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北京夫妻卖房搬去郊区,彻底放养三胎:节约了不少钱( 二 )


推开大门 , 弧形庭院里的银杏树长得又高又密 , 顺着弧度环绕内院 , 形成外方内圆的设计 , 对内的玻璃幕墙模糊了内外边界 。
这栋房子的层次很丰富 。 任泉灏先在大门口种了一排竹子作为屏风 , 还设计了一个仿造溪流的水系造景 , 红枫树和草坪上有个户外茶桌 , 那是任泉灏用老树根和强化玻璃自己做的 。
任泉灏家的顶楼菜园
他在内院的木板上种了各式植物和多肉 , 顺时针走到底 , 上旋转楼梯可以到顶层 , 这里的空中菜园一年能够产三季 , 冬天的时候还能冬储萝卜、白菜、南瓜 , 一家人基本上不用买菜 。
设计师林巧琴为任泉灏一家人打造理想的家
任泉灏和老婆、3个孩子、姥姥一起住在这里 。 2015年 , 他请来设计师好友林巧琴帮忙设计一个可以满足六口人居住的房子 。 他希望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独立空间——孩子有地方玩、姥姥有地方种菜 , 还要能拉近一家人距离 , 可以互相照看 。
林巧琴最后设计出一个外方内圆的建筑 , 面积300多平米 , 两层楼还带顶层菜园 , 这让任泉灏一家都非常满意 。
室内有14个空间 , 圆形的玻璃幕墙带来丰富的光线变化之外 , 还能让家庭成员在每个角落都能看见对方 。
入户的第一个空间是门厅 , 有衣帽间和鞋柜 , 往内走是客厅 , 座椅正对内院 , 可以看着季节不同的变化 。
旁边的塌塌米空间 , 原本作为茶室 , 现在是女儿们过家家的游戏区 , 高低落差的座椅 , 有时候女儿还会在这里玩捉迷藏 , 突然冒出来和爸爸妈妈撒娇 。
餐厅是一家人最常待的地方 , 墙边有个壁炉冬天很暖和 , 由于一层的公共室内空间都是打通的 , 所以厨房做成封闭式 , 避免油烟散到室内 。
从餐厅的玻璃门推出去 , 可以通往隔壁的小茶室和姥姥房 , 这两个都是独立的房间 。
钢缆线沿着旋转楼梯往下延伸 , 我们上到二楼 , 这里摆了4张高低不同的桌子 , 可以同时满足家里每个成员不同身高 。
任泉灏在这里陪着孩子们写字 , 大儿子喜欢写书法、画画 , 两个小女儿可以在小桌子上一起学习 。
主卧房分成3个房间 , 最里面的是禅修间 , 任泉灏有冥想的习惯 , 每天都会静坐 , 中间是相对私密的主卧房 , 最旁边用月亮门连接女儿房 , 两个女儿平时就睡在旁边 , 方便照看 。
楼梯的另一端是给孩子们用的小书房 , 大人看的书、小孩看的书都在这里 , 两个小女儿还有自己的“百宝箱” , 会拿出各色蜡笔、小剪刀在这里做手工 。
紧连着的是游戏间 , 搭起的小帐篷就像孩子们的小小天地 , 整个墙上刷满黑板漆 , 让孩子可以随手就往墙上涂鸦 。
参观完整个建筑后 , 时间已经接近傍晚 , 任泉灏的孩子们陆续回家了 , 家里收养的狗狗小六 , 兴奋地在门口迎接 。
大儿子是射箭好手 , 草地上摆着几颗气球他三两下就能射中 。 两个女儿很崇拜哥哥 , 会在旁边为他加油打气 , 兄弟姐妹互相关照 。
自从2016年4月搬进来 , 任泉灏一家过着自然的乡下生活 , 感情越来越紧密却又能独立成长:“虽然经济必须要有基础 , 但我们物欲很低 , 追求心灵安稳 , 才会想要远离都市 。 ”
以下为任泉灏的自述 。
我叫任泉灏 , 1979年出生 , 老家是在北京房山区的霞云岭 , 从小就很喜欢在山里亲近大自然的生活 。
民航大学毕业以后 , 我在加拿大航空公司做物流高管 , 一直没换工作 , 在机场做了17年 , 直到第3个孩子出生 , 才让我决定辞职 , 陪伴他们长大 。
任泉灏租下破败的小院
2015年 , 我们开始在昌平找地方住 , 最后看到了这个村子 , 当时这座小院已经是危房了 , 大概建国时期建的房子 。 我很喜欢小院的环境 , 还有一颗杏树 , 正好房东也有意愿翻新 , 同意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建一个理想中的家 , 费用可以折算成房租 , 一共花了有150万 。
门厅、客厅、榻榻米区、餐厅、厨房、小茶室、姥姥的房间 , 上二楼有多功能书房、禅修房、主卧、女儿房、儿童书房、儿子房、洗衣房 , 光是室内就有14个空间 。
内院的一整面是玻璃幕墙 , 模糊室内室外的界限 , 把自然引到室内来 。 阳光从早到晚像日晷在这个屋里边环射 , 每个时间点落在家里的光线都不同 , 让人可以很好地感知时间和天气的变化 , 有种很恍惚的感觉 。
因为是环形的 , 所以孩子在任意角度都能看到父母 , 我们也能很方便地照看到孩子 , 既独立交流起来又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