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书为啥别人读了就可以信手拈来,自己读了感觉像没读一样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困惑:「看过一本书没多久就把内容忘光了」,或者「道理我都懂,可是对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像上面描述的那样,无法活用书中知识的人,其实还真不少!就说我自己吧,之前也是「看了书不知道怎么用」。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活学活用呢?我总结后发现,原因在于很多人都没有做到和书对话!
一定要和书来场talk
人类是需要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理解彼此的生物。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听一场来自某年长男性的演讲,与和某同龄朋友来一次交谈,哪一种会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我想一定是后者吧。
原因就在于「交谈」!比起单方面听对方叙述,如果也能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种谈话会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只要不是单方面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与对方互动,这样就会让记忆力充分调动起来!
日语中的「说话」(話す)一词,可以用在「单方面发表讲话」这种行为上,也可以用在「互相聊天」的场合中,界限不是很清晰。
但在英语中就不是这样了。在表达说话含义时,至少有两个单词值得一提,那就是「speak」和「talk」。speak的意思对应的是单方面发表讲话,而talk的意思对应的是互相聊天。
对人类来说,比起speak,在talk当中获取的信息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常读书就是一个「让书单方面发表演讲」的过程,我们只能被动地「听讲」,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正因如此,那些知识才很难在脑海中「盘踞」下来,更别提活学活用了。想做到这一点,一定要试着和书对话!
用talk把「信息」变为「知识」
你可能会质疑:通过「听演讲」,我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吧?也能把它们留在脑海中,并且活学活用吧?你凭什么说「对话」的效果就一定更好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管听多少单方面的演讲,你都没办法把那些信息变为知识。
我们在本书中已经强调很多次,信息和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信息就是查多少有多少,但你自己不知道怎么用的东西。只有做到活学活用,你才能把那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为了获得知识,互动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书又确实是一种可以「对话」的工具!
作者在写书时,也希望读者把书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正是带着这样的愿景,作者会把「读者可能存有疑问的地方」「读者有什么困惑」之类的内容写清楚,这难道不是方便了我们和书对话吗?
高分读书法要点
只有和书对话,你才会更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
其实和书对话的方法,大家一直在学习!不信,就让我来告诉你!
「注重输出」会让一切都不一样你可能想问,我在书中的什么位置提到和书对话的方法了。我的回答是:所有位置!
是的,本书的全部内容都在探讨和书对话的方法。
什么是和书对话的方法
大家还记得我在步骤二中说了什么吗?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搜索想查的信息,一分钟都用不了。这么一比较,看书是一件多么费劲的事!但书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原因何在呢?
因为读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
如何运用这些可以轻松查到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真的吗?正因为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才选择了书。
如果你认真践行了采访式阅读法,想必一定对这些话不陌生吧?书是可以回答我们问题的工具,所以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里,它还能继续存在!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你这种情况叫死读书,读书方法上的错误。
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读书就要把一整本书读完,要从第一页细细啃到尾才不算浪费,但总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样不仅速度慢,吸收率也低。
这种看书方式是漫无目的的。也就是说你没有明确你的阅读目的。
一、阅读目的分为三种:01消遣
这个不用多说,就是为了得到看书的乐趣而已,网文书籍一般作为消遣阅读的对象,比如《斗破苍穹》。
02获取信息
不论我们是否喜欢阅读,我们大多数人都得为了得到信息而阅读,公众号、非虚构类书籍都在此范围内。
03形成观点
你需要知道作者的想法和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还有能够批判他人提出的论点,时刻注意想法差异的存在。
这其实就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写出的文章也更有独特性。
二、概括书的框架在你明确阅读目的之后你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拿到书不用从第一页开始看到尾,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找到书中的重要信息。本田直之先生所著的《杠杆阅读术》一书中,做过如下解释
“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所谓关键内容其实就是对你自己有用的内容,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判定:
01自己的阅读目的
就是你的阅读行动,你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
02书的中心主题
可以通过概览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大概了解书的框架。
03提出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阅读一定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就叫有效阅读。
比如:作者想讲什么给我听
跟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有什么意义
本书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落实以上步骤,就能把你的焦点更多地放在对你立即有用的信息上,节省很多时间。
毕竟,读的书要真正用得上才叫有效,用不上的可以暂时放下,等能用上再读也不迟。
三、读书笔记读书读不懂、读不透的根本原因在于思考和理解没跟上。
想要读完书可以信手拈来,吃透这本书,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时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而整理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带着问题去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当我们将读懂的概念、论点、论据分门别类整理好时,心中的逻辑线也就理清了。
不仅书中的智慧被我们吸收的差不多,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读书笔记有很多种,你可以写在本子上,记在书上,存在电脑上等等,这里我推荐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划重点)
