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四 )
而像物理,我们班当然满分也有很多,但是不及格的、三四十分的也有不少,在它看来这种学科学习的意义就非常大,因为你学透了,就能保证你与大部分人产生层次上的差距。
第三是从来不在休息时间学习。
其实特重班很多人利用晚上、周末大休的时间学习,他就从来不。他一直秉承上课好好学、自习课好好泡妞、下课好好玩的理念。说道泡妞,他曾半开玩笑跟我说,支持他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学得好能给妹子讲题。
之后,我由于确实不堪这种学习压力,加之我本身就喜欢文科类东西,转去了文科班。
小a还算顺利,06年高考高了一本线40多分(不要用现在的一本线衡量当年),去了山大;小b高考前三个月因感情问题与他人斗殴,被人刺伤动脉住院,我妈当时在医院负责调配血液,跟我说基本上把身上的血换了一遍。然后高考前一个月回归参考,具体分数忘了,去了中国石油。
他两可能都没到1%,但是在山东这个高考竞争无比激烈的地方,3%肯定是有了,也算是人中龙凤了。
小a没背景、没钱、不聪明,但是踏实、努力,内心坚毅,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即使遭遇挫折也百折不挠;
小b乐观、聪明、善于总结方法,把最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关键的学科。
不管哪条路,他们都算成功了。
在我看来,他两有很多不同,但是有几点是相通的,都有坚毅的性格和生存的压力,不折不挠,小b还多了点兴趣的推动,毕竟学习好是泡妞利器嘛。
回头说我们三个的一件小事。
当时早饭后要打扫卫生,我们三个被分到了一组,还有一个是班里有名的关系户,据说是zf大员的儿子,他是组长。我们四个被分到一片草坪上捡垃圾,官二代就指指点点,“哎,你,这有个垃圾,去捡了。”类似语气。
小a朝我嘟囔了几句,意思是他怎么不捡,我也没多管,毕竟人家家权大势大,班主任都给面,老老实实捡就是了。
等到二代又指使小b,小b直接问他,“你怎么不捡?”
二代答,“我是组长,班主任安排的,你有意见?”
小b,“班主任告诉你你不用捡吗?”
二代答,“你挺不服啊,在这给我等着。”
小b,“老子听你的?你让老子在哪老子就在哪吗?”
二代,“有本事你别走!”
说罢就去收费班叫人。我和小a拉小b走,他偏不走。不一会,二代带着三个人来了,跟小b打了起来。小b一个打三个还是有点吃亏,这时,平常看似弱不禁风的小a甩开我冲了上去,直接抱住了在看眼的二代的腿,把他扑倒,小b甩开那三个人,上去骑着二代就锤,愣是没怎么吃亏。
从那之后,二代就老实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在拥有毅力和动力的同时,还要有一颗敢于打破不平等的心。
■这么说吧,成为前1%的高中生不需要什么天赋,我们普通人也没什么天赋可言。
我们经常说社会残酷,但是如果把视野扩散到全社会,就能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努力过,也没主动过,更没有主动做过艰难的决定,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摆布,过一天算一天。这么说尽管很不近人情,不过确实也是事实。当然了,这里说的「努力」,有「主动出击」的意思在里边,克服恐惧,迎接挑战。处处被动被生活蹂躏,那叫「辛苦」。
在这个背景下,你只要稍微努力下,瞬间就可以超过70%的人,而且越早越好,越晚越被动。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社会竞争惨烈的原因是资源的稀缺,但是这里说的稀缺,并不是均匀的稀缺。这两天趁着空闲的时间,我看了美剧《亿万》。在剧中,检察官问陪审团的人,你们知道在美国,20%的人控制了社会的多少财富吗?大家都在摇头,检察官说「几乎是全部」。当然,这是残酷的现实,少量的人控制了几乎全部的财富,大部分人分剩下的那点汤。
我们说这事,不是要控诉社会。我经常说,我讲逻辑讲人心唯独不讲道德善恶。我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加油,混到前20%去,不然下层的竞争又惨烈又难以获得油水。
有些人总喜欢说,我没有天分,父母也不行,怎么跟那些拼父母的人竞争?
