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如纸一样,可折叠20万次!这家中国企业弯道超车以“柔”制胜


把手机戴在手腕上 , 把平板电脑折成小本儿放进口袋里 , 甚至让电视机像画轴一样自由舒卷……这样炫酷的场景 ,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
显示屏如纸一样,可折叠20万次!这家中国企业弯道超车以“柔”制胜
本文插图
柔性屏正在进行测试
最近十多年 , 京东方科技集团王大巍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 。 他们的成果已经陆续诞生 , 其中“面向移动应用的高分辨率柔性可弯折AMOLED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唯一的特等奖 。 去年 , 应用该项目的首款国产手机上市 , 显示屏如纸一般纤薄柔韧 , 弯折半径仅5毫米 , 可以180°自由折叠20万次 。
新项目的研发还在继续 。 团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以最柔展示世界之美!
小“电视迷”为“屏”而战
上世纪80年代 ,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 。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 , 电视机开始走进普通家庭 。
那个年代 , 香港电视剧《霍元甲》红遍大江南北 。 夜晚来临 ,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 , 孩子们都在呼朋引伴寻找能看电视的地方 。 有电视机的好客人家敞开了门 , 满屋满院子挤满大人小孩 。 大家对着一块14英寸的黑白球面屏幕 , 看着霍元甲大战日本武士 , 乐此不疲 。
在吉林省长春市下辖的一座小县城里 , 刚刚戴上红领巾的王大巍也是“挤着看电视”的一员 。 作为一个小“电视迷” , 新闻、动画片、武侠片……他来者不拒 。 最初家里没有电视机 , 他就搬上小马扎跑到邻居家看 。 “电视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 知道了祖国原来如此地大物博 。 ”王大巍说 。
如今回忆起来 , 那个年代的电视屏幕永远布满了雪花点 , 画面里的一个个人物、场景更像是由一团团像素堆积而成 , “如果按照最新的显像标准 , 小时候电视机的屏幕就是残次品 。 ”王大巍说 。
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王大巍不会想到 , 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会与一块“屏幕”紧密相连 。
转眼间 , 时间来到1994年初春 , 一家名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成立 , 开启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探索 。 当年 , 企业就获得盈利 。 后来 , 这家企业更名为“京东方” , 开始大踏步前进 。
上世纪90年代 , 液晶显示技术在国外兴起 。 但在国内 , 传统CRT显像管电视机依然“一统天下” 。 不是各大电视机厂商不想要这块“蛋糕” , 而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核心技术 , 受制于人 。 “缺屏少芯”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困境 。
1998年 , 京东方明确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 , 开始战略布局与技术积累 , 并于2003年在北京建设了中国大陆首条依靠自主技术的第5代TFT-LCD液晶屏生产线 , 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的历史 。
这一年 , 小“电视迷”王大巍已经成为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 。 他专注于研究偏光玻璃的光学性能 , 探索在液晶显示屏上的应用 。 “科研要服务应用 , 在国内搞液晶屏研究 , 去京东方肯定是最好的 。 ”他毫不犹豫 , 加入了京东方的技术团队 , 为攻克“液晶屏”难题而战 。
2004年 , 正在跑步前进的京东方意识到技术力量在各分厂过于分散 , 不利于前沿产品的研发 , 决定整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技术部门 。 各路英豪集结 , 蕴含无限创新智慧 。 王大巍和同事们有了一展身手的天地 。 液晶屏研发全面加速 , 从开发、中试 , 再导入量产 , 一大批色彩、视角、对比度等提升画面质量的技术应运而生 。
弯道超车以“柔”制胜
2009年 , 一部3D科幻电影《阿凡达》红遍全球 。 电影里 , 潘多拉星球上的科研人员随手一划 , 就可以将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复制到一块透明板上 , 然后带去其他场所使用 。 当时就有不少人惊呼:电脑还能这么用!
这一年 , 在位于亦庄的京东方实验室里 , 王大巍带领同事启动研发比《阿凡达》里更具想象力的影像显示器件:让画面可以像书画一样卷起来 。 这就是柔性显示 。 这是十分前沿的技术 , 国外有个别显示屏领军企业正在做预研究 , 国内连学术科研资料都很少 。 “我们得动手了 , 否则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 ”京东方决定单独组建柔性屏研发团队 , 由王大巍领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