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本地站|数字时代让文化消费更有品质( 三 )
与此同时 , 新基建赋能新型消费空间 , 打破消费天花板 。 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进一步加速文化科技的融合速度和颠覆式创新 。 万物互联之下 , “创意内容+数字算法”加速产业交融 , 进一步推动数字社会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 。 海量数据、智能算法推动了营销战略的精准适配 。 从内容创意策划 , 到平台选择 , 再到营销推广 , 均可以满足“私人定制的个性消费诉求” 。
市场培育 , 丰富供给满足多样圈层 。 近年来 , 小众圈层和小镇青年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热点关键词 。 在线音乐、网络K歌、游戏直播、刷短视频……生活在小镇中的年轻人并没有因为山高路远而与世隔绝 。 一方面 ,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具有广域链接特性 , 头部市场的边界逐步向下沉市场推移 , 小众细分的长尾市场也因网络集聚而得到精准满足;另一方面 , 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显著 , 消费者表现出更加旺盛的文化消费意愿 , 各类文化企业逐渐开拓下沉市场 , 为其提供多元化文化产品服务 。
此外 , 文化消费习惯正在养成 。 新时代 ,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充分显示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 在各级政府多措并举拉动文化消费的政策牵引下 , 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提质升级文化产品的供给拉动下 , 在数字空间多样态网络用户的消费示范下 , 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理念、偏好和习惯正在养成 。
3文化消费“提档”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需求与产品之间难以匹配 。 近年来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 , 据初步核算 , 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5万亿元 , 占GDP比重4.54% , 文化产品供给日渐丰沛优质 , 但仍存在人民日益增长、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与现有文化产品低效供给之间的矛盾 。 一方面 ,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 人们的文化品位、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准不断提升 , 知识分享、艺术创作等“价值向”内容消费需求升级 , 在科技赋能和创新加持下 , 沉浸体验、社会互动、个性定制等“智能化”创新模式需求增大 。 随着多元化社会阶层加速流动 , 人们对价廉质优、多样趣味等“大众化”功能性消费需求提升;另一方面 , 文化市场中提供的同质化、低层次文化产品与服务过剩 , 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面向的精神文化需求 。 而具有高端品质、独特创意和深度体验的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稀缺 ,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且价格昂贵 , 缺乏有效的购买力支撑 。 这种供需不平衡关系 , 将制约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进一步发展 。
“数字鸿沟”加剧文化消费鸿沟 。 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数字化 , 大多数人在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 , “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逐渐成为社会边缘人群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 如疫情期间 , 河南的初三女孩小敏因没钱买手机而无法按时上网课;难以负担网费的郭翠珠每天晚上和父亲一起到村党支部门口蹭网;不少老人因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而寸步难行 , 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弥合了消费的时空差距 , 也使得很多人成了数字文化消费的局外人 。 目前 ,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不充分、数字素养教育的缺位等问题 , 将进一步加大“数字”文化消费鸿沟 。
区域差异导致市场活力未充分释放 。 数据显示 , 我国数字文化消费区域格局初步形成 , 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长江中下游在内的五大城市群高地 , 文化指数总量占全国总体的54.13% , 文化消费已成规模 , 区域集聚效应显现 。 相比较而言 ,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文化消费水平和能级偏低 , 数字文化消费受经济社会发展羁绊明显 。 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与地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人均文化娱乐消费规模、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等成正相关关系 。
- 杭州高新区:双轮驱动托起数字经济高地(高新区看创新②)
- 昨日上海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
- 小白买车 深耕用户价值,奇瑞捷途正式发布数字“旅行+”生活方式战略
- 中国青年网 数字赋能新征程,互联网“乌镇时间”如约开启
- 最新通报!上海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数字赋能,共创未来——中外人士热情期待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召开
- 上海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 浦东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
- 未来消费零售巅峰对话:谈线上线下融合、谈数字化转型、谈未来规划
- 安永EY安永:数字化新兴科技——用“价值创造”引领企业“智能化发展”
- 郑嘉颖|郑嘉颖夸大儿子普通话比自己好,rafa用小奶音念数字软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