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另外8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90后、00后更甚,再过20年-30年,中国可能进入深度老龄化,第一代独生子女都变老了,孤独老人、无亲无挂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可能非常之多。
有人说养儿防老,目前的社会子女不啃老已经非常好了,子女给父母钱养老房很少。但还是需要养儿防老,这里面的“养儿防老”,指的是什么呢?
主要指年纪大了/生病了/老年痴呆了,尽管自己有养老金、有医保可以自己支付医药费,请护工、不用子女掏钱,把屎把尿……但依然需要子女在身边,做包括但不限于:手术签字,时刻监控你的病情并跟医生沟通,综合各种信息决定治疗方案,动用关系资源获得更好医护条件等事情,而以上这些,是用钱无法解决。
那丁克家庭、失独家庭、没有跟随子女海外定居的家庭,怎么办呢?可以意定监护,譬如老伯把300万房产公证给水果摊小贩,意定水果摊小贩是自己的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第33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实现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这种制度我们称之为“意定监护”。
但有些被监护的老人,属于有钱但行动能力弱,有时候会担心监护人故意虐待、害死自己(被监护人),谋财害命的情况在实际中是可能存在的。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信托解决,很多信托需要现金,钱应该在信托里,属于在信托期间独立财产。信托可以约定生前照顾的好,身后给多少钱。身后如何办理葬礼,给多少钱;每年祭拜几次给多少钱等等。
很多家族信托设立标准是1000万以上才可以,但保险金信托呢,500万的保额就可以,500万的保额呢,年交保费10-20万,还是很多人可以负担的起的。
■网友的回复
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水果老板,引起网友关注与不解。但其实马老伯要的,只是简单却不容易得“老有所依”。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马老伯今年88岁了,在上海拥有一套房产的他,人生过得并不顺遂。老伴早他几年已经去世,两人育有一子。但可惜,儿子患有精神疾病。虽能与马老伯相依为命,但在某天夜里猝死。
马老伯最亲近的人,相继离开,对于老人来说,打击很大。但马老伯没时间伤感,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处理。
身边的亲人,早些年也会来看看他。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冲着马老伯的房产,希望马老伯能够订立遗嘱,明确这套房产将来想要留给哪家亲戚。
亲人的表现,让马老伯感觉到养老是指望不上他们了。这也体现出了养老会是将来的一大社会性问题。尤其对于丁克与失独的家庭来说,当大人年迈,却没有下一代可以来帮助他们时,这些老人即将面临老无所依的现实困境。
那么对于这样的老人来说,有哪些其他方式可以来解决内心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呢?
一、选择养老院,付费购买养老服务这是一种选择,但老人也会有顾虑。
其一:养老院的资质各不相同,收费高低落差也相当之大。并且养老院护工能否善待自己,也会是老人心里的担忧点。
这些护工群体,大多是低学历者,从事护工岗位,每月扣除交金等费用,到手只有3000-4000元。但在养老院要护理的老人,却有不少是失能老人。这些失能老人每日只能躺在床上,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吃喝拉撒等工作,全部要交由护工来完成。
这项工作脏、累、社会地位低、收入低,所以优质人才不会主动选择这样的一线岗位,会选择这个岗位的人,大多只是为了混个温饱,谈不上社会责任与对老人的爱心。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一位前后去过10多个养老机构的敬老院探访义工:李方元,谈到养老院护工:“对于一些护理人员而言,养老机构更像是一个包吃包住的“跳板”,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后,一旦有新选择,护理人员往往会离开。而这些新选择,通常是社工、家政等比护理工作轻松、工资较高的活儿。”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在这种心态下,护理员会对失能老人增加自己工作量的行为,心生怨怼。例如外地一家护理院中的护工,因为不满老人屙屎拉尿在床上,直接将粪桶放到老人鼻子下方,还拿草纸丢在老人面部进行侮辱。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更有出于一已之私,动歪脑筋,通过结束老人生命来获益,被行内成为“执死鸡”的保姆。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这些不具备专业道德与人性的“护理员”,都成为老人的噩梦。所以现在对于老人来说,去护理院是最后的选择。
试想,如果是个好地方,老人们也不至于会这么抵触,所以对于养老行业的扶助与规范,期待通过社会关注来解决。
二、单身老人夕阳红,再找个老伴“伴伴老”但显然马老伯并不想通过找个老太来伴老。因为小区里已经有老太主动去接触过马老伯,她们的意向很明确,与马老伯的亲戚一样,就是来捞好处的。
从这几点能够看出马老伯脑子并不糊涂,甚至可以说有些戒备心重。他在小区里不跟别人闲话。用马老伯自己的话来说:“我跟别人不讲话,话不多”。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那么这么马老伯楼下开水果铺的老板,是如何取得有戒备心,跟人话不多的马老伯的信任的呢?
