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越多会越孤独吗( 二 )
■我觉得真正的问题在于,很多人读书只读到了知识,而并未成长。题主的主要问题其实很有代表性。很多人在大学期间读了很多书,但是从未意识到自己要从书里获取什么,也因此只能维持日复一日的迷茫,并在迷茫中与世隔绝,进而孤芳自赏。其实他们真正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见识。他们真正渴望的也不是知识,而是优越感。而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自我成长。书是知识的载体,但也是精神和思想的摇篮。在成长期(高中和大学时代,也许还有研究生时代)的时候,读书不能内化形成观点或者哺育个性,就算读到再多知识,也不过只是本走动的字典而已--还是知识量相当小的一个,其他人联网查查维基百科就可以秒杀你读书记下的那点可怜的知识。说到底,人读书是为了变成更好的人:这个更好可能是更能干、更有效率,也可能是更聪明、更有鉴别力、更了解自己、更懂得生活,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但当我们放弃从网络获取方便的知识而拿起一本书时,我们所期望的获得的并不只是智识的满足,还有心理上的启发和成长。而通过读书实现自我成长的途径,就是内化这本书,用来支撑或者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事想得更明白些;或者实践这本书的精华,从实践中取得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更深刻的认识。读书从来不应该是一件孤独的事,更不是一件应当闭门来做的事。那么,应该怎么读书?我觉得,如果想通过读书实现个人成长,读书就必动笔。但动笔也有很多讲究。把书里的内容摘抄一遍,这叫书摘,不用动脑子,对于书的内化毫无帮助;用evernote的照相机把书拍下来,既能节省时间,日后还能检索,根本不用你花时间去抄。总结书里的内容,需要你稍微动一点脑子,去理解和消化书的内容,挑出重要的内容,组织成小段,这才是开始内化书的第一步。接下来一步是写下这本书对于你的意义,写下书中的内容使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总之是书在你感情上引起的反应。别觉得你的情感波动不值得写下来,事实上,心灵成长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书写来一点一点明确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神奇的是,当你写出自己的问题,你往往就有冲动写出自己的答案。写下答案时,别忘记不断重温你从书里学到的内容。这个部分的读书笔记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使书成为你的人生导师,又使你能给自己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惜的是它往往太私人而不能公开。再接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评,即从理性的角度来反省和消化这本书。在这个部分,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在于书,而在于这本书在一个更大的知识网络之中的地位。比如,你可以把这本书跟你读过的其他同主题的书做比较,可以和这个作者以前的书作比较,也可以就其中一个问题发散开去,结合其他书的论点来写文章。一般到了这个阶段,这本书才完全成为了你的书。我在说的读书法并不只适用于具有研究特点的专著,更适用于读经典文学--毕竟人类历史是线性发展的,很多后代作家都曾从他的前辈处获益甚多,对他们以比较的眼光来评估,能使你更好地理解作家和著作。哪怕是读教科书,不同的教科书侧重点和叙述方式也有不同,也很值得你去深入地评估和把握。就算写出书评了,你的书也还没读完。接下来你应当分享你的观点,到豆瓣(文学或社科类经典著作)、研讨会(如果你读的是专业书籍)、舍谈会(如果你读的是教科书)、(如果你有疑问)、主题论坛(读军事、科技、各种高精尖技术书)之类的地方,和同样读过这本书的人交流。交流可以使你看到其他人读书的成果,看到新的视角,也能帮助你意识到自己观点的不足。这是从智识上而言。从心灵上而言,听听其他人的感悟,有时候会帮助你找到自己困惑的答案。而且这些地方也是交朋友的好地方,有了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经历,又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往往就是一段友谊的良好开端。而读书甚至还可以再多一步。当你的观点经过了检验,和书友交流时大家又都觉得这观点有帮助的时候,你就可以试试看把这些观点整理成文,拿去发表,或者利用这些观点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你读了徐霞客游记,发现他曾写过你所居地附近的地方,你完全就可以约上几个书友一起去看看。再比如,我读了游戏化的专业书籍,发现其中很多技巧很适合用到管理上,我可能就找一群朋友来弄个公司实践看看。以上是概括地说了说这个流程。其实这其中还涉及很多具体技巧,如果有需要的话,等来日再谈吧。总之一句话,别把书读死。书读好了,是能为你带来更多朋友,让你去到更远的地方,也为你展开更大的世界的。越读越孤独的那些兄弟们,你们其实走歪了好吗!■大学在读,说一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也曾荒废过大学时光,寝室、游戏、外卖
糟糕的像条狗
这样的生活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因为这样的人并不少,他们成群结队聚拢在一起,他们散发的气味连孤独都不愿意靠近
这个学期吧
从假期开始捡起读书的习惯,到现在为止基本保持着三天一本书的频率
读书会让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改变
更多时候会让你陶醉在这种改变之中
你开始频繁的思考,你的脑子里一天到晚充斥着杂乱的想法,和书上相同,和书上相异
相同让你感到慰籍,因为你明白这世上不止你一个人这样思考
相异让你感到骄傲,因为你明白你自己拥有着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随波逐流
你思考,无时无刻
思考的越多想要倾诉的就越多
你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或是保存在word文档里、或是保存在qq聊天我的电脑里
你过一段时间就将过去写的东西翻出来看看,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几千上万字的文章
这时候你不会孤独,你有着一个最好的倾诉对象——过去的自己
但,我不曾感到孤独吗?
