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怎样提到140分( 四 )


灵活在小笔记本上绘制归类大括号和对比表格,只要你意识到“哎!这几个词好像有放在一起归类梳理的必要!”或者“这几个词我老是弄混,今天一定要好好整理整理!”,那么请你立刻停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开始梳理和对比。
注意!一定是立即停下去梳理,很多时候冲动一过你就再也不会去整理了。
不要担心自己的梳理完不完善也不要刻意在乎你的归类对比是不是足够合理,这个笔记本是你自己的,你觉得有帮助那就是有帮助。但凡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帮你理清了哪怕一点点思路那就是值得。
很多事情不求一步到位,但做了总比没做好,而差距往往就是从那些一点点细节的差距拉开的。
3)换个方式学语法单词和短语的基础有了还不能完善解决“理解”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就算句子里的每个单词都认识但连在一起的句子就是死活不认识。
其中的问题是对语法的陌生影响了我们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语法作为高中英语的老大难问题,不仅多而且杂,不仅乱而且烦。要说什么东西是劝退大家学习英语最多的罪魁祸首,一本本厚重的语法书或者七零八碎的语法练习题说自己是第二那绝对没人敢说第一。



好在,近年来高考英语有淡化单纯考察语法的趋势,单纯语法的考察顶多也就体现在某些设定固定搭配的选项以及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上,总体来讲单纯由语法造成的压力并不大。
但这里我们想说的并不是用来解题的语法知识,那个我们我们会以题型突破的方式在“三步走的第二步”给大家讲解透彻。
第一步着眼于理解,那么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扫清由于语法陌生造成文本理解障碍”做法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了:
“语法书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查的。”很多学生想突破英语语法,激情满怀地买了一大本四五百页的高中语法大全,买回来就开始啃。
问都不用问,他们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都是不可能坚持看完的,要么太过枯燥看不下去,要么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内心受挫,要么压根从一开始就是三分钟热度。
我想说,任何形式的语法书从来都只适合去查阅而不是去背诵,因为背诵任何繁复的罗列性知识点从生理上就是对人类大脑的摧残。——“我们脑子就不适合干这个!”
语法大全你的确需要准备一本,但他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有同学在评论里问语法书选哪一本,其实市面上的语法书都大同小异关键在于怎么用,我把当初自己用的语法书放在下面,同学们按需要直接点链接自行购买就行)
在阅读英文材料的过程中,只要出现了理解不了的句子,首先确定句子里的每个单词是否都已经理解了,如果没有那先去把单词查了,如果单词都理解了句子还理解不了那说明一定是这个句子蕴含的语法你完全陌生。
这时候如果你自己明白这个语法知识点是什么只是没掌握那就直接盯着那个语法点像查字典一样去查阅语法书;如果自己明确不了目标那就先去向同学和老师求助,他们不用给你讲任何关于知识点本身的具体内容,只用给你指明这是个什么知识点就好,然后带着明确的目标你再去查阅语法书。
找到相关内容后就一阵猛看,一遍看不懂就多看几遍,语法虽然枯燥但并不复杂。目标明确地反复阅读是极其有效但却很少人愿意使用的提高理解力的方法。
而整个过程中你的目的就是通过快速集中地获取针对性信息让你能够在补充语法知识后独立完成对之前那个不懂句子的理解。
所以整个查阅语法书的过程中你应该不停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现在能理解那句话了嘛?”如果可以了,那么这次查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赶紧停下来,整理这次查书对语法掌握的收获。
总结起来就是:
读一个句子弄懂一个语法点,而弄懂一个语法点也就读懂一个句子。这里补充一个关于语法学习的小技巧:
当你试图掌握一个知识点时,永远不是要单纯的去死记硬背规则本身,而是找个笔记本(比如称作“语法突破本”),先把语法规则记上去然后一定要在规则下面抄一个能够深刻体现这个规则的例句,之后盯着那个例句写写画画深入分析这个句子是怎么体现出语法规则的,分析清楚了之后,把例句读他个10遍,最好还能背下来。
由于句子一般都涉及情景和逻辑并且可以通过仿佛重复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因此通过记忆包含语法现象例句的方式去掌握语法会比记忆枯燥的规则本身更高效。
而且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以后当你想要复习语法知识的时候,你可以像复习单词一样把记录的语法规则遮起来只看你抄写的例句,考察自己能不能通过例句反推出完整的语法规则,如果可以的话那这条语法规则掌握得就没有问题。

