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点名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每经编辑 步静
中消协11月20日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 槽点密、热度高 , 是今年“双11”线上线下两个消费场域舆情的最大特点 。 监测发现 , 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 。
【中消协点名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分析报告指出 , 直播带货虽然火爆 , 但相当一部分只顾着聚流量、扩销量的商家其实并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 , 商家、主播之间责任界定不清晰 , 遇到售后问题时互相“踢皮球” , 进而引发消费者围观吐槽 。 并列举典型案例: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 有消费者发文称 , “李佳琦你们直播间什么操作?第一次翻车 , 是只管卖 , 不管售后了么?买完不让换什么意思?那在直播间抢什么抢?费那么大劲抢完了 , 结果出现质量问题 , 一句让我退货不让我换搪塞我?我还怎么敢在直播间买东西?”
分析报告还指出 , “双11”期间促销套路繁复算计太深 , “薅羊毛”人屡被“割韭菜” 。 促销规则相关舆情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电商选择性推送优惠券精准杀熟;平台利用算法技术给不同类型消费者数据“画像”并量身定制更“懂你”的商品和服务 , 老用户看到的价格比新用户贵 , 或搜索到的结果比新用户少 。 而蒙受损失的消费者一旦识破套路 , 即通过网络吐槽表达不满 。
二是不合并付尾款不能使用满减优惠券、不付尾款不能退款、付尾款必须熬到凌晨、双11当天不能退款等“硬规则”引发的无奈“吐槽”热度持续时间较长 。
三是诸如计算满减、津贴、红包、合并购买等堪比数学考题的玩法抬高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 , 降低了便捷感体验 , 导致“尾款人”热情下降 。
“熬最晚的夜、抢最便宜的货、敷最贵的面膜!”“拿着时间换钱 , 我感觉被游戏玩了”等舆情吐槽直指促销套路、商家规则的花样多、心机深 。
(封面图来自: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