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每天坚持效果显著的高中学习习惯(12)


作为一个高中生,每天累死累活背书做题,你至少得清楚自己每天做的都是什么事儿。然而事实是,大多数并不清楚。
我先来帮你梳理一下:
你要参加高考,你的目的是在那场考试中拿高分,把所有会做的题都做对,不会的题靠着题感尽可能蒙对。为此,你接下来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做对题。
是做对题,不是“看书”,“不是学习”,是做对题。
你过去以为的学习,其实仅仅是“输入”,而做题这件事,考察的是“输出”。
在输入阶段,我们学到的仅仅是一种信息,这和刷没什么区别,仅仅是看到了而已,而思维停留在最浅层。就好像背了几个三角函数的变形公式,然而应付不了任何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在这个阶段,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并不能成为我们的手段,所以上课的时候好像听懂了,但做题一做就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就要明白,决定你考多少分的,是到底会不会输出。
然而由输入到输出,中间还缺一个流程,那就是消化。
消化其实是把“是什么”深入到“为什么”的过程。通过消化理解各个知识点的真正内涵和内在逻辑,能够让你掌握解题方法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题目变个花样就不会了。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耗费精力的一环,它需要你一个人静下来,去钻研为什么要这样建立辅助线,去思考为什么标准答案会用那种方法推导。
当你完成消化之后,就相当于习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脉,突飞猛进指日可待。
现在你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还差最后一步输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遇到了一个问题,要“怎么办”。你已经掌握透彻了知识点的内在逻辑,以及一系列的的解题方法,在这一步就要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而这一步最重要的前提,是看懂问题。这也是每一年的高考出题人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因为知识点一共就那么多,只能换着花样去在题目上搞鬼,让你看不出来这道题考察的是哪个的知识点。
但其实这只能难住一种考生,那就是仅仅停留在“输入”层面的考生,他们掌握的仅仅是信息,对于知识点的认知极度不足,看着眼熟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有时候靠自己不如有“外挂”来的效率快,网易有道现在有一个福利课程,不花钱就能听清北名师讲课,让你在“输入”的过程中加快消化。
√【跟对老师】清北及海归背景名师授课
√【找准方法】精选分值高、易提分科目
√【夯实基础】为高中生量身定制的课程
然而,如果你真正消化了知识点,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反应出如下内心戏:
①这道题考查的其实还是××知识点,还可能涉及到和××的结合;②用××解法可行,但可能计算量过大,可以先尝试特殊值代入;③这道题不算难,但可能有陷阱,计算过程要小心了。不管题型怎么变换,只要知识点本身参透了,放心,难不住你的。
通过上面的梳理,你的整体思路应该已经很清晰了,下面给出一些具体的学习建议。
二、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1」得一轮者得高考
我高三一年提分200+,发现了一个现象。
平常成绩游走在中游的同学,反而对一轮有一种迷之自信,觉得一轮复习一下基础就好,二轮再拔高,结果二轮的时候集体阵亡了。
我一轮开始的时候,非常清楚自己基础不好,根本不敢有任何懈怠,一轮的时候基础+大量刷题,已经有了很好的题感。但那段时间妈的快给我累吐血了。
二轮的时候,那些在一轮悠哉游哉的同学突然发现,根本适应不了二轮的拔高难度,那时候已经被大波的试卷套题压得没有任何时间去自由安排,没有任何时间去额外拔高。所以那些同学二轮过得非常难受,最终一点没拔高,心态却反复爆炸。
所以,一轮没把控好的,二轮必然崩溃,继而三轮,然后高考。
记住,得一轮者得高考。
「2」这样刷题,刷了也白刷
我有的同学刷题的时候,喜欢这么干:做一道题,就对一道题的答案。
“翻一下就是答案,错了的话,直接分析答案,更正就好了。”
当你采用这种方式做练习题的时候,我告诉你,一点屁用都没有。
很多题目,你就算做对了但其实并不十分有把握,自己思路是否正确,但这时候一看答案,对了,然后跳过,下一题。很可能你就是撞上死耗子了。如果你看了答案发现做错了,尽管你认真按照答案进行更正了,但在写下答案的那一刻,你的内心其实是存疑的,你根本不确定自己是否正确,只想赶快知道结果,错了就改。这种快速纠错的模式,看上去好像提高了效率,其实是刷题中最大的毒瘤。
因为在写下答案的那一刻,你降低了对100%做对题目的要求,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一旦达当你不再追求绝对正确时,错误率绝对、绝对、绝对会上升。
你写下答案的那一刻,必须要有100%的信心,答案就是这个。
「3」选题和做题一样重要
练习题在质量上也得分个三六九等。
如果你曾对比过你在学校日常做的题,以及高考真题,就会发现你平常做的练习题有很多是没用的。
一种是过度简单,一种是过度复杂,尤其是那种角度刁钻的题型,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往往没有任何用处。
你永远都要记住,你的目的是在高考中拿高分,只有高考真题最好的练习武器,没有之一。
「4」以下关于真题的担心都是荒唐的:
“真题刷完了怎么办?”
