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高宗耗费大量钱财两度发兵准噶尔将其平定,战争中也有许多失误( 二 )


准噶尔由于连年内乱不已 , 生产力遭受极大破坏 , 人民生活穷困已极 , 达瓦齐自立之后 , 更是众叛亲离 , 人心离散 。三车凌等率部属内迁归附 , 既显示了包括贵族在内的广大厄鲁特人民对准噶尔统治集团的不满 , 也反映出他们要求结束内乱 , 实现统一安定的强烈愿望 。
第一次远征准噶尔
早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 , 乾隆帝即谕军机大臣等:“所有明岁军兴一应粮饷、兵丁、马驼 , 均应豫为筹画 。”此后 , 有关方面积极地进行各种准备 , 如调拨兵丁、购买马驼、贮运粮秣、勘察进军路线、安设台站等 , 甚至制作了大批生津止渴的“果单” , 以备穿越沙漠时解渴之用 。此外 , 他还重视战前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 。
当时 , 满族王大臣在对准噶尔用兵一事上畏怯退缩 , 为振奋满族王大臣和八旗兵的战斗精神 , 他于十月十三日召见各王大臣 , 宣示办理平定准噶尔事宜 , 阐明了进军伊犁的重要意义 , 对“惟守妻孥以求安逸 , 闻战阵而甘退缩”的习气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 勉励他们要“奋励踊跃从事” , 并坚定地表示 , “朕总理天下诸务 , 惟据理独断 , 应办之事 , 断不为众所阻挠;如其不可 , 众虽强为奏请 , 朕亦断不允行 。是皆尔等所共知者 。此用兵要务 , 朕筹之已审 , 岂以众人怯懦 , 即失机宜 , 半途而废!”
为了配合军事进剿 , 乾隆帝于十一月又下诏宣谕准噶尔部 , 从政治上揭露达瓦齐的分裂罪行 , 号召各部首领脱离达瓦齐 , 归附清朝 , 指出:“先来者先受朕恩 , 后来者后蒙朕惠 , 即使达瓦齐痛改前非 , 输诚投顺 , 朕亦一体封爵 , 不令失所” , 如“仍怀观望或敢抗拒者 , 大兵所至 , 必尽歼除 。尔等其详求朕谕 , 熟思利害 , 善自裁择 , 勿遗尔悔 。”
清朝|清高宗耗费大量钱财两度发兵准噶尔将其平定,战争中也有许多失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弘历
清朝|清高宗耗费大量钱财两度发兵准噶尔将其平定,战争中也有许多失误】十二月 , 乾隆帝决定发兵5万 , 于明年二月分北、西两路出击:以班第为定北将军 , 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 , 亲王固伦额附色布腾巴尔珠尔、亲王衔琳沁、郡王讷默库、郡王衔青滚杂卜、内大臣玛木特、将军阿兰泰、尚书达尔党阿等为参赞大臣 , 官兵2.5万人 , 马7万匹 , 由乌里雅苏台出发 , 越阿尔泰山向西南推进;西路以永常为定西将军 , 萨喇尔为定边右副将军 , 亲王额琳沁多尔济、贝子扎拉丰阿、总督鄂容安等为参赞大臣 , 三车凌均为参赞大臣率所部兵以从 , 官兵2.5万人 , 马7万匹 , 自巴里坤西进 。
两路大军各携两月粮 , 约期会于博罗塔拉河(伊犁东北300里) , 会师后直捣伊犁 。由于准噶尔内乱不止 , 人心思治 , 迫切要求摆脱达瓦齐的专横统治 , 又受阿睦尔撒纳、萨喇尔的影响 , 故清军所到之处 , 准噶尔各部皆望风迎降 , “各部落大者数千户 , 小者数百户 , 无不携酒牵羊以降 , 兵行数千里 , 无一人敢抗者” 。清军进展异常顺利 。
班第与阿睦尔撒纳于西喇托辉会合后 , 率部经额尔德里克、察罕呼济尔等地 , 向额米尔(额敏)进军 。四月中旬 , 西、北两路清军均进至博罗塔拉河(今博尔塔拉河)地区 , 因侦知达瓦齐已往察卜齐雅勒地方 , 遂不待两路会合 , 班第、阿睦尔撒纳和萨喇尔分率所部 , 轻骑前往 。
二十七日 , 萨喇尔兵至登努勒台 , 班第、阿睦尔撒纳等于次日进抵尼楚滚 , 两地相距仅20里 。这时 , 达瓦齐已退往格登山 。班第、阿睦尔撒纳和萨喇尔商定 , 三十日两路大军同时挥师南下 。“汉、蒙军队到达伊犁时 , 准噶尔人便跟一些首领一起向他们投诚” , 清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伊型 。
五月初五至初七日 , 阿睦尔撤纳和萨喇尔分率清军抢渡伊犁河 。北路军由固勒扎渡口越推墨尔里克岭 , 西路军由喀塔克渡口越扣们岭 , 两路并进 , 进逼格登山 。格登山位于伊犁西南、特克斯河北岸 。“达瓦齐拥众万人 , 后负格登山崖 , 前临泥淖 , 驻营固守” , 但是 , 达瓦齐部“军械不整 , 马力亦疲 , 各处可调之兵已收括无遗 。现在众心离散 , 愿降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