你可能会说查漏补缺式的语法学习不系统,对呀!的确不系统啊!
但关键是系统地按板块学习你很吃力啊,一大堆同类型的知识灌入脑子,记了又忘忘了又去记的循环难道你不熟悉吗?
别看这样以理解句子为导向的语法查阅零零散散,但其实长期积累下去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知识资源。
更关键的是,我们现在的第一步就是为了帮大家扫清“看不懂”“理解不了”的障碍,单纯给连文章都看不懂你的想办法,系统性是后面两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这样,只要你能够用好“语法大全是用来查阅而不是用来背诵”的逻辑,在“理解”这个层面上,你就准备好了。



有人说“学英语其实不难,准备一本词典查单词和短语,再准备一本语法书查阅语法知识点,两者结合加上足够的耐心你就可以理解世界上所有的英文材料,当你看过了足够多的材料也就学会了英语。”
针对高考英语更是如此,一本词典和一本语法书已经可以帮助你理解高中阶段遇到的所有句子了。
但仅仅做到能通过工具把句子慢慢抠懂还不够,我们真正在乎的是你得提高自己综合的理解能力。
考完能琢磨明白不是什么本事,考试能看懂才是真英雄。
手段就两个:
第一个就是前面讲的长期积累单词、短语以及语法知识点,那是潜移默化的能力积累。
第二个是主动的理解力练习。
同等的知识储备,理解力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提高的。
《托福长难句》的作者提出“英语真正厉害的人读东西从来不会盯着某句话刻意划分结构、确定主从关系、指定主谓宾。就像你看网络小说,无论句子多长一眼看过去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一样,他们读英语也是这样。”
换句话说,他们虽然懂语法但阅读过程中却不会刻意地进行语法分析,而是凭着“意会”的感觉就把句子理解了。
接着作者抛出了他的核心逻辑
“这种跳过语法分析直接意会句子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他的书的核心逻辑就是基于此——书里收集了成百上千句托福材料里出名的长难句,学生第一遍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和成分分析并理解句意,之后通过大量的回看和复习逐渐形成不必刻意完成成分分析依然能够理解句意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遇见新句子时理解能力。
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是有效的。将这个逻辑借鉴到难度更低的高考也同样,当你遇到因为语法知识点欠缺或者结构复杂导致看不懂的句子时
1)先对其进行最特殊标记(比如一般的好句你用黑笔画波浪线,那么遇到这种理解困难的句子请你用红笔画双波浪)
2)再通过前面的单词、语法查阅并对句子进行掐枝去叶的成分分析完成第一次基础理解之后
3)不要立马跳过,请你盯着那个句子多看几眼,比如看10遍甚至20遍。
这种给你造成理解障碍的句子在你最开始看的时候一定非常别扭(就算你已经查清楚了语法、弄清楚了结构可看着就是别扭)。
这很正常,因为你当前的理解能力还没能习惯句子以这种方式呈现。
于是你就盯着他看,反复看反复看,看到你不用再刻意对句子进行任何分析依然觉得这个句子不别扭甚至非常顺眼时就可以了。
只有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才算是初步习惯了“句子以这种方式呈现”或者说“当单词以这种方式组织在一起时就表达这个特定意思”。这种印象的养成和加深正是对理解能力的直接提升。
此后,多翻看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每当发现你做出的特殊标记就停下来多看一眼,如果句子又理解不了或者看着又别扭了就立刻重新开始成分分析然后再次反复看到顺眼为止。
通过这样反反复复的刻意训练把几百个句子看顺眼之后,你对英文文本整体的把握能力便真正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咱们走好了“三步走的第一步——理解”。
4.2拆分突破有了第一步的铺垫,我们已经掌握了理解任何英文文本的能力并且实打实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这是第二步分类深入研究各类题目的基础。
接下来进入英语突破三步走的第二步——拆分突破。
也就是弄懂“理解”和“背诵”两大要素里的“背诵”,这也是这份英语学习指南最颠覆的部分,接下来带大家完全重构大家学习英语的方法论。
既然是背诵,无非两个问题“背什么?”“怎么背?”
前面我们从学习的本质规律出发提出“集中”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背后隐含的逻辑是:
既然解题是点亮一片灯泡并希望点亮的灯泡全部包含题目所需的灯泡,再考虑到考场上我们真正面对的其实是“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等一大类一大类的题目。那一个显然的思路就是按“题目分类”来构建“灯泡区域”,比如“阅读理解”对应一片区域,“完形填空”对应一片区域,“短文改错”也对应一片区域。所以背诵我们就针对每类题目去背诵和掌握与他关系最紧密的知识点,当针对每类题型我们都对常见知识点、考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了全面扫荡,那再遇到这类题目理应就不该再有大问题。
此为基础导出“拆分突破”的执行策略:
“极端的英语专项突破练习”——以10天为单位在一段时间里仅对一类题型进行超大量的集中突破练习。这是突破英语真正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任何目的不明确甚至包括英语套卷的练习本质上都是低效的。

