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率高的人都有哪些生活/学习习惯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专注力。学习时间是指真正在学习的时间,不是昏昏欲睡地熬通宵复习,也不是三心二意地翻翻书,如果没有集中注意力,那根本不叫学习时间。基于我们在注意力上的差距,你可以学一个小时,顶别人学五个小时。不能专心的话,去图书馆待再长的时间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如何长时间地专注学习?
我们把专注学习的方法分为三个板块。
1.学习前的准备
在每天开始学习前,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和结束时间。
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我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预估多久可以学完这些东西?
让两个人做同样的十道题。一个人知道自己做这十道题的目的是强化自己容易搞错的几个知识点,他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投入学习,必然比另一个只给自己规划定量任务的人学习要专注。
让两个人同样记忆一章节的内容。
一个人清楚地知道必须在下午六点前结束任务,另一个人只是模糊地知道在下午要把这些内容背完,则前者集中注意力的紧迫性更强。在后者的心里,下午可以是六点结束,也可以是七点结束,当结束时间有弹性的时候,就会下意识认为还有很长的学习时间,也就更难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在为一场考试做准备,就一定要清楚「怎么样学习才能达到目标」,这样更能帮助你去抵制诱惑,专注于任务。
这个问题包括三个要素:
A.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考什么学校?这个学校要多少分数?单科目标分数是多少?
B.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哪些书上?都要做哪些题,做几遍?背哪些东西?
C.这些事情要做多久。总共的复习时间是几个月?给每一个任务分配多长时间?
如果对上面的问题有答案的话,那么,每一个你灯下学习的晚上,每一个迎着晨光背诵的早晨,你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即便不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与模模糊糊、只是知道应该这么做,专注度也会有差别。
特别为学习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把工作和学习环境布置得舒适愉悦、极尽方便,所有要干的活都在早上坐下后一一安排好,把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东西都放在眼前,比如,想考上的学校的照片。
这样长期下来,就会给自己的脑袋里装置这样一个开关:只要进入这个环境,学习就可以开始了。
尽量不在早晨或者是学习开始之前收拾桌子,这样很容易控制不好时间,导致耗费时间过长。
人天性里更喜欢简单直接的、不动脑的、眼前的事情,相比学习,整理房间显然是更令人愉悦的。
利用环境来给自己暗示,这是我过去一直忽略的一个技巧。
读高中时我不愿意在整理内务或者打扮自己上多花一丁点时间,那时候我对于学习有一种变态的专注,完全不在意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
但是那种极端专注是可遇不可求的,持续性也比较差。
我发现环境对学习有影响是因为一次搬家。
我以前住的房子是一个钢铁公司的家属楼,年代有点久远,屋子装修陈旧,怎么打扫都弄不干净,这直接导致我收拾房间的欲望不强,在乱糟糟的环境里,我的学习状态一直都不怎么好,回到家就提不起劲来。
事情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当我身处其中的时候,并不能发现环境与自身状态之间的关系,一直到我后来搬家住进一个日式装修风格的精美房子里,才发现自己的不同。
晚上回家,一开门进去就觉得很幸福,愿意静坐其中,桌椅板凳、书本台灯、被褥衣服,都摆放得整齐有序,这种整洁的环境会增加人对自己控制力的信心,由外而内地使自己产生一种「不可乱」的心情。
「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学习也是。」
大概是这种心情。
我学习的桌子上放着植物界的励志之星仙人掌,桌角贴着我的奋斗目标,台灯是朋友送的,小米品牌的,外表简洁漂亮,暖光,我超级喜欢,看到它就有幸福感,这样就直接减少了对「结束玩乐开始工作」的排斥,精神很容易收拢到眼前的工作上来。
关于学习环境还有几点要注意。
到底应该去图书馆学习,还是留在寝室就好了?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在寝室,一定要把学习环境和休息娱乐的地方分开,这样更能强化自己脑袋里的学习和娱乐开关。
我连吃饭、娱乐和工作都不用同一张桌子。
如果在一个地方,学习状态始终不好,也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调整状态,只是不要去太陌生太极端的环境中,最好是去自己本来就熟悉和习惯的地点。期末考试的时候有朋友叫我一起去校外咖啡馆学习,但实际上效率极低,咖啡馆与图书馆相比声音杂,总有人来来往往,桌子太小,光调整心情就需要很长时间。
珍惜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段。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把一节课的时间设定成四十五分钟,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个安排,把自己学习的节奏调整成四十五分钟一休息。
上学这么多年,我对这个制度始终没有习惯。
刚刚感觉自己沉静下来了,找到了状态,很快就到了下课时间,忍不住盼望下课,毕竟老师讲课也不是那么好听。
到了大学,没有自习课,学习变成一件很自由的事情。
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学习,也要准备随时被打扰。
所以要珍惜那些不被打扰的、安静的学习时间,也要多多寻找这样的时间。
例如早起后的清晨,不要安排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就坐在那里学习一段时间。
番茄时间管理法现在很火,很多人都说这个方法好用。
一个番茄时间共三十分钟,包括二十五分钟的工作时间和五分钟的休息时间。
我总觉得二十五分钟学习时间太短,适合那些精神完全没办法集中的人用作早期训练,或者适用于已经上了班的人,他们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又随时可能被打断。
不过这个方法帮助我养成了一种习惯:设定好的学习时间,绝对不中断,也不可以被打扰,反正接下来有休息的时间。
脑中一定要有这样的概念:学习时间绝对不可以中断,就算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要放弃为集中注意力而努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
排除干扰。
据说,人的每个神经元都和一万个神经元交流,就好比一万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打电话找你,所以大脑必然是很容易分神的。
我把干扰分为四种。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本人高中常年稳居校100-120名水平(总共550人),高二从物理白痴变成物理全校第一,高三一模时总分冲进校理科前10(前30仅2女生),就是一直相信学习是可以智力不够,方法来凑。
直到现在,我都在深入思考学习的弯道超车问题。
康奈尔笔记、费曼学习法......,其实都是各种不同路数的记忆方法。斗胆来说点不一样的,希望能助你成为“成绩暴发户”。
提到学习这件事情,尤其是面临高考的时候,大家其实都已经拼上老命了。
面对潜伏在四周的拼命三郎,还能做点什么不一样的呢?
只能在策略上实现差异化了。
本文5000+字,不仅仅是谈学习效率的问题,也教你如何不断地向下拆解,来深入地审视一个问题,点赞+收藏可以防止丢失哦。




