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关北大清华在京录取比例的讨论中,往往忽视了各大高校对本地招生均有偏向性的事实
江苏人默默抽根烟,并向你丢过来一个河南人~------------------------------------------------------------------------------------------------------------------------------看了回复,山东考生没被扔感到不服,那就再扔一个山东人吧(摊手状)~|利益相关:题主,2011年北京考生。先摆立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北京占便宜。但占便宜不是因为高校招了太多北京的学生,而是因为优质高校资源过度集中于北京。感谢@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回答,以及@强哥提供的详实的数据。提这个问题是因为近来有关高校在京招生政策的问题频繁出现在Timeline上,然而人微言轻,这一点疑问恐怕无从得到高质量的解答。因而冒昧发问,也邀请了其他几位大V。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高校招生偏向本地生源是一个普遍现象,国内各高校(北大清华、985、211、其他高校)都在这样做,而事实上广大生源的确也对本地学校有一定的偏向性。因此高校本地招生的偏向性恐怕并非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真正原因。玄处,以及其他多位答主的回答,都指出了北京的985、211高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相对于考生人数(过于)多,因此导致如果始终(像其他地区一样)贯彻“偏向本地生源”的原则,那么必然导致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然而,如果我们将北大清华、985、211、其他高校等同视之,这些学校在招生问题上,几乎全部偏向了本地生源(中科大等少数高校除外)。如果我们真的是在批评高校的属地招生偏向性,那么为什么其他高校就可以处之泰然呢?因此我认为真正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实际上是高校建设资源向北京过度倾斜,而非属地招生的问题。事实上,为了平衡这一过度倾斜的做法,北京的各大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在本地招生偏向性的问题上已经做出了一定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大的”)让步(具体本地招生率等数据请见@强哥的回答,不赘述)。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批评北大清华,乃至北京其他高校对于北京学生的偏向,恐怕并不像听上去的那么牢靠。至于对于分数线和题目难度的批评,恐怕也只是这个问题的延伸。这种不公平是国家和人民的不幸,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教育的发展。我一个既得利益者,本应闷声发大财。有此一问只是因为觉得讨论环境很好,想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也看看诸位高手的真知灼见。当然了,我在题目中并没有展示任何我本人的生源地信息,诸位从中推论,冷嘲热讽。大抵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上诸位的愤慨和北京考生在相关问题上的被动,以及在相关问题上的讨论环境吧。对于一个美国人而言,如果他去不了耶鲁哈佛,还可以去哥大芝加哥,甚至再数20所高校,仍然是世界一流水准。这些高校分布于全美各个地方。然而于我国,北大清华自成一档,再往下的优秀高校也仍集中于北京上海。希望国家在未来的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加大对地方各高校的扶持,同时将一些学校迁出北京甚至进行院系调整,以实现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吧。当然,在这种不公平的背后,实际上可能是教育资源投入的匮乏。蛋糕太小,而北京拿的太多。如果蛋糕都够大,也许就会好些了吧。■2016年,北京考生6.1万9所985大学,211有26所,河南考生83万,985零所,零所呀,只有一个211,近百万人围着一个211争,我呵呵哒。你若承认政策不公平,不完善,我也就认了,不能怪你们,也不能怪我,你们好意思舔着脸说各省的大学对本地有照顾,夸张点说这就是拿全国的钱解决北京人的教育问题,我呵呵哒。我们吃这么大的亏,还不让我们过过嘴瘾,这不就是婊子立牌坊吗?希望我有生之年这个不公平的问题能过得以解决。发泄一下,友善度不要了。利益相关,本人河南考生,三次参加高考,最终也没考上985。也可能是本人天资不聪颖,任性,贪玩的事,但不可否认,高考是我们底层人民进步的最好的阶梯之一,但地域不公是阻碍底层人民进步的拦路虎,是对社会主义的亵渎,也不利于实现中国梦,呵呵哒,希望祖国尽快解决吧。
■河南好歹还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北最好的河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天津!!
■对对对,你看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几乎完全偏向河南本省人了,对外省考生极为不公平。辣么多人给我点反对,不胜荣幸,要不河南用五个河大招生名额和北大换一个,郑大和清华也五换一,觉得亏我们可以再加五个河师大。敢换么?
