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霸是啥样子

学霸之所以是学霸,区别在哪呢?【真正的学霸是啥样子】在于他压根就意识不到,或者没感觉出来自己是个学霸!
所以真学霸或许会现身说法去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等,但不会分享自己成为学霸之前的那些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
学霸的学习方法固然有用,但成为学霸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对还未变成学霸的普通人真正有用的东西。
作为对学霸的好奇心生物,我也多年混迹学霸之中,潜伏在学霸身边写观察日记的过程让我从最本质层理解了学霸的形成模式,也就是——何为「学霸思维」。
学霸之所以是学霸,绝对不仅仅是他脑子多聪明,或者说有多努力,而是他寻找与解决问题的脑回路非常高效且对自身会形成正反馈。
普通人的学习是这样的:
遇到问题,寻找方案,解决问题。而解决完,就将方案和问题一起抛在脑后,不会去刻意整合经验。
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听过,只能感慨:你讲得真好。
而学霸在长期的学习和探索中,会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经验整合成「知识晶体」。
古典在《跃迁》中提到「知识晶体」这个概念,它是指知识量与知识点之间的架构,晶体的形态因人而异,独特而又个性,就像同样的C元素,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呈现出或石墨或钻石的最终形态。



正因为知识这个东西本身来说是孤立存在的,像是一个个零散的点,不成气候,而让知识得以变成了脑子中的灵感和idea的,就是看人如何寻找知识,组装知识,释放知识,然后将之设计不同的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晶体。
大部分人在第一步的「寻找」就开始乱了,就跟双十一卸货的快递员一样,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把知识包裹往货车厢里乱扔,该动脑子的时候,货车一晃,就又都变成了散装知识。
知识一散,组装和释放就会变得尤其困难,最后能想起来只能靠记性和灵感。如果你也有过某个知识点明明自己学过,却在该用的时候无论如何想不起来的这种感觉,这就是知识没有形成晶体,所以不够牢固的体现。
所以学霸的第一个习惯,体现在寻找知识
在和学霸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说话都是有指向性和归纳性的,比如,当我问他们:「最近书荒了,你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时,他们不会直接报书名,而是会问我:
「你想看哪方面的书?想看小说还是工具书?」
如果是无聊想看点娱乐性的书打发时间,你可以看些小说,比如《理想的下午》《爱情刽子手》,如果是想扩展下认知,就可以看点心智提升类的书,推荐《人类群星闪耀时》或者《反脆弱》,当然你也可以说下你的阅读偏好~喜欢西方文学还是中国文学等等……」
嗯不过脾气好的学霸才会这么问,毕竟把这么个笼统的问题甩给学霸,就像是把「明天吃啥」这个决定甩给刚认识两天的男朋友一样烦,和学霸关系还不是很好的时候,最好不要这么问哦~
从他们报书名的方式,我可以看出来他们寻找知识的方式是有指向性的,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他们会分门别类的寻找知识,而不是抓过一本评分高的书不由分说就开始读。
是的,学霸喜欢规律,喜欢分类,喜欢归纳。这会让他们思路保持清晰,时刻明白自己脑子里哪个部分是空着的,需要找哪方面的对应知识来填补。
就像玩俄罗斯方块,普通人只会盯着掉下来的方块,掉啥就接啥,而学霸会盯着自己现有的方块阵,看看下一个方块要什么样子的才能补平,然后去自己后台改程序。
当然我也从学霸那里白嫖到了他们寻找知识的方式,给你参考借鉴:
问题即学习
学霸们会优先归纳问题,而不是归纳知识。
正因为学霸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指向性的,他们不会给自己填鸭式塞知识然后消化不良,对他们来说,知识存在的意义是解决问题,无论是解决求知欲的问题,还是书本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起随手摸一本书来佛系翻阅,他们会先思考:
1、我现在有什么问题和迷惑的地方?
2、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解决什么问题?
3、这本书还能为我带来什么?(能让我学到新的技能吗?能让我的思维层次上升吗?能让我拥有更加丰富的感情体验吗?)
为了不浪费宝贵的认知资源和时间,他们向自己保证:任何学习都该有收获。
信息爆炸的社会干扰信息与无用知识实在太多,许多人的焦虑致命伤都是学习的速度比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更要命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现在学的东西有多少是能在解决问题时派的上用场的。
所以比起「如何学习」,我们更应该多发问「学来干嘛」,毕竟这个世界上有读不完的书,和太多「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知识。而当带着明确问题去寻找知识,就是一个保证「学了一定有用」的筛选制。
成为学霸的第一步,就是不浪费认知资源,先提问,再通过问题去寻找知识。你要学什么,答案就在于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所以在向别人提问「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之前,你也要先清楚「我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解决方案有用吗?」,若是你现在还处在厌学状态,那给多好的学习方法都没用,你应该先去学点心理学调动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再说。
通过问题去学习,这是学霸思维的第一招。
学霸的第二个习惯,体现在组装知识
学习的奥义是联系,散装知识只是占内存的,而学霸的第二个牛逼之处就是不嫌乱,能给这些散装的知识积木认认真真拼出型。(学霸一定都很会玩乐高吧……)
我们在一开始介绍到了「知识晶体」,所以这个组装,就是把知识的各元素形成晶体的过程。
比如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的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图片来源网络)很多时候,知识量并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过却想不起来,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有这么一位小伙子,18岁考上国立交通大学,25岁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28岁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36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38岁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此人28岁即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与导师共同建立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公式。42岁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此人号称一个人能顶五个师,个人问题被放到了几个地球上最大国家的正式谈判桌上。由于他的参与,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朋友,你认识钱学森么?
针对评论问题的一些补充:1、钱学森一个人顶五个师的出处:这个出处没有最直接的文献,只有相关人员的口述史和回忆录。据说是钱学森回国之前出于出于礼貌打电话告知当时的美军海军部次长丹尼尔金贝尔。结果金贝尔接完钱学森的电话,当即命令美国移民局: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低得上3-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中国。于是移民局改变了最初美国当局驱逐他出境的想法,以“携带机密资料”为由,勒令钱学森不准离境,并随后签署了逮捕钱学森的命令。(见张纯如《钱学森传》,涂元季《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而让这句话成为一句让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典故,则是1956年毛泽东与钱学森见面时,一见面毛泽东就兴奋的询问:听说美国人把你比作五个师,我看你比五个师力量大的多!
2、关于个人问题被放到正式谈判桌上:1955年日内瓦谈判中,当时的中方代表王炳南正式提出过美国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科学家回国的要求。尽管美国一直否认不会以人做交换条件,但是在中国释放了一批在朝鲜战场俘虏的美国飞行员后,美国同意了让钱学森回国。根据美国后来解密的档案来看,是因为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看到了国防部提供的文件:“钱学森当时掌握的军事机密很可能已经被后续研究所越,或者已经为苏联人所知。”
3、最后再友情塞给大家一口狗粮。钱学森的妻子蒋英可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歌唱家,回国后全国巡演场场爆满。至于长相么,请看图片:



