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38万公里外的月球容易,下潜到1万米深度的海底难,为什么?


|飞往38万公里外的月球容易,下潜到1万米深度的海底难,为什么?
文章图片
|飞往38万公里外的月球容易,下潜到1万米深度的海底难,为什么?
文章图片
|飞往38万公里外的月球容易,下潜到1万米深度的海底难,为什么?
文章图片
你能想象吗?
人类的深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2号 , 已经到达200百多亿公里外的柯伊伯小行星带 , 到达太阳系的外层边缘地带;人类科学家也可以观察到数千万光年外超新星的爆发 , 还观察到130亿光年外宇宙的边缘 。
但是 , 对地球内部却缺乏足够的了解 , 特别是海洋地带 , 有科学家曾经这么说过:人类对海洋的了解 , 还不足全部海洋的5% 。
海底生物
大环境这位科学家也不是无的放矢的 , 人类卫星在太空中飘浮几年后 , 1960年1月23日才有两个人 , 瑞士物理学家雅克·皮卡德和美国海军人员沃尔什乘坐潜水器 , 下潜到1万米深的海底 。
几十年过去 , 人类的足迹已经涉足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6次 , 有12个人的足印留在月球表面 , 更是有数百个宇航员前往过太空 , 但是你能想象吗?到目前为止 , 只要仅仅3个人成功地下潜到1万米深的海底 。
这个与大环境有关 , 我想如果不是当年的美苏太空竞赛 , 在外层空间不计成本地投入 , 也许直到现在 , 恐怕也难有人登上月球 。
美国在失去苏联这个竞争对手后 , 对于再次登月计划也是一再推迟 , 也许等我国2030年载人登月成功后 , 美国的再次登月计划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之上 。
雅克·皮卡德和沃尔什在狭小的驾驶舱内
投入因为载人登月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 需要海量资金的投入 , 并且需要海量的人才支持 , 以阿波罗11号登月为例 , 当时为了支持此次登月计划 , 美国动用了30多万精英人才 , 还有为数众多的科学研究机构和高校作为支撑 。
但是登月的产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 美国6次登月 , 除了获得一些国际声誉外 , 就是得到月球带回的387斤月球岩石了 。
我想随着各国加大对月球探索的力度 , 纷纷有能力对月球进行探索 , 并且如我国一样 , 有能力从月球取回样本后 , 美国那387斤月球样本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
另外 , 人还有一个特点 , 对于仰头可以看到的东西 , 人类都带有某种希翼 , 而对于低头就可以看到的东西 , 却有些不太在意 。
太空代表人类的未来在当时的大背景下 , 人们都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太空 , 却没有人把目光投向海底深处的世界 , 直到今天亦是如此 , 嫦娥5号 , 天文一号等探测器可以在全国内部获得大批网友的热议 , 但是同样取得突破性下潜深度的“海斗一号” , 却鲜有人知道 。
相同的道理 , 各国在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 , 才把重心放在对未来可能更有力的太空领域 , 也许你听过这么一句话 , 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 不能再错过“星辰大海”的时代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 人类对于太空探索的热情所在 , 虽然太空探索在近期可能看不到直观的利益 , 但是太空探索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
而对于海底的探索 , 除了科研价值和勘探外 , 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 , 并不能产生任何的实际价值 , 也并不能给人们想象的空间 。
危险在另外一个方面 , 探索万米的深海 , 其危险性并不比探索外太空 , 探索月球的危险性小 。
探索月球 , 探索外太空最大的风险是出现意外 , 造成系统性的危险 , 只要科研人员认真对待问题 , 可以把所有的风险都在地面上化解掉 。
即便出现阿波罗13号那样氧气罐爆炸的风险 , 也可以通过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人员的精诚合作 , 安全地返回地面 。
而对于万米深的海底而言 , 除了系统性风险外 , 还存在未知的风险 。
在潜水器深潜海底的过程中 , 每下降10米 , 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强 , 当深度达到10000米深的时候 , 这个压强达到了1000个大气压 , 就相当于10000吨的物体 , 压在1平方米的地方 。
以一辆小汽车1.5吨的重量计算 , 相当于6666辆小汽车列在一起 , 压在1平方米的地方 , 可见这个压力有多大 。
在如此重大的作用力下 , 一旦出现阿波罗13号那样设备爆炸的意外 , 整个设备的防护将在瞬间被撕裂 , 压成一个铁饼 。
结语:
所以 , 综合各方面因素 , 人类对于太空探索领域基本有极大的热情 , 但是对于深海探索领域 , 相应的没有那么高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