■高校属地招生是常态,但北大清华等大多数211高校是中央部属高校。正如玄处所说,浙江只有浙大一所211,而北京有20多所211高校。
2015年全国部属高校属地率统计(高校在本省市招生数与全国总招生数之比)
属地招生率最高的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达到50%左右的份额,但广东省的211录取率全国垫底。2015年211工程高校各省市录取率统计
如果北京的20多所211高校属地招生率达到15%,即北航的属地率水平,那么北京的211高校招生计划数会增加6000多人,北京市的211录取率会达到22%,目前全国只有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的一本率达到了这个水平。另外,北京市的非211高校如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的教育实力都很强,甚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都能招到外省高分生源。相比较北京而言,上海考生可能要更幸运些,上海的211录取率不仅高居全国首位,考上清北复交四大名校的机会比任何省份都要高。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海2015年清北复交四校的录取率已经比甘肃、山东、广东三个省的211高校录取率都要高了。优质高教资源是稀缺资源,各省市分配不均阻碍了教育公平发展。以上数据资料来源于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经整理后得出。以上数据资料不包括保送生、自主招生、部分重点高校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如果计入统计的话,北京、上海等经济、教育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录取率还要高一些。
■首先,地方保护主义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通行证。换句话说,拿别人的问题来转移自己的问题,这是最低级的逻辑谬误。别的地方有属地招生倾向,并不能为北京的属地招生倾向辩护。显然,之所以北京遭到广泛的质疑,恰恰是因为北京云集了众多211高校,像河南只有一所211高校,即便所有招生指标都投在本地,也难有很大影响。其次,高校资源本身就分布不均,北京有24所211院校,而偌大的河南只有一所。这固然是因为首都资源丰富所致,但显然这些高校的存在,并非北京一己投入和建设的结果。换言之,这些高校是全国人的高校,而不是北京人的高校,其招生理应面向全国,而非仅向北京过度倾斜。如果说北京有地方投入,就可以作为倾斜式招生的理由,那我相信许多省市愿意大肆投入以获取更多招生倾斜。所以这种逻辑是极其荒唐的。再次,中国高考录取公平的根本问题,在于户籍制度和地方保护主义。户籍制度的存在,让省份成为衡量高考竞争的最根本因素,考试分数反而成为次要的因素,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只要看看高考移民有多泛滥,就能明白高考录取制度到底有多不公平。以清华北大为例,北京2015年报考人数不到6.8万人,而清华北大两校录取人数为351人(裸考),录取率为193:1,同年江苏考生39万人,招生指标仅有77人(裸考),录取率为5064:1。这其间的悬殊,显然不是什么素质教育、考试试题难易所能辩护的。
■以2015年化学专业为例,山西大学在山西按一本A类招生,在北京,天津等地则是二本。招生人数山西22人(不包含专项计划6人),其他省份1~4人左右。而2015年金融学(非实验班),北京联合大学在北京按二本招生,在山西,山东等很多省份则是一本。招生人数北京文理各20+人,其他省份文理各2人左右。所以你以招生比例来说明教育不存在地域不公平?现在的现状是我们争破头皮想进入的所谓一本,在你们大城市人眼中往往只是看不上的二本。就这你还觉得不好,为什么山西大学在山西招生比例是北京的20多倍啊。其实原因很简单,外地的大学不想要你们的二本学生,而我们也不想以一本的分数进你们的二本大学。就是这样。■江苏两所985那么多的211然而本地生还是不容易考的表示
【为啥有关北大清华在京录取比例的讨论中,往往忽视了各大高校对本地招生均有偏向性的事实】
有点想提个问题,让北京人承认他们考大学真的是比我们有点优势到底有多难?
■1,北京有24所211高校,浙江只有1所。加起来招生总人数比浙江不知多到哪里去了。2,北京考生人数只有浙江的四分之一。按人均算一下。3,京外高校招生人数中,北京生源占比也很高。4,985计划中,北大清华是教育部全额拨款,其他985高校多数是部、省按1:1配套。5,北京二三流大学实力也很强。首经贸名义上和浙财差不多,但首经贸这几年新进老师不乏北大光华的博士,浙财只能招浙大博士。总之,这里不是说浙江考生有多惨。我没有任何这个意思。事实上,浙江省几乎是除了直辖市、台湾省和西部省份(所谓台北上西天)外,高考最容易的省份了。全河北都羡慕我们。要感激,要珍惜。
- 为啥女票特别爱玩手机?
- 为啥我接触手机后成绩就一落千丈(本人初二)?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为啥人运气好的时候总是一直好
- 我报名了北京恩合教育 为啥签合同时候就是北京鹰视嘉言了?
- 年初总听说外贸是今年最难的行业,为啥现在反而总看到出口爆发的新闻
- 为啥越深入的学习法律,越觉得法律的漏洞越多
- 为啥部分学生宁愿花时间研究复杂的王者荣耀游戏机制,也不愿花时间学习正课
- 为啥要感谢老师老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么
- 咋样反驳「女生为啥要学习要学历」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