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安排时间读书( 二 )






读书是知识工作者必须的基本习惯之一有很多人会说“我读的太慢、我读不懂、读了记不住、不知道怎么学以致用”,这些全部都是不去实际读书的借口。
你会因为吃的太慢就不吃饭吗?你会因为异性的心理读不懂就不去谈恋爱吗?你会因为记不住每一句台词就不去看权利的游戏吗?你会因为魔兽世界里的技能不能在现实世界使用就不玩游戏吗?
其实只要你今天开始读书,一星期读一本书不难,难的是如何一年每个星期读一本书,一年读50本书。

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养成读书的习惯”。
养成习惯需要一个简单的计划,它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确定目标二、选择核心行动三、养成习惯一、确定目标
目标:读书习惯
——这样的目标是不合格的,因为无法衡量,应该进行数字化变成:

目标:一年读50本书

二、选择核心行动如果你以为核心行动是“读书”,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读书”是一件事,是一连串的行动,它包括了:
1)选择一本书2)搞到这本书3)找一个可以读书的时间和地点4)打开那本书5)开始读
我们常说的“读书”这件事,其实有相当长的前置行动要完成,如果没有做到,你就基本上不会去看书,好在很多朋友确实有读书的欲望,所以趁着电商打折买了一堆书,尽管可能一年过去了还没拆封,但至少也完成了一步准备工作,所以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有:

1)选择一本书3)找一个可以读书的时间和地点4)打开那本书5)开始读
其中“3)找一个可以读书的时间和地点”,是一个一次性的行动,如果你很幸运是自己住或者有自己的书房,你现在需要做的只是把书桌弄干净,上面尽量什么物品也不放,于是你要做的事情还有:

1)选择一本书4)打开那本书5)开始读
根据我的经验,“1)选择一本书”这个行动,对于许多人来说,比让他喝下一杯又浓又苦的中药还艰难,这种选择困难的人也是最喜欢说“我读不懂,我记不住的人”。对他们来说,读书这件事永远只是老妈或老师交待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的需要,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我的建议是两个选项:

A:闭着眼睛在没读过的书中抽一本
B:这辈子都别再读书了

你的人生责任只有自己承担,不愿意承担责任也是一个选择,只是别在外部找借口毒害其他人。

假设你选定了一本书,最后两个行动几乎都会连续进行:
4)打开那本书
5)开始读

我自己的体验,在养成读书习惯上,最核心的行动就是“打开一本书”,至于读书这件事就会自动运行了。

不过到了这步仍然还是有人会走神想别的事,我给的建议是,如果你已经坐在书桌前打开书了,则10分钟内不许离开,不许做别的事,那怕盯着书发呆也不许走,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空白就想填满它,而你对着一本书不做别的事,自然就会开始阅读了。

三、最后说一下我读书的习惯1、早上8:00,在我的“未读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2、坐在我的书桌前
3、开始读

ps: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时钟与罗盘”,回复“书单”即可获得数字游牧读书会指定书单。

