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边羽|谁更厉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崔颢的《黄鹤楼》( 二 )
不过《唐风怀》中指出:
质公曰:此篇凡三“鹦鹉”、三“江”、三“洲”、二“青”字 , 其去皆出于《黄鹤楼》、《龙池篇》二作 , 与《凤凰台》同一机抒 , 而天锦灿然 , 亦一奇也 。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崔颢的《黄鹤楼》虽然好 , 但是这种重叠用词以开气韵的写法也并非他所首创 , 前面还有一个沈佺期的《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 , 龙德先天天不违 。
池开天汉分黄道 , 龙向天门入紫微 。
邸第楼台多气色 , 君王凫雁有光辉 。
为报寰中百川水 , 来朝此地莫东归 。
沈佺期去世的715年 , 李白十四岁、崔颢十一岁 。 作为“一时沈宋”的唐诗格律诗先锋人物 , 他的作品 , 崔颢、李白不可能没读过、没学习过 。 所以 , 这种写作方法 , 在当时应该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 , 特别适合大气魄、大气势的起笔 。
文章图片
当然是沈佺期的“龙”最有气势了 , 但他这首作品是歌功颂德的作品 , 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 而相对小巧精致的“鹦鹉” , “黄鹤”的意象无疑就要高远、仙气了太多倍 。 虽然李白使用鹦鹉来指代三国时期击鼓骂曹的天下第一处士祢衡 , 但在普通读者、老百姓眼中 , 鹦鹉是没办法跟黄鹤比较的 。 这就是输在了意象之上 。
《黄鹤楼》千古流传 , 《鹦鹉洲》几个普通人知道呢?所以还真别不服气 , 有些东西 , 诗仙的名头也不好使 。
说回《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的这首诗选取的意象就要远高于鹦鹉、黄鹤 , 他在游凤凰台的时候 , 可能心中一动 , 终于能找到和“黄鹤”抗衡的意象了 。
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 , 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
这首诗的成诗时间不明 , 但是从韵脚来看 , 特别是最后三字“使人愁”和崔颢诗一模一样 , 可见李白心中是一直没有放下《黄鹤楼》这首诗的 , 虽然他肯定不会写出那种“一锤打碎黄鹤楼”之类的蠢话来 , 但是在黄鹤楼上看见了崔颢这首诗 , 无疑让他产生了一种要一较高下的执念 。
这才是正常的文人嘛 , 不服输 , 拿文字说话 , 谁会像个疯子似的当面撒泼呢?
文章图片
《登金陵凤凰台》和《黄鹤楼》还是有很大不同 , 在律诗文法上是遵从“起承转合”规则 , 不像崔颢的诗前四句一气运行 , 就说一件事 。 他的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 , 晋代衣冠成古丘 。 ”进入正常律诗规则 , 不但对仗 , 而且是细节近景描写 。
也就是说 , 和《黄鹤楼》比起来 , 《登金陵凤凰台》更像律诗 , 但是它也是“失粘”的 , 也就是说并不算律诗 。 不过这是因为律诗的规则在李白、崔颢时期还没有真正完备 , 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格律问题 , 实属正常 。 一直到杜甫、岑参时期 , 律诗规则才真正成熟 , 后来的格律诗就很少出现这些小毛病了 。
所以 , 拿《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来比较是对的 , 可以在古风里面一较长短 , 不要再拿《黄鹤楼》和《登高》去争夺七律第一了 。 《黄鹤楼》根本不是七律 。 有朋友会说南宋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言律诗 , 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那么请问你是不是还活在南宋呢?东汉的人还认为绝句“体小而俗” , 那是不是就不要再写绝句了呢?
文章图片
时代是进步的 , 何况格律早已完全规范 , 这也只是严羽的个人看法罢了 , 并不是古人说的还一定能符合咱们今天对诗的各种判断的 。
历史上这么多人诗评、注诗 , 到底谁说了算?
只有我们自己说了才算 , 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用规则说了才算 。
- 梧桐树边雨|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精析,“卧龙跃马终黄土
- 梧桐树边羽|不懂的话是不是就不要写诗?,格律是什么
- 小楠姐聊生活|谁更厉害?对比这三个参照武将不难判断,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关羽
-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 梧桐树边羽|为什么读起来感觉不像诗?,“江南可采莲”写的内容是什么
- 东方不败|《笑傲江湖》中,风清扬和东方不败谁更厉害?
- 频琨娱乐|到底谁更适合当曹操接班人?,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
- 女娲|上古神话中,三清和女娲应该怎么排名,谁更高一筹
- 张飞|张飞和赵云谁更厉害?从这个人转身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答案
- 岁月的交错|谁更厉害呢?从这两个方面对比更为明显,王翦与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