步骤:
a.通过封面、序言、目录等概括出此书的大致内容框架,如图
b.当你读到了新的要点,你就可以将主干要点丰富起来。直到陆续完善每个主干(如定义、诠释、标准、特征等)。如图
c.每当遇到新的论点,将其补充到相关概念下,然后陆续完善每个论点的推导过程(如思维误区、作者解读、案例论证、观点佐证、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如图
d.如果要点之间、论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你就可以用箭头连线,并对重点用不同的字号、颜色加以区分。如图
e.随手摘录遇到的佳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分别补充到相关概念或论点下,这些很可能成为你以后的创作来源,完整图如下
四、学会表达和运用最后要提的是想要充分吸收你从书中学来的知识,你还要学会表达和运用。
这个是哈佛大学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鼎鼎大名的“费曼技巧”就是这个原理。
费曼技巧是“以教促学”的学习思维。说白了就是将你学习的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转教给别人,促进自己对该知识的深入吸收与理解。
做到这个的前提就是需要先自我消化知识,再精简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你在传教他人时才能帮助他最快的理解这个知识点。
当你传授知识出现卡壳时,就说明你还没完全理解这个知识,你要做的就是将你不明白的这点重新理解一遍就行了。
如果还有任何关于的读书的疑问,例如【选书困难症】、【书单收藏癖】、【开了个头却读不下去】、【读不懂】、【读不透】、【不会记笔记】、【读完就忘】、【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等问题。
欢迎关注公众号:“成长运营社“专注解决一切读书问题,每天更新读书笔记/精选书单。
回复【书单】给你看我收藏的书单,
回复【如何阅读一本书】给你此书思维导图。
■本质上是你的读书方法不对。以前我也是如此,喜欢看书,更喜欢漫无目的的看,什么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豆瓣top250,大咖推荐,我都下到Kindle里屯着。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半的书根本没看,剩下的,要么翻几页看不下去,要么看完了记不住。
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我才慢慢明白过来,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才把心思尽花在“无用功”上。
这篇文章接下来就分享一些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1,明确阅读目的。
在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如果读书目的不明确,必然导致抓不住书中知识重点,看后即忘。一般来说,读书目的可以分为两种:
有用:按照现代知识管理理论的观点,实用性是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棘手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比如说,为了健身去看营养类的专业书,为了追一个喜欢民国史的女孩去恶补历史,为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培养核心竞争力,去学行业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都属于此列。有趣:这一类型的读书主要注重趣味性,在阅读过程中摄取的信息,很可能用不上,或者说不能马上用到。它和前者相比,一是结果导向,一是过程导向,阅读目的不同,带来的体验也不尽相同。简单的说,就是看书让我开心就好。因为对哲学感兴趣而去翻尼采康德,因为看网文能让我爽而去看月关猫腻,因为想打发时间而去买几本故事会,都在此列。
要注意的是,实用性和趣味性并不是必须分裂的,有的书即能让接近一个小目标有所得,亦能让你感受到阅读的快感。但是至少,实用性和趣味性必须要有一个,否则相信我,你手上的书基本是看不下去的,或者说硬着头皮看了也是白搭。
关于哪些书对你来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因为人和人之间的性情兴趣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读书品味也不一样。网络上流行的一些大咖书单,未必就适用于每一个人。每当有网友问我,你有什么书籍可以推荐的时候,我也很难办,因为我不知道你的知识储备,爱好属性,也不能给你瞎背书名。
正因为此,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和阅读需求就尤为重要。明确自己看书是为了什么,想通过看书来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具体化),再来选书读书,才能少走弯路。
2,制定阅读策略。
心态:很多人都有着“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习惯,每当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没读时,会心生负罪感。甚至在读一本书时,也会不停的暗示自己,这回必须得看完。但非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是很痛苦的,长久以往,对读书就会心生抗拒。法国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在他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说》里提出了“读者权利十条”,其中就包括不读的权利和跳读的权利。书是为读者服务的,对待任何书,逐字逐句的去看是愚蠢的。
区别:市面上流行的读书方法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种放诸四海通用的万能读书法。如何读一本书,取决于你读它的目的,以及这本书的属性。对待不同类别的书,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检视阅读能够让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商业类型的书籍因为具有较全面的逻辑性,可以用二八法则进行阅读。如哲学经济类的专业领域,则适用于分析阅读如果想要快速了解一个全新的领域,或是对某个主题有浓厚兴趣,可以进行主题阅读,倘若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那么你随便读即可。
举例:在上文中,我提到要抱着阅读需求去读书,以小说《水浒传》为例,如果你纯粹是为了在高铁上打发时间,那么你都不用做读书笔记,怎么开心怎么看。如果你想了解武松的故事,那么李逵林冲等其他好汉的履历基本和你无关了,你只要精读关于武松的章回即可,对于其他人物为主武松偶尔出现的桥段,你可以选择略读或者不读。如果你想了解书中关于道教的部分,那么关键词就是:公孙胜,九天玄女,张天师,罗真人等,围绕这些关键词去检索即可。
笔记:不同的学科做笔记的方式不同,读书也是如此。笔记记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为什么读这本书。比如说你看金庸武侠小说,想学如何讲好一个故事,那么你的笔记就应该侧重在情节的推进和发展上,比如说你觉着自己语言干瘪文笔很差,想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那么书中出现的精妙比喻就值得收录,比如说你是一名时评记者,那么新闻事件和精辟观点就是你的菜。
- 为啥女票特别爱玩手机?
- 为啥我接触手机后成绩就一落千丈(本人初二)?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为啥人运气好的时候总是一直好
- 我报名了北京恩合教育 为啥签合同时候就是北京鹰视嘉言了?
- 年初总听说外贸是今年最难的行业,为啥现在反而总看到出口爆发的新闻
- 为啥越深入的学习法律,越觉得法律的漏洞越多
- 为啥部分学生宁愿花时间研究复杂的王者荣耀游戏机制,也不愿花时间学习正课
- 为啥要感谢老师老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么
- 咋样反驳「女生为啥要学习要学历」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