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3000家门店归零,女装品牌Etam退守内衣,还有这些和青春相关的品牌已没落……( 二 )


这些信息都指向了一点:曾经大家熟知的女装品牌艾格在中国的发展陷入困境 。 一家国内某大型女装品牌供应商企业创始人告诉《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 , 他认识的不少供应商也是艾格服装的供应商 , 基本都存在被后者中国运营公司拖欠货款的情况 , 一些赢了诉讼的供应商仍旧拿不到钱 。
根据艾格在官方微博平台发布的声明 , 2009年 , 随着市场变化 , 艾格大胆地作出决定 , 在全球范围内去成衣化 , 重新专注于百年内衣业务 。 2017年 , 其正式在中国完成转型 , 最终在第二年将在华成衣业务出售给国内公司(包括艾格集团旗下三个成衣品牌WK、ES、E&Joy在中国市场的所有经营权) 。
“2018年至今的两年中 , 中国区的艾格像是艾格已经长大的孩子 , 如今我们很遗憾听到艾格破产的消息 , 但请大家相信 , 艾格一直都在!”艾格表示 。

青春|3000家门店归零,女装品牌Etam退守内衣,还有这些和青春相关的品牌已没落……
文章图片
据称 , 艾格在中国正聚焦发展内衣线 。 上述发声的微博帐号主体为伊范内衣(上海)有限公司 , 天眼查显示 ,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 。 《国际金融报》试图通过社交媒体联系艾格方面 , 但截至发稿前 , 并未得到对方的回复 。
从3083家门店到“0”
此次“艾格破产清算”一事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于该服装品牌的“回忆杀” 。
公开资料显示 , 艾格于1916年在德国成立 , 发展至今已经有104年历史 。 其第一家店铺设立于法国柏林 , 主营业务为内衣和袜子 ,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 , 于1928年在法国巴黎设立总部 。
据了解 , 艾格的第一个成衣系列诞生于1963年 , 随后逐步拓展至全球 。 1994年 , 其成衣线正式进入中国 , 仅两年时间内就开设了723家门店 。 在1916年至2009年的93年间 , 艾格一直在成长 , 拥有了不同的服装分支 。
有服装行业不愿具名的人士向采访人员透露 , 艾格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 , 其产品、零售管理、物流等方面都有法国总部派遣的专家进行指导 , 执行和落实的核心团队则是中国本土人才 , 可以说运营得相当成功 。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 , 截至2014年6月30日 , 艾格集团在全球共有4246间分店 , 其中 , 中国门店就达到了3083间 。
尽管门店具备相当规模 , 但不得不提的是 , 彼时这一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经出现下滑 。 在此背景下 , 2013年7月 , 艾格中国公司曾以服装行业形势严峻 , 需大力降低成本为由 , 发函“建议”供应商将2012年订单结算额的2%作为业务支持折扣给公司 , 这一度招致供应商的集体不满 。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 , 2016年 , 艾格中国市场的营业亏损已经达到1940万欧元 。 此后的2018年5月 , 艾格集团彻底舍弃中国业务 , 与香港一家专业投资机构达成协议 , 把旗下品牌艾格在中国市场的成衣业务全部出售 。
据艾格微信公众号此前披露 , 2017年 , 其于中国市场的门店降至2400多家 。 2020年 , 其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已经为0 。
对于艾格服装业务的“没落” , 曾担任国内某大型服装企业区域经销商的某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艾格属于最早进入中国商场的品牌之一 , 同期进入的还包括Esprit、耐克等 。 此后 , 快时尚品牌以及高端奢侈品牌、轻奢侈品牌相继进入 , 对其发展带来了影响 。 “艾格在中国市场经历过比较长的发展阶段 , 品牌后面慢慢受到更多可替代品牌冲击” 。
该人士坦言 , 艾格偏向小女装 , 一直以来的路线就是产品上市即打折 。 因此 , 到了后期 , 在品牌知名度上 , 艾格有所下降 。 另一方面 , 艾格的设计到了后期也已经跟不上主流消费者的需求 。
纺织鞋服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也指出 , 一般欧美品牌在品牌风格、产品风格、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有自己的坚持 , 轻易不会进行改变 , 加之组织运营效率也较为僵化 。 “法国总部指导 , 中国执行 , 往往总部决策了 , 中国市场已经改变了 。 ”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