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大家好,我们的小思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士人积极投身于反清复明的事业中,如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同时,选择与清廷合作的士人也做了积极的努力。一方面,他们有一种保存儒家学说的迫切感和强大动力,致力于通过“正学术”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的关键就是儒家的经学,他们给予经学很大的关注。他们认为儒家经典在宋、明时期,由于学者空谈义理,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本真。所以他们推崇汉儒治学的思路,注重阐发儒家经典的本意。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钱谦益在明为高官,投清后又后悔。他曾感叹道:“诚欲正人心,必自反经始;诚欲反经,必自正经学始”。因此在清初大儒的倡导下,考据经典得此而盛行,影响了清代学术的风气,最有学问的士人往往将考据儒家经典作为其终生追求。
 中国|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文章插图
引言:当我们提起清代的学术,总会想起教科书上对于清代文化刻板的描写,认为文字狱下的清代学术特别死板。但清代学术除了满族统治者的作用,还有士人自身的反作用。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下其中的关系吧!
 中国|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文章插图
一、文化环境:满族统治者的文化压制公元1644年3月19日,大明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轰然倒塌,闯王李自成入据北京。但仅仅40余天后,闯王领导下的大顺军就匆匆离去,胜利果实被满洲贵族攫取。满族建立的大清王朝,受到汉族士人的强烈抵制。满清刚入关之际,对于反对者的态度,一般是直接用武力解决。随着战事推进,南明朝廷被扫荡殆尽,而仰慕汉文化的康熙帝也开始亲政。清王朝的文化建设也渐渐被提上日程。
 中国|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文章插图
(话剧:崇祯自尽)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必然会成为其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由于中国士人传统的“夷夏之防”民族观念,对于来自满族的统治者,存在很大的不满甚至仇视。很多士人对于故国怀有强烈的怀念,认为汉族亡明政权才是正统,并且以遗民旧臣自居。这对于清王朝统治而言,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清政府一直努力扼杀这种文化领域的不良苗头。早在顺治十六年,清廷就开始了焚书的恶劣先例。当年11月,清廷下令将民间所藏的《四书辨》、《大全辨》全部焚烧,因为这些书与清统治者推崇的朱子学观点不一致。
 中国|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文章插图
顺治剧照(邓超,《少年天子》)康熙初叶,四大臣执政期间就制造了清朝历史上第一次文字狱,那就是庄廷陇明史案。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就有一种修史的自觉,以效仿司马迁、班固。尤其在明清易代之际,为故国修史成为许多士人心中的理想,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情思。庄廷陇是浙江湖州人,家境十分富裕,他在明朝时曾入选国子监,但因病双目失明。古有左丘明“双目失明,厥有国语”,因此他也立志修史。明末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曾作《明史》,但因明清易代及家道中落,此书来不及刊刻。庄廷陇便买来此书手稿,并请很多文人进行润色和校订。明清时期,富人请文人编书、校书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何况校订刊刻的是《明史》,既能得名又能得利,所以很多文人参与到此书的修订中来。
 中国|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文章插图
(陈道明 饰 康熙)二、学术自觉:清代士人的顺应时势中国学术发展到了宋代,理学兴起。理学从儒家经典出发,但理学为了阐发自身的义理,经常凭空发出许多自己的见解。宋元时期禅宗兴起,其核心思想是“顿悟成佛”。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进一步出现强调人“本心”的心学。心学在南宋陆九渊时就已经发端。到了明代,经王阳明进一步阐发,产生了系统化的玄学观点。心学从王阳明到王艮,再到李贽,进一步地反传统,认为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强调一种高度的个人自由。心学思想在晚明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心学在哲学造诣上有很高的的成就,但是心学在社会上流行,导致了一种极端现象。很多人空讲心性,而忽略现实的工作事务。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指责这种现象,称其为“清谈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