具体来说:
要突破英语你得明确目标,然后狠下心来,挑战极限。你要构建“阅读理解”的灯泡区域时那就用10天狂做100篇高质量英语阅读,除此之外什么其他题目都不做。做完及时改错并积极思考,努力发掘出每一篇文章中有价值的需要背诵掌握的知识要点,做到做一篇弄懂一篇。你不是为了刷题而刷题而是通过大量集中地做题去尽可能多地点亮所有对解答“阅读理解”有帮助的灯泡,并通过短期集中的多次同时点亮让灯泡之间能够连上电线,最终在集中和重复的刺激下构建起针对“阅读理解”的最完善的“灯泡区域”。同样的,要突破“完形填空”就用10天做100篇高质量完形;突破“短文改错”就用10天做100篇短文改错…100篇已经是针对一个题型足够多的练习量,所以跟这个题相关的一切都将集中出现在你面前:
这个题型下常考的爱考的可能考的知识点、你目前尚未掌握的知识漏洞、常见的重难点易错点坑点甚至是命题者的出题逻辑…都跑不掉。
这些东西无比重要但在一周只做一张英语试卷时,可能因为藏得很深或者掩藏在表面的错误之下所以老被你靠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但当你10天做100道同类题目时,一切暴露出的问题都是被多次佐证的真正问题,一切漏洞也都是你无法狡辩的必须面对的不足。



于是短时间突破每个题目类型的过程中,你首先要做的是解决所有目前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是收集、梳理、掌握每类题目背后不同的知识、考点、重难点、易错点等等一切可以称之为“经验”的东西。
遇到任何不懂先反复看答案和解析然后立即动用第一步中的查阅工具或者询问老师直到弄得一清二楚为止。
最后但凡遇到有价值的点,找个大一点的笔记本在该类题目对应的部分分条目记录下来。

记录的时候的一个小建议:
给自己做的题目标号,并按标号分块记录摘录的知识点。比如在你做的第11篇完型的标题旁标上“完-11”,记录这个完形填空中涉及的知识点时先在笔记本上写上“完-11:”然后再依次记录内容。(先不用问为什么,照做就好,后面我们会用到)
把理科专项突破的思路迁移到英语学习的背后隐藏的其实一个经常被忽略但却价值巨大的行动建议——“专项突破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和集中深入的查漏补缺同步进行”
每个题型他考什么你就去弄懂什么,你不会什么就去解决什么,做的越多漏洞弥补得越多,当你见识得足够多自然就只剩下越来越少的问题能够难住你。
很多同学高三一年都做不了100篇完型而你却能在短时间里完成并消化。在学习本质的逻辑之下“集中”对上“分散”,你很难不比其他同学有更快的进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