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疫情下如何保障交通运输?北京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显创意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戚望)疫情期间 , 北京急救中心救援车队管理如何高效率调配?如何在“高风险”环境下 , 利用“防疫小车”在医院替代人的工作?如何在高铁上用机器人进行雾化消毒?危险环境下 , 如何用无人机物流系统进行货物配送?11月21日 , 在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北京交大”)举办的第十届北京市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决赛上 , 20支大学生队伍“脑洞大开” , 带来他们对疫情期间交通运输组织保障的创意设计 。
清华、公安大学等8所高校20件作品进决赛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本届交通科技大赛以“疫情时期的交通运输组织与保障”为主题 , 结合疫情时期的疫情防控、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 , 从组织调度、安全保障、人文关怀、智能互联等多元化角度展示当代大学生对综合交通发展的关注与思考和心怀家国的责任与担当 。 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交大等8所高校的20件作品进入决赛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决赛参赛作品内容涉及交通大数据分析与优化、新型载运工具研发与制造、智能防疫设备系统开发与实践等交通运输领域的热点和难题 , 提出了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先进性的解决方法和研究成果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疫情下如何保障交通运输?北京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显创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疫情下如何保障交通运输?北京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显创意
文章插图
20组选手上台答辩 。
作品关注并解决疫情期间的交通问题
“能否给急救车建立一套算法 , 提高调度效率?”北京交大参赛作品《疫情期间北京急救中心救援车队管理》组长徐帅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今年5月 , 他观察到北京市急救车的调度效率存在可提升空间 。 徐帅与其他4名大三队友组成小队 , 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 与北京急救中心展开合作 , 基于疫情期间急救大数据 , 建立了急救车辆调度优化模型 , 设计了高效的车队规模算法 。 目前 , 该算法已经在调度一线开始试用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参赛作品之一是《防疫智巡小车》 , 作品组长刘天致介绍 , 他们在疫情期间 , 注意到一线防疫人员人手不够的现象 , 因此通过编写程序 , 设计了一款能够完成清洁消杀工作的防疫小车 。 他们对该防疫小车设置了超声波传感器 , 实时监测前方障碍物 , 对障碍物进行识别 , 并选择没有障碍物的一方前进 。 此外 , 该防疫小车还设有红外测温功能 , 在检测到体温超过37.5摄氏度的人员时 , 可以实现自动报警;添加液晶显示屏 , 显示滚动文字 , 并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防疫安全须知 。 “我们的防疫小车 , 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 且几乎避免了人员密切接触 。 希望能为防疫贡献人民公安大学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