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母女关系,影响孩子个性
受访专家:山东省妇联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王俊昇
本报实习采访人员 石筱璇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 可40岁的杜女士与母亲的关系却没那么亲密 , 周末回家和母亲相处时总觉得尴尬 , 论起事来动不动就吵架 。 看到别人家的母女跟姐儿俩似的无话不谈 , 杜女士非常羡慕 , 继而陷入困惑 , “为何我和母亲的关系没那么亲?
文章插图
提到母女关系 , 很多人理所当然地想到“骨肉情深”“情同姐妹”等相敬相爱的词汇 。 但现实生活中 , 不同家庭里的母女关系千姿百态 。 山东省妇联家庭教育中心主任王俊昇表示 , 从社会学与生物学意义上讲 , 母亲与女儿是至亲 , 但两人的关系不是单一的 , 有不同类型 , 对女儿个性也会造成不同影响 。
闺蜜型 。 此类母女是知心好友 , 相处中有更多尊重和平等 , 表现为生活上彼此照顾、嘘寒问暖、贴心细致;情感上交流密切 , 经常谈心 , 母亲会从女儿角度思考 , 适度引导孩子 。 这种关系下成长起来的女儿 , 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 , 都会征求母亲的意见 , 共同商讨面对问题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女儿进入青春叛逆期时 , 对于原则性问题 , 母亲的态度一定要明确 , 不要模棱两可 , 否则会造成女儿的误解 。
欣赏型 。 这是较为理想的母女关系 , 表现为双方人格独立 , 有自己的边界 , 同时又能近距离关注对方 。 日常生活中 , 母亲能带着客观、欣赏的态度对待女儿的学习、生活、交友问题;不溺爱、不纵容 , 尊重事实 , 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 允许孩子出错 , 鼓励其探索 。 这种模式成长起来的女儿 , 往往更自信、乐观、积极上进 , 目标明确并愿意不断努力 。 面对很多人生抉择 , 能听从他人建议 , 同时又能独立自主地做出合理的选择 。 王俊昇强调 , 欣赏并不是要肯定一切 , 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对待女儿所有的尝试 , 既能接受问题的出现 , 同时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以上两种都属于良好的相处模式 , 但也有不少母女 , 关系中确实存在阻碍 。
陌生人型 。 母女二人虽然同处一室 , 却从不分享各自的喜悦悲伤 , 也不交流所思所想 , 情感连接很薄弱 。 在这种相处模式中 , 女儿很难在情感上依赖母亲 , 得不到温暖和支持 , 近乎母爱缺失 , 对人也许会比较冷漠 , 也可能在其他人身上弥补依恋 , 变得不独立 , 很黏人 。 另外 , 由于女儿在许多人生大事上缺少来自母亲的建议 , 容易做出不理智选择 。 王俊昇说 , 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女儿 , 自己当了母亲后 , 往往会出现两种较为极端的母女交流模式:继续复制陌生的相处方式;或者成为陌生的反面 , 过度干预 , 成为独裁型母亲 。
陌生人型母女关系的成因 , 也许是母亲本身就是较为自我 , 缺乏照料意愿的人 。 王俊昇说 , 如果母女有意改善关系 , 临床上可以适当用“接触疗法” , 增加母亲对孩子的依恋 , 给予孩子安全感 ,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
贬低型 。 这种母女关系一般表现为双方心里都不服气 , 对对方的言行及处事方式不认同 。 母亲对女儿的良好表现不表扬、不认可 , 甚至对女儿从幼年到成年整个过程中的言行、为人多持否定或排斥态度 。 王俊昇认为 ,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女儿 , 对母亲给予的照顾和养育也不知感恩 。 当提及“母亲”二字时 , 女儿第一反应更多是“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不要变成她的样子” , 而实际上又无法走出母亲的影子 。 比如女儿一方面认为母亲只是一个家庭主妇 , 样子邋遢 , 不注重打扮 , “上不了台面” , 另一方面自己平日里也不注重形象 。
母亲难以认同女儿 , 可能存在自我不认同 , 或者对女儿期待太高 , 想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 这样的母亲要认识到 , 人无完人 , 不要把自己的未尽心愿强行放到女儿身上 。 如果有所期盼 , 应该沟通倾诉 , 让女儿充分理解 , 强扭的瓜不甜 。
- 安全感的力量有多强大?亲子关系好,孩子才能放心拥抱和探索世界
- “娃出生后当没看见,娃上学后抢着带”这样的老人要趁早撇清关系
- 情感树洞|父子关系,不需要通过母亲来平衡
- 母女超市先喝饮料后结账,却遭遇10倍赔偿,主动付款也算偷窃?
- 以下几种家庭,容易养出成大器的孩子,跟家里有钱无钱没关系
- 兄弟姐妹关系再好,也别做这3件伤感情的事,搞不好会闹翻脸
- 婆媳关系好不好,全看这一碗“月子饭”,多少宝妈因此恨透婆婆?
- 感统失调|孩子“感统失调”太突然?这三大“导火索”,关系到娃的良性成长
- 你说东孩子偏要往西,父母与孩子关系对立,该如何打破僵局?
- 兄弟姐妹间忌讳做四件事,关系再好也要慎重,很容易闹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