另外,从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所谓的蒋英和某歌唱家的事应该是子虚乌有的。
我也看过网上所谓真相的各种版本,但所有的版本里你只要参照钱学森传记和某歌唱家的个人履历,以及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大事记,你会发现就连基本的时间线都对不上。
钱学森和蒋英两人从小青梅竹马,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时全凭蒋英照顾,两人晚年时的合影到处都是。
不知编造此谣言的人用心何在?


■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我去找我们班的学霸去网吧来L几盘。去到他家里,他妈妈说他在写作业。听完这话,我心中冷笑,“这家伙肯定在干什么坏事,学会打幌子了”


去到他房间里,发现他竟然真的在写作业。


我说:“这都高考完了,哪里来的试卷给你写的?”他道:“这不,突然发现以前买的试卷还剩十几套忘记做了。扔了怪可惜,我把他写完算了。”我:“……”


”~~~~~~~~~~~~~~~身边有个戏精朋友是什么样的感觉: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285632/answer/211018689?utm_source=qq\u0026amp;utm_medium=social
■我有一个室友应该算一个学霸但是学霸也会偶尔挂科拜我航著名的体育老师所赐他的太极拳考试遭遇不幸因此失去保研资格然后跨专业考研去北大,去美国常春藤读博士,娶得美国美女,留在斯坦福任教,成为某领域顶尖科学家,太极拳是这名科学家这一生中唯一挂掉的一科


我的回答:你买的最失败的东西是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94816/answer/157051985?utm_source=com.android.mms\u0026amp;utm_medium=social
■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学霸舍友。十分凶残。我们宿舍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拿到了竞赛保送资格,所以整个高三下学期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周末通常都是连着去两天网吧,要准备高考的学霸也跟我们一起去,作业自然就没写。到了周一,他会在早自习的时候写第一节课讲评的卷子,在第一节课写第二节课讲评的卷子,以此类推。重点是写卷子的同时,他根本不会耽误听课,他会在写化学卷子和做英语笔记之间无缝切换,甚至还能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来我学了计算机,才知道,这是递归啊。由于我们是先估分报志愿后出成绩,所以每次月考过后老师都会组织大家练习估分。可老师的答案还没出来,学霸就能准确估计出自己的分数。一次学霸掐指一算,眼神黯淡下来:「673.5」(满分750)。我们纷纷表示别人估分都是估个范围,你这装逼犯居然还能估出高考分数都不支持的小数点来。他摆摆手,你们没去考不知道,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是李老师的风格,他判卷的得分点都是按0.5去算的。后来分数下来,他675.5,数学真的一百四十几点五(具体数字忘了)。高考过后,同学们估分填报志愿,我们几个保送生帮忙收表,就看到学霸同学的表几乎空荡荡地就交了上来。我问他,你是不是有东西没填完啊。他说,这个表不是只需要填名字和大学么,我都填完了。我们几个比对了一下,发现他只填了第一志愿,第二和第三志愿都空着。我们本着求稳的心态跟他说,今年是平行志愿,二三志愿也可以填重点大学的,万一分数有变第一志愿没捞到,也有个保底的呀。学霸笑得跟花儿似的,「咋可能捞不到呢。」……后来的故事是这样子的(我居然在电脑里找到了当年学校光荣榜的一部分)。



■小时候大家都称我是学霸,毕业后老师一遍遍重复我的故事,给下面的小学弟小学妹听。但是我当了一名老师之后,才知道我距离真正的学霸还有很大差距。说两个学霸的故事吧。第一个是胥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