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怪圈,该怎么破?
当前 , 秋粮收购正在全国从南向北稳步推进 。 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特殊商品 , 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 , 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
对广大农民来说 , 今年又是一个丰产又丰收的好年景 , 粮食市场价格较上年有所上涨 。 但粮食价格上涨也引发了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普遍担忧 。 确保粮价稳定 , 走出“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怪圈 ,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加大
文章图片
在黑龙江黑河市孙吴县沿江乡大桦林子村 , 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德显正在组织合作社社员卖粮 。 今年合作社种植2.6万多亩地,其中水稻5000亩、平均亩产1100多斤 , 玉米8000多亩、平均亩产1000多斤 , 大豆1.3万多亩、平均亩产240多斤 。 吴德显说 , 今年粮食产量虽没有预期好 , 但略微高于去年水平 , 粮食收购价格也高于去年 。 其中 , 湿玉米价格每斤0.95元,大豆价格每斤2.4元 , 扣除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以及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成本 , 租种的土地每亩纯收益在250元左右 , 自己承包的土地每亩纯收益500多元 。
秋粮上市以来 , 粮食市场火热 , 持续走高的价格让不少农民产生惜售心理 。 目前 , 粮食价格趋于稳定 , 以当前市场价格卖粮 , 种植收益较好 , 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惜售心态 , 开始积极卖粮兑现 , 东北等主要产区玉米、稻谷、大豆已开始上量 。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 , 截至10月31日 , 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2163万吨 , 同比增加95万吨。
文章图片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刘冬竹建议 , 农民应尽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粮 , 既不盲目捂粮惜售 , 也不扎堆售粮 , 避免集中售粮价格下跌 。 未出售的粮食要离地通风 , 上楼子、上栈子 , 避免霉坏造成损失。
近年来 , 国家持续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 市场主体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 加工企业主动多建库存备足原料 , 贸易商和经纪人积极收粮 , 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 。 今年小麦和早籼稻市场化收购超过90% 。 在黑龙江 , 象屿农产早在9月15日就开始入市收购 , 目前已收购玉米170多万吨;在湖北 , 武汉兴正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收购中晚籼稻600多万斤 。
在稻谷供大于需形势下 , 11月12日黑龙江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 , 是目前全国唯一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省份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预计 , 今年秋粮收购也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 , 全国大范围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不大。
粮食价格已逐步趋稳
今年以来 , 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影响 , 加上社会资金流动性充裕 , 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 10月份 , 国内主产区籼稻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 , 粳稻上涨6%左右 , 小麦上涨5%左右 。 粮价上涨引发了社会对粮食稳定供给的担忧 。
刘冬竹表示 ,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 。 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 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 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在合理区间波动 。 受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供需趋于紧平衡等因素叠加影响 , 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涨幅达30%左右 , 但没有超过2014年历史最高水平 。 进入11月份后 , 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增加 , 临储玉米持续出库 , 以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 , 玉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 , 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