不,我时常有这种感觉
我的孤独并不是来自独处之时
我的孤独来自于与人交谈
我读过《理想国》
我看过《社会契约论》
我在书籍中经历了种种思想
有的认同,有的则不
与人交谈的时候
一件平凡小事
对方的观点是朴素的,但同样也是为我认同的
我却要求自己的回答特立独行
为了做到这点
我允许自己的观点充斥着偏见与片面
我的虚荣让我不加思考的说出书上某人并不为我所认同的观点
这时候
我感到莫大的孤独
唯有这个时候
我才觉得真正的孤独
因为我甚至连自己都丢掉了
不加一丝保留的
读书不会让我觉得孤独
但读书有时会滋生虚荣
这或许来自一种奇怪的传承——文人相轻
这个时候,孤独才会趁虚而入
当我因为读书而思考时
我从不觉得孤独
当我凭借读书交谈时
孤独从我张开的口中一涌而进
摆脱读书孤独感的最好办法就是
保持微笑
无论我见到了什么,保持微笑。
最后打个小广告,六千字深度书单,欢迎阅读。
粗缯:截至目前,你的个人阅读史「十佳」有哪些?
■也许今天你读了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不朽》,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落落的《不朽》;也许你今天读完了《史记(全四册)》,发现身边的人只读过《成功原来如此XX(全四册)》;但是若不是这样,你捧卷的时候,又怎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啊,没人明白诗词歌赋韵律的美,没人明白辛波斯卡,没人明白顾城,没人明白康德啊。但是,书读得越多越明白,孤独可以不是寂靜的,可以是喧囂之中、无知音。孤独可以不是潦倒的,可以是名利之中、无真挚。孤独可以不是严肃的,可以是娱乐之中、无深思。孤独可以不是沉默的,可以是鼎沸之中、无良知。你会明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孤独,和你的孤独的內容不同,不一定比你不孤独。你会明白,为事业拼搏孤独、为学术执着孤独、为家庭付出孤独、为不平心痛孤独,孤独形形色色,挂在每个人脸上的是偶然,心里装着的却是孤独。很多书,都是从笔者的孤独中来的。读书,去细味別人笔下的孤独,像泡在笔者放好的温水中一般宁静舒服。孤独不是用来排解的,不是用来逃避的,孤独的时刻,是用来珍惜的。书读得越多越明白,人不孤独,难以深刻,难以蜕变,难以无畏。时间长河,人皆孤独,深浅不同,姿态不同,闭气潜入苦水的时长不一,有的人忍不住上岸了,继续做饮饱吃醉的人,有的人潜而不逃,他们,终究成龙。孤独,真好。-对题的几句:一、我不赞成题主因为问题中的原因放弃读书。二、读书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沒有直接的关系。任何领域,你深潜进去,都会造成与他人的一定隔阂、差距。听古典乐的对着只听流行乐的,孤不孤独?满屋子看综艺的,你看《沧浪诗话》,孤不孤独?如果仅仅因为与他人的差别、差距,就不深造,也许你对现在所学习的东西还不够热爱。如何看待这种差别,是你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解決的方法是与人分享,当我看到好的东西,我都会和我喜欢的人分享,无论他处在什么水平,我都会用适应他的水平的方式来和他分享,分享本身是一种反刍,更有助于你的理解,二来,也让你更深刻地从別人的角度了解到你正在学习的東西。我和学电力的讲音乐,他说那首电子乐就像交流电那样闪烁。我和学建筑的讲植物,他说那叶子上的脈絡和结构,他说这片叶子的这种树木头用于哪里。在他们看来,你也不懂他们的领域,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难道不孤独吗?三、读书从来就没有一个别人理解你的前提。不要说读书,做人也没有,任何生活中的所有事,没有哪一件是别人必定会理解的。如果害怕他人不理解,就将某件事束之高阁,你的世界将会越来越小。懂得「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理应懂得你,一个人最应该争取的懂得来自于自己」是人成长的一部分。四、如果说为了避免这种孤独,就放弃读书,那只可以说你在见到另一个自己与保持现状中选了后者。五、读书不是投资,不是说你读了多少本,就有多少「用处」,多少回报。