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到大国工匠 张雪松:核心技术一定得自己掌握( 二 )

  数控加工中心高速专用进口刀具工作速度在一万转以上 , 刀具损坏後 , 需从国外重新采购 , 耗时长且维修费用高 。 这时 , 张雪松多年工作中练就的钳工技艺就派上了用场 , 通过取出折断的固定可换刀片螺丝 , 精修定位面 , 经他手上修复的进口刀具就有30余把 。 铝合金车体生产的多道关键工序都要用到德国进口的数显伸缩尺 。 这种尺发生损坏後 , 厂家不负责修理 , 只建议更换新的 。 从2008年起一直到现在 , 张雪松承担起了伸缩尺的修理重任 , 多次抢修 , 保证了动车组车体的正常生产 。

  这些年来生产中积累的绝招、绝技 , 张雪松都毫无保留 , 经常通过现场演示、导师带徒等方式传授给工友们 。

  近年来 , 张雪松作为领衔技师的创新工作室 , 将分厂技师以上工人、优秀技术人员、青年骨乾等100多人吸纳进来 , 成立了13个创新活动小组 , 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导师带徒、技能传承和技术交流活动 。 每年都完成技术创新100余项 , 在工作室的培养下 , 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

  在高铁铝合金生产线智能制造项目推进的过程中 , 张雪松编写培训课件 , 为一线技术工人讲解智能制造知识 , 组织了20多次智能制造培训 , 为智能制造产线培养出了多名合格技术工人 。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 , 我赶上了一个能够让普通劳动者施展才华的好时代 。 我和工友们一定会用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 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 ”张雪松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

  李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