■这半年,我坚持每两天读一本书,至今读了70多本书。
我简单说一下我这半年的感受,其实主要内容是说,我如何做到坚持每两天读一本书的。
一、将工作和非工作时间进行分割
根据帕金森定律,从个人管理的角度来说,只要还有时间,工作会自动膨胀并占满所有可用时间。
如果你给自己留了一天时间做某项事情,那么即使你原本不需要一天时间去完成这件事,你也会放慢节奏使用掉所有可用的时间。
为了防止低效以及一整天沉浸在工作带来的情绪中(包括下班后的疲惫或反抗性的放松),你必须明确地将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进行转换。
一旦你在心中预留了读书的时间,那么到了时间你就在心中按下状态转换按钮,提醒自己工作状态结束,要转换为读书状态。
这是将你从疲惫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延伸状态(疲惫或反抗性的放松)中拉出来的最好方式。
也是为你的读书状态储备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的保证。
我每天工作很忙,正常的工作时间和必要的社交应酬后,每天回到家的时间基本都在9点以后。但是,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天的结束,而只是一项例行工作的完成。回到家后,稍作休整(即对工作状态结束的一个“仪式”,在心中对自己暗示“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休整过后我便把工作相关事宜和状态彻底关闭,然后开始读书。这样就保证了我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安抚了情绪。
二、哄着自己而不是强迫自己
很多计划之所以完不成的原因,就是人们定制的计划难度太大。
如果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不要认为自己可以在几天之内就能养成。也不要指望自己一开始就能达到读书的最佳状态。
如果你去强迫自己,反而会给自己很大的心理负担,让你想要去逃避。
一个朋友曾告诉我,说他要开始读书了,并且去阅读了一些“读书指导资料和书籍”,还据此制定了一个“科学高效具体可行的读书计划”。在计划中,他详细制定了吃透一本书的阅读方式(大概就是框架阅读、粗度、精读和主题阅读),还确定了如何做读书笔记(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等),并且还制定了每隔几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文章这样的“内销转出口”的输出方式来反馈和增益读书效果。
可以看出来,他做了一番功夫,从吸收信息、理解内容、拓展应用、创造价值等各个环节做了详细计划。这个计划做的也很科学。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此之前他从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一本书都没有“好好地”读完过,一上来就给自己制定了如此精密繁琐的计划,这无疑于在他原本就不愿意面对的“书”上增加了更多超过他负荷能力的重担。
从那以后,他再次阅读一本书时,将面对的不再仅仅是那本书,而是那本书背后那个庞大的计划。想一想就觉得压力山大。
【咋样安排时间读书】果不其然,他没有坚持几天就彻底放弃了。他告诉我说,之前还能翻着看一看书,现在连翻看的勇气都没有了,想到阅读一本书要做那么多事就再也不想读书了。
自己何苦为难自己呢?
后来,为了让他重拾读书的信心。我让他把做的一系列计划全都抛掉,也不要想着什么“价值最大化”“读书为了提升自己”这些附加压力,甚至不用读完一本书,就是随手去翻一翻就好了。当时,他想读经管类的书,我特意找了一本《牛奶可乐经济学》(具体忘了哪本书了,总之是本轻松愉悦的书)送给他,然后提醒他不用着急随手翻看就行。
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家伙第二天就把书读完了,高兴地找我推荐下一本书。还告诉我,没有压力地翻书感觉就是好。
其实,就是这样简单。如果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或者是你之前对读书有一些抵触的话,那就不要再逼迫自己,那样只会让你更加讨厌读书,或者在你“坚强的意志”中不断消耗自己,如果你耗不起中途放弃了,那你肯定会更加厌恶读书了或者是怀疑自己。
所以,一开始不要计划那么严密,不要想着获取什么,不要想着磨练坚强的意志。
对一般人而言,爱情经不起考验,意志经不起磨练。(除非情况紧急,明天就要考试什么的,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主要针对的是逐渐建立兴趣和培养习惯)
所以,你得哄着自己去读书。从简单愉悦的书开始读起,不要附带任何思想包袱。有时候想进步也是一种包袱,你老带着这个想法,还怎么投入到内容本身。
一开始,找一些简单轻松的书(这样一说,就会有人想读网络小说了,随便你了)从随手翻翻开始。你即使一天心情愉快地翻看几页书,也比讨厌书要强,所有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计划可行的前提是,你了解自己。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进阶的读书达人,这个阶段就可以略过了。
三、用“指读法”等方法快速阅读
曾经有人对人类的阅读习惯进行过细致研究,研究发现,人们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会出现大量的“驻留”和“回跳”,即眼球盯住某一个字词或段落不动,或是读过又跳回去再看一下。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过综合症”,就是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遗漏什么,但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回跳”或“驻留”只是惯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并不会有助于你增强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和地整体内容的把握。
