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啥用

相信大家从小到大,已经有无数人对大家说过,要好好读书,这种话都让你听得耳朵起茧子了。估计,在上大学之前,父母肯定也对你们有类似的谆谆教诲。那我想请同学慎重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如何去读书?
一、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读书能够获得知识。那人又为什么要获得知识呢?
我想答案不外乎是以下几点: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知识可以让你将来找一个好工作、知识能够让你摆脱愚昧等。
宋朝皇帝真宗赵恒说得比大家更为直白:「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你看,读书的好处真不少:车子、票子、房子、妻子都有了。
我并不否认读书会带来这些功利性价值,但如果只是定睛于读书的功利性价值,那我要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们在大学学的很多东西将来可能都没有用处。
做律师,能赚大钱,那我为什么要学高数,难道要用高数数钱吗?做大官,「祖坟能冒烟」,那我为什么要学法律,学学关系学、领导学就行了。
功利性读书必然让你接受成功主义的价值观,我们身处的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哲学———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为人上人,这几乎主宰了我们一切的价值观。
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为了成功,你可以不择手段,你可以牺牲一切利益。
大家看过《魔鬼代言人》吧,年轻有为的律师凯文(基努·里维斯扮演)经不住高薪豪宅的诱惑,带着妻子从家乡来到纽约发展,在一个又一个成功中迷失了自己,为了追求利益和打赢官司,他放弃了律师操守;为了追逐胜诉,不惜隐瞒证据;他为了事业也牺牲了家庭,甚至放弃了家庭,导致妻子自杀。
最后他才发现,他其实是魔鬼的私生子,成功全都来源于魔鬼的操控。魔鬼正是试图通过成功让我们放弃自己安身立命的美好价值。
在影片的结尾,魔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虚荣,无疑是我最爱的罪。」
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无法接受失败。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在于你取得多少辉煌,而是在挫折中,你能不能勇敢地爬起来。
只有非功利性阅读,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在大量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中,主人公的失败、困苦、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他们也曾有跌倒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跌倒?
功利性的读书让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而忽视了内心的丰富。孔门七十二贤,不乏博学多能,高官厚禄者,但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却是单纯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说颜回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也就是说颜回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善于改过自新,注重德行。这种内心的丰富在功利性阅读中不可能习得。
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经常会让人骄傲,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让你瞧不起人,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可能就是知识带来的恶果,为什么中国的文人总是互相瞧不上?因为知识让我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懂得如何去合作,只擅于单打独斗。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没有出现世界性的大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过于骄傲。在座的同学们中会出现大师吗?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你真的想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话,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必须与他人互相配合。
因此,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必须去追逐非功利性的价值。
在我看来,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单纯的知识,从表面上来看,读书是一个悖论: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读为励志名句———鼓励人多读书,其实庄子的意思完全相反,庄子想说的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会把自己搞得非常疲倦。
所罗门王也说过类似的话,「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这些话表面上很消极,但他其实是想告诉我们,知识是无限的,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对知识的无限性保持足够的谦卑。
所以,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入,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读书可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虽然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后人对庄子的误读有合理之处。正是因为人类有智慧,不同于其他生物,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然后更加认识到宇宙的奇妙,以避免人类的狂妄自大。
二、读什么书刚才我们说过,读书的目的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于我而言,读书起到了三个作用:
第一,正三观。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养吾胸中浩然之气。
第二,开眼界。大千世界,气象万千。若此生无幸亲至,于书中游览一番,亦足矣。
第三,存善心。严于律已是善,兼济天下也是善。心怀怜悯,无分大小。
读书给我的这三样东西,是我一直以来待人处事不卑不亢的最大依靠,也是我朝着君子温润如玉这个境界努力的最大帮助。

■“读书最好的目的就在于,你会发现凭借自身阅读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式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
■男孩将女孩送到宿舍楼下,看着一路上两人始终保持着的那一步的距离,男孩终于鼓起勇气,说道:“今晚的月色好美。”女孩顿了一下,转身问:“你看过《西游记》么?”男孩点头。于是女孩在他头上敲了三下。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想起来杨澜说过的一段话,感觉很受触动。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其实,当你思考读书有什么意义的时候,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本身。我想,读书教给我最大的能力,就是对于一件大众所习以为常的事,能够主动的去分析思考,而不是理所当然的被动接受。