“我现在才高二,做真题会不会浪费了?”
“我现在刷真题,记住答案了怎么办?”
我求你放一百八十个心,你做不完的,你记不住的。你连昨天刚背过的单词都记不住,还担心忘不掉一道题的思路?
「5」必须死抓投产比
你物理累死累活学透一章,可能因为一个不定项选择题多选了一个选项就丢了6分,但英语多背一个单词,可能就多蒙对一个完形填空。
物理试卷上的1分,和英语试卷的1分,价值是相同的,但要付出的精力却有巨大的差异。
所以你必须要承认,不同的科目,他们的投产比是不同的。
投产比,“投”指的就是你投入的时间精力,“产”指的就是你的分数,你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拿到最好的分数。
你必须分配好不同科目的时间精力,使得最终收益最大化。
一个人会不会学习,最终都会被高考筛选出来。
当然你也可以来这里,真正教会你学习↓↓↓
20课时清北毕业名师课、全面覆盖98%重难点、800分钟精讲15个必考点、6天辅导答疑+无限次回放+海量电子资料包,0元搞定语数英物重难点!
「6」5分钟顶1个小时
这个学习方法,是投产比的王者。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之前搞明白的知识点没过几天又看不懂了,重新剖析又要花很多时间。
而这个方法完美解决该问题,我把它叫做“过电影”。
在你去食堂的路上/蹲厕所的时候/放学路上/晚上睡觉前,强迫自己调动大脑,回想一下上课时/做题时自己卡壳的地方。
只在大脑中过大致思路,不关注具体步骤。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知道这个方法,但就是懒得用,也不相信效果会有多好。但用过之后,可以这么说,我高三一年涨了200+,这个方法起到的帮助位列第一。
如果有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0元听听这个课,绝对能把你投产比拉到最高!
20课时清北毕业名师课、全面覆盖98%重难点、800分钟精讲15个必考点、6天辅导答疑+无限次回放+海量电子资料包,0元搞定语数英物重难点!
「7」时间分配
晚自习、周末等,大块的时间用来做套卷、做理科性的科目,因为这些需要你彻底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至于琐碎的时间,用来做记忆性的小题目,效果贼好。
上面提到的“过电影”,琐碎时间做记忆性的题目,和它的原理其实很相似,都是通过多次短时间的重复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不是我瞎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查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想查的同学,直接开干就完事。
「8」能看到这的,都是牛逼人物!也说明你足够认同这个回答,那么点个赞吧!!
「9」我会持续更新一下高中学习习惯,但可能会放在其他回答里,所以记得关注@北道,就会把我的新回答推送给你啦!
三、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1、语文
1.1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秒杀解题技巧
做选择题,最最基本方法是排除法,这是个人都会用,但现在的难度,仅仅依靠排除法已经不够了。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下面要重点对比的内容:
①比对词语
表示范围的词语如表示全部范围,“全”“都”“所有”“囊括”这些词,表示大部分范围的有“大多”“多数”等。选项里面最喜欢在这种地方搞幺蛾子。
所以要特别注意对对象进行修饰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圈定了范围。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扩大或缩小范围的表述。
表示程度的词语如表示程度高、深的,类似于“很”“挺”“最”“太”等;表示程度一般、适中的,有“较”“比较”等。
比对时,千万注意加重或减轻程度的表述及轻重倒置的现象。
指代词如“这”“其”“它”等。比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
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如“后来”“最早”“近来”等。注意是否有时间先后错乱、混淆已然与未然的错误。
特别要留心是否有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发生的情况”的内容。
表示语气的词语如表示肯定的有“必定”“必须”“一定”等,表示揣测的有“或许”“大概”。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混淆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化的错误。
②比对关系
比对句间关系,其实是比对逻辑。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③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但这种题啊,最简单,只关注这个选项的原因、结论、逻辑是否和原文相同。
听着简单,为什么做题的时候就做不对了?
因为做题的时候思维被文章局限住了,你必须站得更高,甭管他说的是什么,上来就是找原因、结论和逻辑结构,只要三者之一和原文不同,那必错无疑了!
累死我了……
先到这里,后续持续更新,但可能放到其他回答里,所以记得关注@北道!
就可以收到新回答推送啦!
附上我自己的高中经历,高二期末不到400,高考正好600,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个回答里面。
马上高三了,逆袭还来得及吗?另外,想看干货的同学,可以先移步这个回答:
你对2021年的高考生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