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于今天凌晨因病在北京逝世 。五色土编辑部副主任傅力曾经在十三年前采访过欧阳中石 。再见旧文 , 感怀斯人 。——编者按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2007年4月11日42版“老照片栏目”)
年近八十岁的欧阳中石堪称当今书法界的泰斗 , 翰墨林中的超一流 , 步入大师书房墨宝飘香 , 诗书充架 。老人学富五车 , 涉猎极广 , 聊起书法 , 更有独到见解:“毛笔字不在练 , 贵在用 。这方面我要感谢我的京剧老师奚啸伯先生 。”
从王羲之到苏东坡老师信中字体变化多
欧阳先生酷爱粉墨丝竹 , 深得奚派真传 , 怎么老人在书法上的建树也得益于梨园恩师?似乎看出了采访人员的疑惑 , 老人从里屋拿出了一张扇面的复制品 , 上面写满了整齐的蝇头小楷 。“你们看 , 这字写得怎么样?”采访人员双手捧起仔细端详 , 所书内容是《后赤壁赋》 , 字体清丽 , 俊逸润秀 。采访人员虽不是行家慧眼 , 但确实感到赏心悦目 。“这就是我的老师奚啸伯所书 。”欧阳不禁慨叹:“老师的这幅字的艺术成就不仅在梨园独步 , 就是放在当今一流书法家的作品中也是罕见佳作啊!”
京剧名家奚啸伯出身清室贵胄 , 祖父裕德曾入阁拜相 , 任过光绪四年的会考官 , 全国各省进士都尊其为老师 。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 , 奚啸伯从小苦读 , 习字临帖 , 修得一手好字和满腹学识 , 这张扇面正是奚先生书法造诣的真实体现 。该作品是抗战时期 , 奚啸伯为响应某报举办的公益活动而精心创作 。多年之后 , 戏剧家马少波在琉璃厂慧眼相中 , 并当面赞誉奚先生的书法精美绝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奚啸伯送给欧阳中石的便身照并题字留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奚啸伯送给欧阳中石便身照的题字留念 , 释文:如松之健 中石留念 师 啸伯
常人以为 , 欧阳先生能成为书法大家 , 必定是临池苦练的结果 , 可欧阳老先生对“练字”说并不感兴趣 , 他的切身感受是:字不是练出来的 , 而是写出来的 。从幼年启蒙一直到上初中 , 欧阳中石都是用毛笔写字 , 直到上高中才用钢笔 。而奚先生在来信中一直使用毛笔 , 从而也“迫使”欧阳中石保持用毛笔的习惯 。在师徒间高频率的书信往来中 , 欧阳中石的书法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
奚啸伯早年字从欧赵 , 但他不满足于此 , 常琢磨着进行新的突破 。有一次 , 奚啸伯在琉璃厂看中了一部《三希堂法帖》 , 左右翻看 , 爱不释手 , 可惜价格太高 , 只得怅然离去 。过了不久 , 欧阳中石突然接到老师从石家庄的来信 , 称在石家庄购得一本木拓翻刻的 , 才30元 , 完全可以先练手 , 等技艺精进 , 再买好的不迟 , 言语间那兴奋劲就别提了 。打这以后 , 欧阳中石发现 , 老师信中的字体不断有新的变化 , 时而像王羲之 , 时而像王大令 , 时而又流露出苏东坡的风韵 。这些字体的变化给予了欧阳中石不小的启发 , 促使他仔细推敲 , 精心品味 , 更令欧阳中石肃然起敬的是老师这种苦苦追求的精神 , 那么大年纪了 , 仍然在书法上努力进行新的尝试 , 探幽求索、永不满足 。
在老师的激励下 , 欧阳中石潜心揣摩 , 大有长进 。欧阳先生曾为此发出肺腑之言:京剧方面我受恩于师 , 在书法上我也大享师惠 , 由于师父不弃 , 使我一直没有离开毛笔 , 否则一定会搁置起来 。他的不断追求 , 促使我也不能不旁涉多家 。有的字体他虽然不写 , 但对我常常加以品评指导 , 给了我许多中肯的训诫 。
- 书法字画|任城非遗:传拓技艺
- 书法字画|好书法都是随便写的,不信你看!
- 造假|揭秘:字画做旧、造假的那些疯狂
- 培训|书法被列入艺术特长加分项,书法培训市场火热
- 书法学统考|速看!2021年书法专业统考模拟考试试题曝光......
- 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7任主席书法作品欣赏:你最喜欢谁的
- 硬笔|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唯一一位女性特等奖获得者张秀,硬笔行书亦精到
- 初唐|初唐四大书法家中的“奸臣”——薛稷
- 优秀|三国时的一次工程失误为什么毁掉了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族?
- 流传|这位“大昏君”的书法,得到王羲之神髓,流传9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