话说大家都是一天24小时,除去吃喝拉撒睡,能用来学习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
可拼命三郎和拼命三郎之间,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区别到底在哪?
真相是,但凡能思考一下底层逻辑的人,都能更大程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不同学科,不同方法传统教育,非常强调记忆。
把记忆视作学习的最重要内容,从古代背四书五经,到今天的背课文、背单词、背语法、押题背作文、背公式、背定理、背历史、背政治…….
今天我来带着你刷新一下认知。
这个问题你一定也困惑过:
“为什么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到头来听也听不懂,说也说不出,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些个词,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句型。”
如果一门课,废了很大劲,却怎么也学不好,那一定是在用一种低效的方法,去对抗自然规律!
我们以为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其实这种学习方法,完全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
语言学习,以听说读写来划分模块,而非单词、语法和句型。
任何抛开学习的本质,谈论提升学习效率的论调,都是在耍流氓。
从掌握知识技能的本质来看,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方法也不一样
有些学科,需要我们大量的模仿,比如语言、声乐、运动、乐器这一类,我们称为自然主义学习方法。还有些学科,需要我们理解概念,再应用在新场景中,比如数学、物理、经济学、医学这一类,我们称为结构主义学习方法。



1、自然主义学习方法:本质上是通过大量的看、听、练,获取知识技能。
回想一下你的中文学习,从来没有背单词、背语法的环节对不对?但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没毛病。因为我们超越了中文本身,感悟到了底层的规则。
再回想一下你学习骑车,或者滑冰,也是通过大量的观察、模仿、练习,突然间就能掌握好平衡感,不会摔倒了。
这类学科的学习方法,就是需要通过大量接触、模仿,去获得语感、平衡感等感知,变成一个熟练工。
我们传统的学习方法却是,硬要从语言中抽离出规则,死记硬背规则,自然是效率低下,效果差强人意。



说回英语的学习,本质就是以大量输入为前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模仿,形成输出。能够实现输出,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
所谓输入,就是听和读;所谓输出,就是说和写,而且这四者不是割裂的,是相辅相成的。
进一步向下拆解,我们来研究输入这件事情,
美国教育组织RenaissanceLearning公司发布的2017-2018的年度大数据报告中显示。



每天阅读30分钟或以上的学生,比每天仅仅阅读15分钟或者不足15分钟的学生所学的词汇量多7倍。然而,并不是每天听英语8小时,抱着原版书死磕就能快速提高,只有可理解的输入才是有效输入。
看电影的时候,偷偷瞄字幕的输入不是有效输入;
读书时,每个字都认识,连成一句话就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输入也不是有效输入。



读书、听力时,虽然有生词,但不影响理解整句意思的输入是有效输入。
特定场景下,哪怕一句话没几个词听得懂,但根据动作、手势、表情、语境,能够明确领会到对方所传递的信息,这种输入是有效输入。
一般来说生词量不超过3%的听、读材料,是难度匹配的有效输入。
因为生词量在3%以内,不需要频繁中断去查词典,就可以根据前后文,推测出生词的含义,完全不影响我们对整体文章意思的理解。
在国外,英语的学习资料都有科学、系统的分级,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生词不超过3%的学习资源。
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匹配对应的级别,按照分级体系不断进阶,是最高效率的语言学习方法。
给你推荐一款能够根据学员实际水平,因材施教的英语学习课程——阿卡索英语:
阿卡索充分利用AI+大数据技术,一方面对外教授课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不断迭代、优化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挖掘学员数据,建立学员画像,实现师生精准匹配,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我们再来理解一下输出这件事情:
输出的前提,是要有词汇量的积累,通过听、读这两个输入过程,我们就可以记忆词汇了吗?
是的!
再做一次拆解:一个单词,有读音、词义、词性(动词还是名词)、拼写这四个方面。
记单词到底是在记什么?
首先词性是不需要记忆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见得多了,也能根据后缀看出来大部分词的词性;
其次,和中文不同,英文是音形结合的语言,所以读音不需要单独记忆,见到词大差不差都可以读出来;
再次,大部分单词是不用记忆拼写的。
这就像你家小区门口的大爷,现在让你回忆大爷的音容笑貌,你肯定回忆不起来,除非是很帅的大爷,但你见到大爷肯定一眼就能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