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中财经|PE/VC趁机“捞鱼”,股民才是“终极韭菜”,企业分拆“下崽儿”


融中财经|PE/VC趁机“捞鱼”,股民才是“终极韭菜”,企业分拆“下崽儿”
文章图片
近几日 , 华为1000亿元剥离荣耀将其整体打包出售给神州数码、三家国资机构以及TCL等公司组成的小股东阵营的消息一出 , 便引来市场热议 。
据接近华为内部的消息人士指出 , 出售后 , 荣耀计划将在三年内上市 。 “如今 , 科创板估值溢价居高不下 。 荣耀分拆 , 国资入股 , 加上本身硬科技因素 , 以一个高估值上市是非常可能的事 。 ”
这几年 , 互联网巨头都在热衷于投资并购或者亲身孵化出众多子品牌和子公司 , 其体系内随便拆分就可以打造一系列上市公司 , 比如今年收获满满的小米系 。 再比如滴滴出行 , 近期先后分离出青菜拼车、花小猪打车、快的新出租等多个新的子品牌 , 随即也被传出IPO步伐正在加快 。
从广义上讲 , 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未上市公司 , 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中独立出来 , 单独上市 。 但从狭义上讲 , 分拆是指已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 , 另行上市 。 新的分拆公司 , 如果公开发行新股上市就称为分拆上市 , 相反的操作便是兼并收购 。 与其他资本运作相比 , 分拆都属于企业资产收缩范畴 , 一种公司内资产重组形式 。
业内人士分析告诉采访人员 , 一般而言 , 上市前剥离业务有两方面考虑:第一 , 把不盈利和亏损业务剥离出去 , 将优质业务打包上市;第二 , 让上市公司主业更清晰 。 而对上市公司 , 分拆则意味着母子公司的估值会更加合理化 , 以及融资渠道也会进一步拓宽 。 当然 , 最后买单的还得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
之于A股 , 分拆上市并非新鲜 , 但要“从严审核”
分拆上市在境外成熟市场已经比较普遍 , 但A股此前无具体法律规定及监管规则可循 。
长期以来 , 中国证监会对待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的态度大致为“不鼓励”且“要从严审核” 。
早在2004年7月 , 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 , 明确了境内上市公司到境外分拆上市应当符合的条件 。 随后 , TCL集团、中集集团等境内上市公司成功分拆子公司到境外上市 。 不过 , 彼时A股市场尚不够成熟 , 上市资源稀缺 , 该通知并未对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在境内上市作出规定 。
直到2010年 , 随着创业板推出 , A股公司境内分拆上市的需求暗流涌动 , 政策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 当时 , 监管层曾探讨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 并明确了相关条件 , 但最终只是停留在传言层面并未有明确政策发布 。
十年过去 , A股市场已经从一个主板块市场逐步发展为拥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 , 上市公司数量多达3600家 。 更重要的是 , A股从审核制走向注册制 , 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等多元化资本运作需求愈发明显 。 由此 , 2019年以来证监会不断出台有关分拆上市相关政策意见 。
融中财经|PE/VC趁机“捞鱼”,股民才是“终极韭菜”,企业分拆“下崽儿”
文章图片
某位不愿具名知名机构投资人告诉采访人员 , 分拆上市并未局限于科创板 , 同时约定了IPO和重组上市两种分拆上市途径 , 超过市场预期 。 换句话说 , A股拆分子公司在A股上市的政策通道正式打开!
“不过 , 分拆上市有利于估值重塑、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业务发展等 , 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 。 比如 , 通过分拆上市掏空原上市公司、被分拆公司与分拆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利益输送、再融资购买资产装入子公司后分拆二次融资连续圈钱、盲目拆分为持股管理层谋取溢价等 。 因此 , 证监会对A股分拆上市一直是不鼓励的态度 , A股上市公司分拆所属企业在A股上市一直没有实践案例出现 。 ”
A股分拆热潮 , 大型国企和医疗领域领头
事实上 , 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 , 并不十分喜欢多元化经营的公司 , 因为这通常难以对公司的真实价值进行分析 , 而且投资者也会怀疑公司是否有能力同时经营好互不相关的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