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因为你从来也不需要跟他们竞争,怎么理解呢?因为你还没到那个高度。
社会肯定是分层的,比如美国,不管它怎样号称平等,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明白,纽约的那几百个家族都富贵了两三百年,他们的孩子自然不会跟普通人家的孩子处于相同的起跑线。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你得先进入社会的前0.01%,你才可能直接面对跟他们的竞争,就像你高考考了四百分(假设总分七百五十),你很郁闷,因为你觉得你考得不好是因为自己智商比不过那些七百多分的孩子。拜托,醒醒吧,他们不是你的对手,你的真正对手跟你一样「蠢」好不好?!
也就是说,社会竞争并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强——绝大部分人又懒又低俗,几年都不进步,所以你稍微努力一些,确保超过全社会60%的人,然后再踏踏实实,干什么事都努力些认真些,多给别人笑脸,少觉得别人欠自己,好好攒钱,就可以超过社会上80%的人,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一些,进全社会前10%并不难,甚至1%也不难,尤其是对于像大家这样不去看抖音,而是看我的文字的人。
社会实在是太大了,你觉得有很多竞争者,事实上又没有竞争者,你唯一的竞争者就是你心里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权力的游戏》里的守夜人学士跟雪诺说,去做艰难的决定,杀掉你心里的那个孩子,变成大人(killtheboy,letthemanborn)。
等到进了群体的前0.01%,就开始拼父母,拼智商、长相之类了,往往是好几代人的积累在竞争,是否能更进一步,那个大可以不必关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也决定不了。
说到这里,这叫形势分析,总结下:
一、大部分人又懒又笨,超越他们并不难。
二、你并不需要做第一,也不需要做第二,你甚至不需要跟他们竞争。只要超过绝大部分又懒又笨的人,你就可以过上相对较好的生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迭代改进。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道理我已经明白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老问题,先认识你自己。
几年前,法制节目采访了一个小伙,他盗窃什么东西被抓起来了,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这小伙非常沮丧地说,自己是犯过错误的人,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人,不该投机搞事,如果当初不搞事,以自己的智商,现在应该已经当上厂长了。
我当时就想问那个人,你凭什么觉得能当上厂长,你们厂的人都是猪?让你这么一个偷偷摸摸而且觉得当厂长很容易的人去当厂长?
这也是我这些年发现的一个普遍问题。可能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绝大部分人不肯承认自己资质平庸,其他各方面也很平庸。
这种认识错位,直接导致绝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智商平庸还总想走捷径。这个就很尴尬,因为这种情况就跟收入有限却承担巨额债务一样,分分钟面临破产违约。
而且一个人不承认自己平庸,会直接导致浪费掉他身上一个最重要的资质: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靠积累。
大多数人理解天赋和努力这两个词,都是在一个时间断面内理解,或者说是在一段时间内理解。他们在起早贪黑一个月以后,说:我努力了,为什么月考分数还是这么低?看到其他同学和自己一样努力,甚至是好像没自己努力,成绩比自己高一些,就说:他天赋好。
很多人判断原因,常常忽略时间这个要素。
天赋,就是过去努力的累积;努力,就是为以后积累天赋。
你在看不见尽头的旷野上往前跑。天赋,就是你的体魄,努力,既是让你不断地前进,也是在锻炼你的体魄。
你上了高中,觉得身边的同学似乎没怎么努力就比你学的好,你觉得是他天赋好,其实是他积累多,这积累,是从他小时候就开始的,从你看不见的时候开始的。
你高中学立体几何,平面向量,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候,觉得好难好复杂,你的同学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很可能是你初中的平面几何没有学好,你的同学可能用起来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信手拈来,而你压根想不到,甚至都忘了那是啥,然后你就会归因于自己天赋不好。
你学英语,觉得自己也用心去背了老师讲的所谓的各种固定搭配,但是考试面对完形填空还是一错错一串,做阅读写一半蒙一半,你的同学英语课好像都没记过笔记,但是比你高几十分。那可能是因为他小学初中就学完了前三册新概念,而且学的很扎实,他的词汇量已经大于高考要求的3500。
但是这并不代表家庭决定论,因为人的积累速度,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快的。
比如,小学六年,你的积累远远少于初中三年,初中又远远少于高中。因此,不要觉得自己以前没努力,没积累,以后就没希望了。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但是,永远不要轻视时间这个因素,找准方向,找好方法,持续不断做下去。加油!
