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想努力,晚上只想刷手机,想戒又戒不掉,该咋办

这个问题可以拆开来看:表面上,你是没有学习的动力,玩手机上瘾;但本质上,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没有将自己的精力和日常任务进行合理匹配。
我先来帮你解决刷手机这个痛点问题,给你推荐一个「三步训练法」:插入提醒、最小动作、降速。
具体怎么实施呢?
第一步,你要意识到自己该中断了,这是一切的前提,所以你需要为自己插入提醒;第二步,在意识到自己该停下来的时候,运用最小动作法,使自己跳出当前的事情,实现中断;第三步,不断在生活、工作当中给自己降速,让中断变得更容易,对自己更有清晰的意识。接下来我会对每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插入提醒当我们在沉浸在眼前的事情中时,我们的大脑处在非常紧张和专注的状态,我们无法依靠它自己意识到现在应该停下来。身体这个时候可能已经发送过求救信号了,比如,你的膀胱向大脑发送信号说该小便了,但是这些信号都被大脑忽略掉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外部工具来提醒我们,让大脑重新意识到自己有可能需要停顿。
这种外部工具现在已经非常多了,比如我自己,电脑系统就自带语音报时功能,我把它调成了每隔15分钟就报时一次,每一次报时都是在提醒我:「我是不是坐的时间太久了?我是不是应该站起来活动活动了?是不是应该去厕所?是不是应该喝杯水?」等等。
除了电脑之外,手机上现在也有很多应用可以实现同样的报时功能。还有就是一些智能手表或手环,它们能够监测一个人坐姿保持的时间,然后提醒你该站起来活动活动了。比如我现在在使用的手表,如果它监测到我长达一个小时都处于坐姿状态,没有任何活动,它就会震动并建议我站起来伸伸懒腰做做运动。
以上这些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天当中插入若干次停顿,每一次停顿都会引发我们大脑的反思,让大脑做一次判断,看看现在是否应该停下手里的工作去做更为紧急或重要的事情。
第二步:最小动作法单单有第一步这种提醒是不够的,大脑就算意识到了应该停下来,很有可能也停不下来。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手头正忙着一件事儿的时候,无论是在专注工作还是在玩游戏,都会感觉到像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自己,我们自己就会开始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什么「再玩儿十分钟就去厕所」,「把这点干完就去吃饭」之类的。
在这种状况下,你必须使用一种非常简单但同时又非常有效的方式打断自己,让自己摆脱当前事情的吸引,这种方法我称之为「最小动作法」。
因为你陷入的场景不同,停不下来的事情不同,所以相应的最小动作也不同,找到那个行之有效的最小动作成为这个方法的关键。
以睡前刷手机停不下来为例,这个时候的最小动作是关闭屏幕。如果你是在刷手机,那么就按锁屏键;如果你在打电脑游戏,那么就关闭电脑的显示器,如果是笔记本电脑,就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合上。
这些电子产品之所以抓人,就在于它们视觉和听觉的丰富性持续刺激我们的感官。通常在我们做完上述动作之后,视觉刺激立刻消失,很多时候听觉刺激也会跟着停止,我们会立马跳脱出原来沉浸的状况。
其实,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实验,很多电子游戏,如果你把声音关掉再玩,就会发现它变得索然无味;你也可以再试试抖音,把声音关了看,你会觉得视频里的这些人好无聊,他们干的事好奇怪,你甚至会纳闷儿自己之前为什么会如此上瘾。
第三步:降速,慢下来前两个步骤如果不断练习,你就会发现中断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为了让中断的效果变得更强,你还应该执行第三步,让你整个人工作、生活的节奏慢下来。
走路的速度慢下来,呼吸的速度慢下来,每一个动作都慢下来。让自己像动画片《疯狂动物城》里面的「闪电」一样,干什么事情都像在打太极拳,这时你会体验到那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觉,还可以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观察和审视自己,对自己身体乃至心理的需要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记得我刚学会开车那会儿,开得特别快,一条高速路能开一百二,我绝不开一百一,前面有车挡着,我就气急。那个时候开车对我来讲是一个极度紧张和极度消耗的事情,但现在,你要看我开车,会感觉跟新手上路差不多,和其他车相比,我总是慢慢悠悠,不慌不忙。
其实这两种开车的方法,从北京开到天津去,最多也就差十分钟的时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体验到的紧张感和消耗的精力却大不相同。工作也是一样,紧紧张张地干,是干,放松地干,也是干,你并不会因为自己很着急就把事情干得很快,相反,有的时候还会「欲速则不达」。
以上三个步骤就是提升自己中断力的锻炼方法,也是精力管理的必修课。可以说提醒是种子,中断是幼苗,而降速慢生活则是土壤。
对于戒掉睡前刷手机这个习惯来说,只要你能坚持做下去,「三步训练法」已经足够了,但是,我们还是没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接下来,我们回归问题的第一部分,「白天不想努力」怎么办?
我经常收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老师,我经常会打不起精神,感觉自己很颓废,一点儿也不想去做眼前的重要任务,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如何在状态不佳时做重要的事情?」
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中发现拧巴的地方。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中发现拧巴的地方。能量水平处于低下的状态,却硬要自己完成重要的任务,这绝对不是以什么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这是自己没事跟自己较劲。越是较劲,能量耗费得越多,自己越会觉得精疲力尽,即使什么也没做。
所以要想保持充沛的活力和积极性,了解和识别自己的能量状态,区分自己手头任务的挑战性,并且使两者匹配是关键。能量水平高的时候做挑战性强的事情,能量水平低的时候做些简单的事情。千万不要反其道而行之,能量水平高的时候,没做重要的事,却只处理了些琐碎事务,那样将浪费你的精力;而能量水平低的时候,却非要做挑战性高的事情,这种拧巴的状态则是在消耗自己。
要想做到匹配,你要好好规划你的每一天。这样你每时每刻都是充实有意义的,在别人看来,你就是活力一族。
接下来我传授给你规划和安排的具体方法。
一、列事项,标注努力值首先你要列出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然后根据每件事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进行分门别类。
你知道你每天要做多少件事儿吗?10件?20件?还是50件?100件?你不知道,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进行过整体规划。总是等事情到了眼前,哪件事情急就做哪件,这样是不行的。
据统计,一般人平均每天要做30件左右的事情,忙碌一些的人会超过50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每天都会固定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每天的新任务,比如工作或学习当中的事情。
请想想看,你每天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它们都被安排在最合适的时间去做了吗?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这的确不怪你,因为手机呢,是一个很古怪的东西。
它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我们上瘾的。

