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风雅秦淮丨守正创新,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 二 )


在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看来,“对南京来说,注重日常美学,发掘人、城市、空间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讲述有温度、有意思的世俗南京故事,也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在创作中,文艺工作者也需要扩大视野,发掘出更多“不一样的南京”。对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杜小甦而言,南京是一座闪耀着现代都市文明光辉和饱含历史与红色记忆的城市,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名片,是所有南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他介绍,省演艺集团关于南京题材的创作主要围绕历史文脉、红色题材、和平与博爱、风土人情、现代故事五大类进行,“如果南京能建立一个题材库,做一些分类和梳理,提供给文艺家进行创作,省去了创作者查阅资料的时间,无论是写音乐、写剧本,都是很大的便利。”
 构建|风雅秦淮丨守正创新,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
文章插图
京剧《梅园往事》。
南京大学教授康尔提出,文艺工作者在“叙述南京”和“南京叙述”上,都需要下功夫。“‘叙述南京’是指讲好南京故事,建构南京文化。”康尔解释,“为了钩沉、发掘、弘扬、光大南京文化,南京的戏剧家创作出了许多舞台剧。如话剧《陶行知》、越剧《丁香》、京剧《梅园往事》等,这些剧目演的都是南京的人和事,或者与南京有关的人和事。”他表示,“南京叙述”是指在一些重大的历史节点,南京的文艺工作者坚持发出的“南京声音”。“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南京市话剧团创作排演了抗疫题材话剧《鸽子》。”
 构建|风雅秦淮丨守正创新,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
文章插图
话剧《鸽子》。
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
让南京成为更多创作者的“第三故乡”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能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情感,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创造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文艺形象。对于今后的南京题材创作,专家们提出,守正创新,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是南京书写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城市文化与城市书写一方面是要找到城市的文化独特性,另一方面是要找到写作者的身份定位和认同。”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陈捷则从书写者本身对建构“南京身份”进行了思考,“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以何种形式,终其一生,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乡。如老舍的北京、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茅盾的乌镇、王安忆的上海、莫言的高密、贾樟柯的汾阳、帕穆克的伊斯坦布尔、费里尼的里米尼……2020年,河北人张立宪创办的《读库》落户南通。他到了南通后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第三故乡’。第一故乡是人出生的地方,第二故乡是成长的地方,第三故乡是叶落归根的地方。而通常来说,只有第三故乡才是人真正自主愿望选择的地方。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重要。一个城市,如果能够成为更多人自主愿望中的故乡,这个城市才有可能拥有更多、更积极、更高素质的写作者。”
南大教授康尔提出了四点建议:“对于南京水土的文化特征、精神风貌,应有更精准的归纳、提炼与定位。对于南京地域的文化资源、历史瑰宝,应有更全面的调研、梳理与把握。对于南京标志性的历史名人、重大事件,应有更系统的开发、表现与展呈。对于地域特征鲜明的非遗项目、民间文化,应有更有效的传承、发展与推介。”
每周五,
《风雅秦淮》与你不见不散!
戳“阅读原文”查看《风雅秦淮》周刊
图文来源:南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邢虹 王峰 实习生 周敏敏 许嘉璐
构建|风雅秦淮丨守正创新,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责任编辑:南报融媒体编辑 吴丽莉
【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