水果摊主小游是在几次卖水果给马老伯的过程中,跟马老伯熟悉了起来。那么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找人帮忙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身边熟悉的人。
在马老伯儿子猝死在家里,那已经是晚上九点。马老伯独自一人打着手电筒到楼下水果铺找小游帮忙。小游完全没有推脱,全程陪同马老伯办理了儿子的丧事。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在殡仪馆和火葬场,马老伯的亲朋好友一个都没到场,忙前忙后的就只有小游一个人。之后马老伯病重在医院,入院、出院、陪床也都是小游。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经过这番相处之后,马老伯很信任小游,同小游一起去公证处办理了意定监护 (指成年人在意识清醒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定临终监护人处理后事),然后把自己的房产、存折等都交由小游管理,并邀请小游一家住到了自己的房屋中。
对于马老伯的这一安排,我认为是明智的。
马老伯88岁,没有亲人陪伴在侧,光有房产和存款,是无法满足老人内心的情感需求的。
老人病重的时候,需要有人忙前忙后,帮他办理手续,跟医生沟通,甚至需要跟医生商讨治疗方案。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老人哪怕出钱请护工,也无法承担这样的职责。
更重要的是,老年群体更需要身边有个稳定的客体,也就是依恋对象。小游一家入住后,小游夫妻就像是马老伯的儿子、媳妇。小游的儿子、女儿把马老伯当成爷爷。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比起独居老人,马老伯获得了更加多的情感支持,这种类似于天伦之乐的情感,是房产与存款无法提供的。更重要的是,小游当初的热忱和朴素,温暖了老人的心。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对于网友担心的:小游连房产、存款都到手了,万一老人瘫痪了。小游还真能长期照顾老人吗?
这其实是个难解之题,自古就有: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每个人能够承受的压力都是有限的。
超过了个体能够承受的限度,个体会选择有限照顾与满足自身的需求。这是我们从远古进化至今,保留下来的生存本能。
就像北极熊,当食物短缺,面临即将饿死的绝境。母熊会吃掉自己的幼崽以延续生命,人类也存在这种生物本能。
但对于小游来说,开水果店有收入,有继承了老人的房产,老人也有存款和医保,所以出现这一情况的概率很小。
上海88岁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楼下河南水果摊店主,你咋看
马老伯的这一事件,显示出了上海老龄化的问题。相信在更多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下,养老资源匮乏的情况会日益改善。同时,我们要珍惜身边人,亲情宝贵,切莫忽视。
■网友的回复
老人家只要意识清醒,对自己的财产有完全的处分权,高兴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办个公证,根本轮不到别人说三道四。何况他妻儿都没有,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吧。我相信他长了眼睛,有脑子,会判断是非的。
文中提到老人家有妹妹在海南,应该年纪也不小了。但是如果有遗嘱公证,轮不到她继承遗产了。
■网友的回复
来,骗,来偷袭老同志,几十年不如几个月,这好吗,这不好,当然具体案例还要具体分析
■网友的回复
政府来养老
■网友的回复
换做是我,我也愿意,太寒心了,人是群居动物,特别是年纪大了,就喜欢烟火气和感情温暖。
■网友的回复
我觉得水果店老板面相不是面目可憎的人 老人一辈子走的路看的人多了 所以我觉得是值得的
■网友的回复
谁给老人养老送终,谁受益。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