手机都把我们惯成了什么样子?首先,「高刺激」的状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我们开始习惯让自己多任务并行。
以前的车马,很tm的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先写个一年半载的信,再酝酿个一年半载的暧昧,好不容易表白后又要拍个一年半载的拖,最后终于步入婚姻的二手房,你的心智也差不多消耗够了,算算沉没成本,也得一起好好过日子了。
但现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的降低了我们抓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不知不觉,传达信息不再需要靠信鸽和邮车,获得娱乐不再需要靠电视和磁带,而我们,也习惯了用一台手机,就能做到越来越多的事。
所以你一边泡脚,一边刷抖音,一边学习,一边听歌,一边追剧,一边嗦粉。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你无法分心去做的,那估计就是在王者峡谷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多任务并行,是不是真能提高你的效率?
这么跟你说吧,我小时候喜欢看少儿频道的鞠萍姐姐,还喜欢看隔壁星空卫视的哪吒传奇,而且这两个台还在晚上八点同时播。
给我气的。
害,这能难倒我柴可夫斯基吗?
于是我就拿着遥控器隔三分钟就换一次台(为啥是三分钟呢,因为我验证了三分钟是我能还原的断片剧情的极限)自以为这样能一心二用,同时看两个频道。
结果我发现,虽然我能勉强看懂两个电视台的剧情,但我完全没有享受和沉浸在我最爱的动画片里。我的认知力全部集中在了“切换”上去。
既然这样我牺牲每天放学后唯一的1小时看电视时间,还有啥意义啊,我摔。
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所谓的“多股信息汇入”欺骗,认为只要能持续接收,同时接收,多段接收信息,就是赚到的。
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生存机制,会天然地让我们追求高获得和高回报感的东西。



但事实上,“一心二用”是不存在的。认知脑科学已经证实,人脑加工处理信息的机制决定了——任务不能并行,只能切换。
*你看那些仿佛在同时干着两件事的人,只是他们的切换速度够快而已。
据美国Basex公司的测算:一名普通职员每天在工作中,平均会被打断70次。这至少会造成2.1小时被浪费在「切换」的过程中。高频快速的切换,带来的是认知资源的浪费,让大脑运转越来越停滞。

还有一点,是我们逐渐习惯了AI来代替我们思考。互联网的创立人之一LeonardKleinrock,在互联网50周岁之际,他的观点却是:
「我们正在失去思考的能力」。
的确是这样的。
「互联网上、电脑里、硬盘里的东西,都不在你的大脑里,这样,等你开车、洗澡时,因为它们不在你的大脑里,你就没法利用它们来进行思考,没法通过它们组合出新的东西。我们思考的能力正在被夺走。」


我点完外卖没事也会想想,人工智能的发展,到底是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还是替代了我们的大脑?
(这是个装X的大数据哲学问题,有必要@一下狄德罗)如果你在放下手机后感觉无所适从,枯燥无味,那很可能是你的思考能力被手机所掠夺,感知能力被手机所封锁了。
此刻,它对你来说,几乎就相当于你的外置硬盘大脑。
信息泛滥,让人的持续专注力普遍下降了。微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0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还有12秒,2015年只有8秒了。嗯,我猜,2019只有5秒了。
如果5秒内,你没有思考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会条件反射的拿起手机去搜索,去找百度云,去依赖这个“外置硬盘大脑”帮你解决问题。
这是个很可怕的事,不觉得吗?
你无法摆脱手机,本质上是你在害怕放下手机后涌潮般的空虚。
因为高价值流,造成了你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
高刺激流,造成了你感知阈值的提高。
慢慢的,除了手机,再也没什么能满足你。
这是许多人无法戒掉手机里“短期快感”的本质原因。



手机成瘾的B=MAP模型对了,这里我补充一下啊!这个“快感”,不止是刷抖音打王者的感官快感,还有那种极速获取“伪知识”的认知快感。

但,并不是没有方法摆脱这个恶性循环。

在这里必须安利你一本书,我以上维度的理解都还比较浅(毕竟字数有限),通过这本书你还可以启发更多、更深——《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对了,如果你看到了这里,说明你也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希望改变的人呀,希望你花1s给我点个赞支持一下我,再继续慢慢看,谢谢~

如何摆脱手机的瘾?
若是你想要戒掉个什么,最根本的原理,永远只有三个:
1.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不需要这东西了
2.被这东西狠狠的坑了一把,长了教训
3.脑子清醒了,知道这东西对自己有弊无利
那么,我们就从这三点来拆分解决:

1.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切换能量来源【白天不想努力,晚上只想刷手机,想戒又戒不掉,该咋办】许多人戒不掉手机,本质原因,是只把目的聚焦在了表面“戒”的动作上,却不给这个动作带来的后果做铺设。
如果你最开始的能量来源是手机里的短期快感,那你就必须给到切断快感来源后的替代品,或者安抚品,欺骗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