣肘 , 不过郑桓公同时还在周王室有官职在身 , 即司徒 , 掌管全国的土地和户籍 ,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桓公积累了人望 , 也给了桓公很多便利 , 在西周不断衰落的时候 , 桓公急切的想要改变郑国的命运 , 希望郑国能成为畿外之国 , 而不必和周王室共命运 。
周幽王的废嫡立庶、国内矛盾的不断加剧、西戎的步步紧逼让桓公深感西周必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 这位老谋深算的开国君主开始为郑国谋划未来 , 他曾问计于太史伯:“王室多故 , 余惧及焉 , 其何所可以逃死?” , 希望太史伯能给他一些建议 , 太史伯分析了一下天下的诸侯国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 , 建议桓公:
“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 , 虢、郐为大 , 虢叔恃势 , 郐仲恃险 , 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 , 而加之以贪冒 。君若以周难之故 , 寄拏与贿焉 , 不敢不许 。”
先秦时代|春秋初强郑的缔造者“郑氏三公”,将郑国从畿内小国变为春秋小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意思是让桓公找虢国和郐国借地 , 这两国的国君贪财而没有远见 , 况且一定会忌惮桓公的身份而将地借给桓公 , 桓公本来还有南下或者西走的打算 , 但是楚国和西戎、秦人等早已在当地形成强大的势力 , 郑国很难有好的未来 , 而到了虢、郐之地 , 将来可以灭掉这两个国家 , 再将附近的小国灭掉 , 郑国的未来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于是桓公接受了这个建议 , 贿赂了虢、郐两国 , 征得周幽王的同意 , 桓公:“东徙其民雒东 , 而虢、郐果献十邑 , 竟国之 。”
这就是著名的“桓公寄孥” , 将郑国从京畿内脱离出来 , 在东方借来了这么一块土地 , 未来 , 郑国会以此为中心展开土地的扩张和兼并 。不过这个就是郑武公的事情了 , 因为桓公和周幽王一同死在了那场决定西周命运的战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