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首先,对比前朝,明朝确实加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但内阁从来都不是类似于西方的民主内阁,也做不到跟前朝那样跟皇权相争。毕竟把一个权势熏天的首辅打倒只是一纸诏书的事儿。
01
就算文官集团联合了又怎么样?就算众正盈朝又怎么样?短短几年全军覆没,而不结党的温体仁却能在人事调动频繁的内阁待上八年且还有可能待更久。所以,个别权臣的力量完全无法和皇权抗衡,文官集团的力量和皇权抗衡也未必能赢。哪怕看着资本主义萌芽,要想把大明内阁顺利演变成现代内阁也是非常艰难的,那也是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并且也少不了流血与牺牲。
文章插图
【 实为|明朝文官当真权势滔天?实为皇权集中的服务工具,势大只是个假象】▲明朝皇帝朱元璋剧照
其次,皇权的衰落是相对的,明代初年皇权较前代的确空前强化,三大案、废丞相、设三司等都是皇权的空前强化,但在皇朝延续的过程中,随着文官集团的腐化皇权对国家的统治成本不断上升,皇权不得不出让更多的权力来维系统治阶层、也就是文官集团的效忠(每一个朝代皇权所依靠的统治阶层并不相同,如周代的诸侯,汉代的豪强,隋唐的门阀)随着皇朝的延续,统治阶层内部的利益集团也就越发强大,皇权就必须出让更多的利益来维系统治造成皇权的衰落。
文章插图
▲故宫风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有明一朝,文官地位非常低下。明朝最臭名昭著的就是诏狱和廷杖。皇帝一看文官不顺眼就是打屁股,不打到屁股开花不歇手。文官势力其实牢牢掌控在皇权手中,首辅的权力全部来自于皇权。明朝亡国其实不在于文官势力强大,而是在于党争。那么为什么有明一朝会让人产生文官势力滔天的错觉和假象呢?其实根本原因是皇权的扩大,中央集中权力高度集中于皇权。明朝并没有亡于文官,文官和武官本质都是封建官僚集团,其中有清廉的肯定就有腐朽的,不能只看到文官腐朽的一面,忽视这些人做出的贡献。
文章插图
▲张居正剧照(左)
02
历史是有连续性的,不是拿来砍成一段一段之后,拿出来搞朝代斗兽的。我个人认为,封建时代那套东西,在唐代已经达到顶峰了,明清时期只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整体由盛转衰的一个过程,真正该批判的是封建末期这套制度,而不是被西方的种族主义思维所左右。明代维持了高度的专项制度主义中央集中权力,并没有依靠分封或者变相分封(藩镇,庄园)来维持统治,同时也维持了较长的统治时间(276年),所以明朝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皇权发展的一个巅峰,所谓的文官政治只是与后来更加专项制度的清朝相比,约束了皇权而已。
文章插图
▲明朝官员剧照
皇权想要维系统治要么扩张可分配的利益范围,要么打击本身的统治阶层重新分配利益。明朝通过控制东亚贸易与对周边游牧民族维持绝对的武力优势扩张了利益范围,通过弘治中兴。张居正改革重新进行了利益分配使得皇权能够维系长时间内的较强统治,体现了明代国家架构的成功,皇权的空前强化也源于国家建构的成功。大明承前启后,纠正了元朝散漫无序的治理,重构中国的大政府,有大功于中国历史。但大明也葬送了元朝很多好的格局,也继承了很多元朝的缺点,并魔改成为导致近代落后的罪魁。
文章插图
▲明朝官员绘画
天下中心论理念支配下的帝国政治在秦汉到明清演化到了极致。历史大势不是某个朝代中的某个人能开天窗扭转的。地方权力上,文官在本地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比不上政府任命的流官,而政府设置的地方机构的权力大多都被收回中央并且在地方设置了互相牵制的层层叠叠的机构;在军权上,文官虽然掌握军事指挥权,但是并不彻底跟军队融合,也很难指挥军队遂行他职权之外的事。所以文官虽然看起来势力强大,但只是因为他是为皇权集中而服务的最好工具。
- 明朝|两顿饭天壤之别,吃出了朝堂党争的源头,最终促使大明逐步败亡
- 知行合一|儒家思想绵延千年,在明朝出现新的变化——王阳明重新阐释儒学
- 明朝|安徽有一座明朝古桥,至今在使用,建者是一寡妇,却被皇帝剥皮
- 明朝|当初崇祯吊死的那棵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那棵树现在还在吗
- 明朝|明朝朱元璋文字狱很少被人提,清朝乾隆文字狱为何总是被人诟病?
- 明朝|如果不是办了亡国之君崇祯的后事历史根本不会留下赵一桂的名字
-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 红楼梦|《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府转型走文官路线的牺牲品?
- 挖出|河南挖出明朝古墓,规模远超帝王陵,专家挖掘发现墓主人是宫女
- 明朝|明朝首富究竟多有钱 现在的土豪没法比,沈万三生活超出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