我留意了一下自己阅读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于是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便开始了“指读法”——即眼球跟着手指运用,手指快速地划过每一行内容。用这种方法可以强迫自己戒掉“回跳”和“驻留”,提高速度的同时也有利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你可以有意识地逐渐提高“指读法”的速度,直到你可以不依赖手指而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和阅读为止。随着速度的提升,时间久了你逐渐就会具备“一目十行”的本领。
这一阶段培养的是“集中注意力”和“快速”。你也可以用笔取代指头,这样你还可以勾划重点。
四、借用他人的“读书笔记”
在快速阅读的同时,为了理解更透彻,更精准地掌握住要点,就需要借用他人的“读书笔记”。
即在网络上(豆瓣之类的书评网站)寻找其他人做的读书笔记。
我的习惯是,阅读理论性、知识性、工具性的书时,我会在阅读之前翻看该书的“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我精准地把握住该书的重点并习得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快速跳过“无用”的部分。
如果是阅读文学类、哲学类作品,我会在阅读之后翻看其他人的“读书笔记”,这样就可以与自己的思维形成一个对照补充,可以让你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该书。
五、关于做笔记和写作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会把自己随时想到的写作主题,记录下来,并随之记录当时的一些想法,然后把这个主题放进我的“题库”里。
这些题库我会时不时看上一眼,捉摸一番,把我认为没有价值或价值很小的进行“删减并改”,所以每一段时期,我的题库里总会常备几个“优质主题”。而这几个“优质主题”就时刻藏在了我的潜意识里。
在阅读的时候,我在吸收书中内容的同时,这些内容也会不断地自动和我潜意识里那些主题碰撞,当我读到某一部分特别符合我的某个写作主题时,我会快速记录下来,然后继续阅读。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我的那些写作主题经过不断丰富和碰撞,在我不断的审视和修改中逐渐成型,到这时我就会拿出单独的时间来把最成熟的一个主题写出来。
而且时间一长,良性循环形成,我便有源源不断的优质主题和优质内容可以写作。
其实,我做笔记的目的性很强,就是服务于写作。
刚开始读书时,我会执着于把书的框架和每部分内容记录以及经典话语记录下来,直到后来我阅读的时候越来越注重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写作应用。
当然书的框架我依旧会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只是在我看来,这部分工作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不需要去讲解一本书,我需要的是书的内容“为我所用”。
六、关于图书选择
根据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分类,读书的最高阶段是“主题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同一主题阅读大量的图书。这样可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而我读书时也基本围绕“心理学、经管、传记”这三类书进行“泛主题”阅读。我不会可以要求自己去深挖某一主题,除非有工作需要或很感兴趣,一般的情况下我就在一个大的主题下阅读不同的书。
我不会太过逼迫自己,因为我始终相信,人是在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有技巧地成长,而不是强迫的,特别是对于一个热衷于“自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人来说。
七、结语
在时间管理上我没有太多严格规划,正如前面所言,我不会太逼迫自己。但是我也会要求自己每天两个小时的完整阅读时间,再加上一些零碎的时间,差不多一天阅读时间在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之间。
阅读的时候,我通常一口气读完两个小时,我不会刻意去学习几十分钟然后休息几分钟,或是使用番茄阅读法严格的限制工作时间。因为对于自制力不是那么好的人来说,任何打断都可能就是终结。
何况,正如我前面所说我是个“粗放的自我哄骗者”,我不会去严密地逼迫自己。
通常,第二天早上,我会用半个小时回顾昨天读过的内容,其实也就是再往回翻一翻书,看一下一些重点,理清一些思路。这样可以有助于消化和为下一步阅读打下基础。每周末我会对本周读过的书进行一个再回顾,这时候思考的层面可能要高一些,一般而言是围绕着某一主题进行思考总结了。
我一直认为,人应该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和自己和解,然后“哄着”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计划的太过细致严谨,自我要求太高,即使成功了,也会在身心、情绪上留下一系列负面影响。
对于偏执到极致的东西,我一向保持谨慎态度。
。。。。。。。。。。。。。。。这是分割线。。。。。。。。。。。。。。。
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公号:行长也吐槽,不定时更新,纯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