【排名在前1%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更多高考学习方法与干货内容在我的个人空间~回答按赞同排序
■我高考在50多万考生中排一百多。天赋和努力都是在正整数这个区间,都上不封顶。因此天赋不足就多努力。我时常看到有好学生介绍自己经验的时候都是轻描淡写,只要认真完成课内老师布置的就行了,甚至有人炫耀自己抄作业考试还是很厉害,但是你按他们的路子走绝对不会成功。我曾经成绩非常差,在班级里面倒数。家里没有对我期望过高,长辈从小就知道我记性差。但是对于家庭的责任让我不敢掉意轻心,我非常努力,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晚。但是没有效果,我连那些抄作业的人都考不过。直到某个假期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了,我开始正视我的薄弱环节,我下决心从头开始看所学知识。因为我没有一门是拿得出手,而数学最差。于是我先着手数学,我反复看最简单的题目,并思考自己在这些题目上的思维漏洞,天资差,没办法,一个学期仍然没有起色。但是我坚持到第二个学期,终于迅速提高,旁人惊讶,因为理科相通,我在物理和化学上面同样进步神速。自此我也过上了抄作业也能考好成绩的生活,因为我的思维方式已经变得强大。很少人能下定决心回炉重造,很少人能够分析自己思维的弱点。很少人能够彻底转变做题时的思维。很多人觉得应当多记做过的题,学习上通过题海战术提高的,绝对不可能比聪明的人考得更高,因为他们比你记得牢。所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思维的懒惰是比行为的懒惰更可怕。只要不转变思维,再怎么努力收效也是微小的。所以农民辛苦一辈子,仍然只能图个温饱。有些人完全不敢直视自己的缺点,只是寻找智力上的借口。因为思维的转变是痛苦的,旧的思维发现不能用了,新的思维还没形成。不可否认智力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我就见过有人过目不忘。但是世界是公平的。正如肝好的人容易酗酒致死。聪明的人过于依赖自己的聪明,而忽略了对于自身不足的探索。这是我超过他们的地方。
■谢邀。
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十几年间由成长环境,出身阶级,教育资源,人生轨迹等因素潜移默化形成的「习惯霸权」。
我知道,很多人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天赋高,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赋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
在@张英锋的这篇文章你也是这样理解智商和天赋吗?-教育成本-专栏中,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
成绩=天赋×努力;
天赋=成绩÷努力;
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
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
首先亮明,这篇文章将要论证的观点是:
1.天赋的差距是存在的,并且这种差距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存在的。
我没有完全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我没有完全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我没有完全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重要的话说三遍!
2.但是,大多数人高估了这种纯天赋的作用的重要性。人们对学习现象下意识的肤浅认知,会导致我们把很多其实源于后天习惯,但比较隐蔽的因素归因于天赋。
(我知道很多人会举出一堆自己身边的听说的天才例子来反驳,然后说“智商的差距是存在”的。请注意,我这里论证的不是“差距不存在”,而是“这个差距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其中被高估的部分多源于习惯的贡献”。)
3.如果我们把学习效率看成一个以天赋,努力,习惯,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为变量的多元函数,那么只取天赋与习惯两者的贡献,它们的对比应该如下图所示:
- 有哪些高中生才懂的梗
-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排名一直这么高,到底有没有水分
- 我在全市排名靠后的中学读书,成绩也才中等,我真的只能一辈子当这种低下的人吗
- 作为高中生怎样正确使用手机
- 你心目中北京排名前十的购物中心有哪些
- B 站上有哪些适合高中生的学习资源?
- 为啥在班上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对自己成绩不满意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会鄙视,觉得好学生很「装」
- 北京人心目中北京当地高校的排名是咋样的?
- 北京一零一中年级排名200-300高考分数怎样?
- 高中生进入大学,有哪些必须知道的常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