■我为什么坚持读书截至目前,我有三千多本书。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床,一半是属于我的,一半是属于书的。
睡不着的时候,拿起一本,开始翻。
没事做的时候,拿起一本,开始翻。
缺能量的时候,拿起一本,开始翻。
我对书是充满感激的,它们陪伴了我的成长。不管我搬到哪里,这些书都一直跟着我。
由于读了大量的书,所以我在写作和讲课上,比一般人更有料。
还没什么名气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能更快崭露头角,我曾在3个月内写出了近百篇文章。
后来,出于服务社群成员和打造个人品牌的需要,我经常做在线分享,有一周我甚至讲了八场。
如果不是读过很多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难想象我会这么能写、这么能讲。
坚持读书,等于坚持锻炼并升级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充满好东西,让大脑战斗力更强,我们才更有可能做得更好、活得更好。
事实上,读书这件事儿,本就应该是终身成长者的标配呀。
如何打好阅读基础如果自己的阅读基础很差,怎么办?
多读,猛读。
越早突破新手期,你就越容易尝到读书的甜头,越容易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在新手期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泡书店,在里面翻阅了大量的书,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累计读了上百本书之后,我发现读书对我来说,已经变得容易很多。
当然,一开始最好读自己能读得进去的书,不然,你可能很快就放弃了。
还有,你要多读能给自己提供成长方法的书,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
读书一定要记住吗上学的时候,为了准备考试,我们经常需要背诵书里的内容。很多人哪怕毕业很多年了,在阅读的时候,仍然希望自己尽可能地记住更多东西。但是,要读的书那么多,怎么可能都记得住呢?
不信的话,你回忆一下自己在学生时代背过的课文,现在还能完整地背出几篇?
对于一些特别好用的内容,我当然希望自己能记住,但我更希望自己能用上。
用,才是更好的读。
用,才是更好的读。
用,才是更好的读。
用,才是更好的读。
因为太重要了,我强调了四遍。
我是怎么做的呢?
(一)重复读,多读几遍。
(二)读的过程中思考怎么去用,还要真的去用,且努力做出成绩。
(三)分享给更多人。
时间一久,这些内容就真的被我消化了。这时候,也就不存在是否能记住的问题了。
阅读速度慢怎么办一开始,你要忍受这种慢,因为这种慢是必然的,也是绕不开的。
没有谁一出生就能走路,也没有谁在一岁的时候就能健步如飞。
同样,你也没办法在基础还不牢的情况下就读得很快。
不过,你不可能一直慢下去,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你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你的信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你的阅读速度自然就会越来越快。
还有,当你读了很多书之后,判断力就会提高,你可以快速识别哪些内容是可以泛读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精读的,对不同的内容区别对待,从而更快地读完一本书。
碎片化阅读可行吗现在大家都挺忙的,如果必须要有大块时间才能读书,那么,很多人可能真的就对读书这件事望而却步了。
有不少人抨击碎片化阅读,但你别听他们的。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1.刚才在火车站自助取票,后面一大叔说读书有啥用,大学生还不是给我来打工。于是我取完票,默默地把语言选择为English。---来自微博2.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来自某度侵删■老丁给我讲过一个事。他说,他以前有个女朋友,喜欢看书。他为了和她有共同话题,于是就去读书。读着读着,就喜欢上阅读了。后来,过了几年,他和女朋友分手了。缘分尽了,但是读书的习惯却养成了。
你问我,读书对老丁有什么用?我想,就像是你吃一个桃子,桃子吃完了,桃核扔了。你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但第二年才发现,桃核破土而出,长出了新的桃树苗。
这种奇异的美妙,就像是相忘于江湖后,还有种相濡以沫的藕断丝连。
有一次我到他家做客,他拿出一本散文,翻到一页,说,我每次读到就想哭。真的,我觉得写得太好了。他还说,我得把这本书送给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散文。我推辞说,你跟这本书有感情,你留着。我以后一定会再买一本读。
那几天的黄昏,他带我去鸣沙山附近散步。他说,行之,你看过鸣沙山的落日吗?我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鸣沙山上,等落日。你知道么,太美了,落日的光芒照在沙漠之上,那种大自然的壮丽,我看得流眼泪。
有些人,经历一些生活的打击,会怨恨,愤慨,绝望。而还有一些人,经历一些生活的打击,反而学会了宽恕,淡忘,释然。后者多半内心平静。
从前有人说,现在静不下来读书了。
另一人说,搞错了,不是静下来读书,是读书让你静下来。
我想大致如此。读书其实没什么用,但它能让人平静。平静这种心情,在这样躁动的年代,是一种精神药物。书,摆在书架上,就像是一颗颗药丸。各有不同的功效,治各种不同的精神创伤。
其实你如果细心点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做大多数事,都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这个过程,像是在海边烧一堆篝火,似乎在等待什么归来,但其实只是在祭奠某些失去的东西。你为了让这团火不熄灭,就得找柴火去烧。
对于有些人而言,一本书,就像是一根柴火。
人工智能IBMWatson曾花了短短几秒的时间,阅读了鲍勃·迪伦一生写下来的文字,然后对他说:鲍勃·迪伦先生,您的歌曲中反映的是两种情绪——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
机器人看得很准。拓展开,你会发现很多的文艺作品,都在围绕「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这两大主题创作。
读书读来读去,读的都不是未来,而是过去。人为什么钟情于阅读往事?
大概,往事只是逆方向的未来。
我爸以前爱给我讲段子。常说,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他写作的时候,人物哭他也跟着哭,人物笑他也跟着笑,跟个疯子一样。你以为写作容易啊?
我爸说的不错,写作其实不容易,不成魔不成活,入戏太深,虚实莫辨。
但读书一样,也不容易。也是一个入戏的过程。入戏太浅,难知戏中真滋味。入戏太深,出来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