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 , 网络上明朝粉丝们很喜欢用这句话来美化明朝 , 殊不知太祖高皇帝最初的设想是"天下之大 , 必建藩屏 , 上卫国家 , 下安生民" 。
朱元璋不放心将边境悉数交给大臣管理 , 又害怕出现西汉七国之乱 , 因此一面让自己的儿子率军镇守边疆 , 另一面则不给他们治地权 。洪武帝认为这可保江山无虞 , 然而他还是高估了亲情的力量 , 低估了人对权力的欲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同室操戈 , 宁王出力最多
西汉年间的贾谊曾说:"故疏者必危 , 亲者必乱 , 已然之效也" 。他看得很透彻 , 那些和皇帝关系疏远的人很是危险 , 因为君王不信任他们;而与皇帝较为亲近的藩王 , 则会利用这份恩宠兴风作浪 。
果不其然 , 朱家的皇位只传到第二任就发生了血亲相争之事 。朱允炆继位害怕自己的叔叔们谋反所以强推削藩 。兔死狐悲 , 朱棣看着同胞兄弟下场如此凄惨 , 因此决议谋反 。而他靖难之役能够成功最大的帮手 , 就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朱权 。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 , 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 , 因此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 , 不过朱元璋对这位庶子还是很宠爱的 , 在朱权13岁时就当上了宁王 , 15岁那年赴自己的封地大宁城 , 在这里他执掌着当时大明最牛的骑兵军队——朵颜三卫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三卫皆由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组成 , 带甲八万 , 革车六千 , 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朱棣之所以单枪匹马声泪俱下地来到大宁城找弟弟朱权 , 也是看中了这朵颜三卫 。
甚至朱棣还承诺 , 事成之后分一半江山给他 。所以在靖难之役中 , 宁王朱权带着他的朵颜三卫十分卖力 , 屡次以少胜多立下奇功 。
然而在江山面前 , 亲情和承诺又算得了什么 。很多时候大恩如大仇 , 何况还是谋取天下之恩 。在宁王朱权的"主动要求"下 , 朱棣决议将其封地南迁到江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里既不是中原腹地 , 又不是边疆重镇 , 宁王对皇权构不成任何威胁 。昔日平分天下的誓言早已成为一纸空谈 , 宁王朝不保夕 , 但求兄长的过河拆桥不要太过分 , 不要赶尽杀绝 。
从此在南昌生活的朱权过上了战战兢兢的日子 , 他足不出户又时刻小心 , 和当年曹操在世时的司马懿如出一辙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隐忍一生 , 最后善终
即使整日在家里练习琴棋书画 , 可还是有人污蔑宁王谋反 。"欲加之罪 , 何患无辞" , 毕竟宁王曾经的朵颜三卫实在太过强悍 , 万一他一生令下再度谋反 , 又该当如何是好 。
当然朱棣对待亲人倒还算是可以 , 他在发现宁王并无造反迹象以后 , 也没有过多的为难 。不过自那以后 , 倒是加紧了对朱权的"照顾" 。
最终朱棣还是没能熬过朱权 , 朱权本以为素以宽宥仁爱著称的侄子朱高炽能够应允自己改封地的请求 , 不料被一口回绝 。当然朱高炽这个"仁宗"的庙号并非浪得虚名 , 他虽然没有答应叔叔的要求 , 但还是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
- 明朝|两顿饭天壤之别,吃出了朝堂党争的源头,最终促使大明逐步败亡
- 知行合一|儒家思想绵延千年,在明朝出现新的变化——王阳明重新阐释儒学
- 明朝|安徽有一座明朝古桥,至今在使用,建者是一寡妇,却被皇帝剥皮
- 明朝|当初崇祯吊死的那棵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那棵树现在还在吗
- 赵敏|周芷若嫁给陈友谅,赵敏嫁给朱元璋次子,最后谁嫁给了张无忌?
- 明朝|明朝朱元璋文字狱很少被人提,清朝乾隆文字狱为何总是被人诟病?
- 朱元璋|朱元璋禁止火葬,违者严惩,却收效甚微,原因主要有两个
- 明朝|如果不是办了亡国之君崇祯的后事历史根本不会留下赵一桂的名字
-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 挖出|河南挖出明朝古墓,规模远超帝王陵,专家挖掘发现墓主人是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