在此可见我的一篇随心专栏:阅读,再轻松一点-另一面-专栏六、保持与人交流,是一种态度,不是一项可以被读书削弱的技能。一定要张开自己、保持开放,知识不是用来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分隔开的,恰恰相反的是,我相信知识的终点是更好地理解、接纳这个世界的所有。不要因为读了几本书就太看得起自己,把自己太看一回事,瞧不起別人了,觉得別人庸俗了,大家在读你不知道的书,多得是在某些领域的造诣比你深的人,要懂得向別人学习。就算是身边只知道看动漫、你也许私下觉得幼稚得很的人,做起人来也比你妥当多了,这样的人不值得你去沟通、学习吗。人的优秀的是多方面的,不止学识这一方面。而且,不是每个睿智的人都喜欢秀內涵。七、所谓的「不孤独」,没你想的那么好。就算是少了可以和自己讲喜欢的书的人,甚至是没有这样的人,但是终究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当你遇到了,你发现人家喜欢那本书的理由和你根本不一样,你还是感到不被理解、孤独;也许他喜欢的点也和你一样,但是你却又觉得他喜欢的程度比你浅薄得多,不是常常这样吗?本來你喜欢一支小众的乐队,但是发现大家喜欢了,你反而不爽。觉得大家都喜欢了,便削弱了那种独特的感觉。这样的种种你经历过,最后就会发现,喜欢一样东西,根本是件私事,有些可以分享,有些完全不必分享。八、所谓的「孤独」,没你想的那么糟。请看原文。另:@简单說的,我很想打击你\u0026#39;以及你们这群人\u0026#39;\u0026#39;\u0026#39;我想大声喊出来\u0026#39;你\u0026#39;以及支持你这篇文章的人全是书呆子\u0026#39;\u0026#39;\u0026#39;尽写些没用的\u0026#39;书本上语言的华丽\u0026#39;或者境界的深远\u0026#39;这些东西有啥用吗?除了短暂的阅读快感一晃而过\u0026#39;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与人无法融入的长期的孤独\u0026#39;好了\u0026#39;我转过来回答题主的问题\u0026#39;是的\u0026#39;读书要看你读什么书\u0026#39;越冷门的书\u0026#39;你会越孤独\u0026#39;因为别人不懂\u0026#39;要想不孤独\u0026#39;随大众\u0026#39;关心别人所关心的主题\u0026#39;我知道文艺青年的品性\u0026#39;做不到就拉倒吧\u0026#39;你要么选择孤独的自我\u0026#39;要么选择庸俗的快乐\u0026#39;你知道的\u0026#39;你也能改变的\u0026#39;看你要哪个了\u0026#39;哦\u0026#39;我忘了我骂你们的本意了\u0026#39;特此加上\u0026#39;不是因为你们是书呆子\u0026#39;而是因为你误导人\u0026#39;说啥孤独\u0026#39;真好\u0026#39;\u0026#39;你\u0026#39;孤独不自知好坏\u0026#39;还一直以孤芳自赏而自我陶醉\u0026#39;会误导更多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u0026#39;我实在不觉得庸俗的快乐和孤独的自我不可共存。读书是件私事,我在房间里看书,我不渴望、不非得要谁来理解我。但我走出门去,照样可以和朋友谈笑风生,为一个低俗的笑话哈哈大笑。
- 为啥越深入的学习法律,越觉得法律的漏洞越多
- 我在全市排名靠后的中学读书,成绩也才中等,我真的只能一辈子当这种低下的人吗
- 为啥生活节奏越快,心理焦虑也就越来越多
- 怎样看待越来越多的网红老师有学识的老师真的会当网红吗
- 咋样安排时间读书
- 读的书很快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 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 长期给猫咪喂素食,猫咪会越长越好看吗
- 家庭资产几千万的孩子可以不用功读书吗?
- 读书早晚会忘,为啥还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