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运兵车|二战德国38(t)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可惜没能量产


装甲运兵车|二战德国38(t)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可惜没能量产
文章图片
装甲运兵车|二战德国38(t)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可惜没能量产
文章图片
装甲运兵车|二战德国38(t)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可惜没能量产
文章图片
装甲运兵车|二战德国38(t)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可惜没能量产
二战期间德军一直重视装甲武器的使用 , 在战争初期就使用了大量的半履带车 , 既用于武装侦察也能用于运兵 , 到了1943年 , 德国陆军希望研制新的全履带装甲运兵车 , 它除了拥有基本的装甲防护之外还要达到50千米/小时的时速 , 可以运输6~8名士兵 , 汽车联盟和BMM公司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设计 , 它们均是以38(t)nA轻型坦克修改而来 。
运兵车被称为Vollkettenaufklürer 38 (t) “Katzchen” , 两种设计技术差别较大 , 它们均受到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影响 , 车体前部采用大倾斜角度安装的装甲板提升防御力 , 运兵车的顶部为开放式结构 , 运兵车的两侧和尾部结构类似于半履带车 , 发动机舱位于车体后部右侧 , 而负重轮则有与38nA一样的4轮悬挂和交错式负重轮两种 , 主动轮均在前方 , 车上有2挺带有装甲盾牌的MG42机枪作为战斗武器 , 一挺安装在车体右前部上方 , 另外一挺在乘员舱靠后的位置从顶部向外射击 。

BMM公司在1944年制造了一辆原型车 , 不过工程师没有遵守原来的标准 , 原型车在装甲防护方面更强 , 尺寸也更大 , 原先宽350毫米的履带被认为不适合 , 将使用450毫米宽的履带 , 同时负重轮悬挂也要修改 。

运兵车的装甲厚度增强不少 , 正面装甲最厚处为50毫米 , 侧面装甲30毫米 , 后方为20毫米 , 整体上达到了当时轻型坦克的水平 。 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 , 他有正面窗口供驾驶使用 , 在他的右侧是车长兼机枪手 , 后方的运兵舱在两侧安装条凳供士兵乘坐 。

运兵车在计划之初考虑使用两种发动机:220马力的Tatra 103和280马力的Praga NR , 原型车使用了前者 , 尽管车辆重量增加导致单位功率降低 , 但仍然有望达到甚至超过50千米/小时的速度 , 车上的燃油可以支持600千米的行驶需求 。

【装甲运兵车|二战德国38(t)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可惜没能量产】总体上38(t)装甲运兵车被认为是一款很好的运兵/侦察车辆 , 它源自坦克的底盘也具备更强的改装空间 , 另外它也有牵引车的潜质 , 用来牵引火炮、物资拖车等也可以 。 不过1944年的德国物资紧张 , 装甲运兵车不是首要考虑的工业产品 , 德军希望生产更多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等装备 , 而38(t)装甲运兵车如果生产的话势必会争夺原本就很宝贵的资源 , 因此在当年年底停止了跟38(t)有关的新型车辆研制 。 至于这唯一的一辆BMM原型车具体去向不确定 , 据称它可能在1945年交到军队手中使用 , 并在当年春季被摧毁 。

38(t)装甲运兵车总的来看还不错 ,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相信可以最终定型并量产 , 只是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是时间还是资源都很紧张 , 甚至都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工厂 , 二战结束后这款还不错的履带式运兵车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 据说是因为捷克斯洛伐克对它没兴趣 。

至于汽车联盟设计的运兵车进展也不顺利 , 它采用了交错式负重轮、液压传动等技术 , 因为变速箱的研制问题拖慢了整体进度直到研制计划被德军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