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陈佩斯重回央视舞台:他的进退,从不看时代的脸色,消失22年( 二 )


期间 , 还大胆地在春晚舞台上脱下军大衣 , 光着膀子来表演 。
不同于现在刻意、做作的小品 , 陈佩斯的作品 , 故事设置都极其简单 。
没有烂大街的段子 , 没有硬凹的包袱 , 没有夸张的扮丑 , 没有催泪的煽情 , 更没有对弱势群体的取笑 。
完全以拿捏到位的肢体表演 , 以及戏剧冲突制造笑点 。
可以说 , 这种高级感的小品 , 自他之后 , 再难一见 。
03
THREE
1998年春晚 , 陈佩斯出演小品《王爷与邮差》 。
这是他至今为止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
在大红大紫的时候选择离开 , 让不少观众感到遗憾 。
有人揣测他江郎才尽 , 所以急流勇退 。
但他内心的憋屈却鲜有人知 。
在台下 , 陈佩斯不断打磨作品 , 试图用最好的方式呈现 。
可无穷尽的打压和干涉 , 让他无法忍受 。
排《吃面条》时 , 被导演组要求反复修改 。
排《狗娃与黑妞》时 , 他强烈要求小品用单机拍摄 , 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 , 导演却拒不采纳 。
【国馆|陈佩斯重回央视舞台:他的进退,从不看时代的脸色,消失22年】在《警察与小偷》彩排时 , 陈佩斯再次提出自己的拍摄想法 。
这一次 , 导演非但没同意 , 还把前面一段十分重要的过场戏剪掉了 。
国馆|陈佩斯重回央视舞台:他的进退,从不看时代的脸色,消失22年
文章图片
终于在1998年 , 陈佩斯爆发了 。
因排练小品时再次被导演拒绝 , 陈佩斯怒了:
“这届春晚 , 我不上了!”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 , 陈佩斯依然愤愤不平:
“那不是一个属于创作的氛围 , 每个部门都在互相掣肘 , 特别讨厌 。
所有在那里工作的人都以“老大”自居 , 而且都是“爷” , 谁都惹不起 。
你别看他就是一个助理 , 你惹不起他 。
谁和谁都不敢说 , 互相多说一句话都不敢 , 工作就这么粗糙 。 ”
国馆|陈佩斯重回央视舞台:他的进退,从不看时代的脸色,消失22年
文章图片
当时 , 有不少人劝他息事宁人 。
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 , 这是多少人削尖脑袋都得不到的资源 , 怎么能如此任性?
可陈佩斯对小品艺术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 , 他不愿受到限制 。 “我还有更好东西的时候 , 他们永远对你关着这个门 。 ”
“这还有什么意义?不就是浪费生命吗?”
后来 , 陈佩斯还因为版权纠纷的问题 , 上了一次法庭 。
从此便在电视银幕上销声匿迹 。
那段日子 , 陈佩斯过得十分艰难 。
甚至连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的280块钱学费都交不起 。
从最火的喜剧演员 , 到贫穷落魄 , 巨大的落差感淹没了陈佩斯 。
为了谋生 , 只好来到郊区的一片荒山 , 一边种植果树 , 一边钻研喜剧理论 。
当有人问他后不后悔时 , 倔强的陈佩斯坚定地说了个“不”字 。
在他眼里 , 只要是自己坚持的路 , 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 , 也决不能被他人左右 。
国馆|陈佩斯重回央视舞台:他的进退,从不看时代的脸色,消失22年
文章图片
04
FOUR
在不少人看来 , 陈佩斯就是一根筋 , 不会来事 。
但陈佩斯的追求 , 他们不会理解 。
他不图名利 , 只希望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 不让他人干涉 。
当年在八一厂当演员 , 陈佩斯每年只花一半时间来拍电影 , 另一半时间用来创作和打磨小品 。
由于单位坚持不拍喜剧 , 1986年 , 陈佩斯毅然选择离开 。
领导亲自上门劝他好几次 , 陈佩斯就是不听 。
最后领导拿出杀手锏:
“要走可以 , 你要走的话 , 就分不到房子了 。 ”
陈佩斯轻松一笑:“那简单 , 我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