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壬研究院|金融科技进入大监管时代?,中壬银兴:监管发声

_本文原题为:中壬银兴:监管发声 , 金融科技进入大监管时代?
在蚂蚁科技暂缓上市后的第3天 , 金融监管部门再发出行业一声巨响 。
11月6日 ,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 ,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 , 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 , 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 银保监会将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 。 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 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 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
这声巨响影响有多大?腾讯系财付通快速完成了法人变更 , 国内金融科技巨头估值纷纷下跌 , 金融科技监管环境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异常敏感 。
中壬研究院|金融科技进入大监管时代?,中壬银兴:监管发声
文章图片
除了蚂蚁科技的暂缓上市 , 监管环境的“悄然逆转”也让其他排队中的巨头限入迷惑中 。 毕竟如果没有这场意外 , 蚂蚁金服、陆金所和京东数科本应是今年集体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科技三巨头 。
在弄清楚监管与金融科技之间微妙的关系之前 , 我们不得不思考金融科技的本质 。 这个本质也是蚂蚁当下并没有成为大象的原因之一 。
梳理金融科技的进化史 , 我们了解到金融科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0阶段--通过传统IT来实现办公的自动化 , 提高办公效率;2.0阶段---金融业搭建在线平台汇总集聚用户信息 , 实现金融业务的互联互通 , 典型代表是P2P网络借贷 , 互联网保险等;3.0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区块链等新的IT技术来改变金融业的信息收集 , 信用中介角色 , 定价模型等 。
中壬研究院|金融科技进入大监管时代?,中壬银兴:监管发声
文章图片
可见 , 无论处于哪个阶段 , 金融科技的初衷都是在提升金融业务的效率服务和削减服务机构的成本中不断创新 。 技术创新是推动普惠金融的有效手段 , 技术能够赋予以前无法做到的业务形态更多的“超能力” , 这是监管和行业践行者们一致认同的理念 。 也正是这种技术的“超能力” , 促成了银行业的集体互联网转型、第三方支付帝国崛起、大数据风控以及人工智能等业态的发展 。 就连上个世纪60年代的ATM机 , 也可以看作一次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 。
但在实际的发展中 , 却有很大一部分的金融科技逐渐被滥用为行业部分业务的一块“遮羞布” 。
在P2P网贷、“714高炮”以及当下很多金融业务中 , 不断地滥用技术 , 通过包装概念挂羊头卖狗肉 , 打着金融科技的名义非法牟利 。 这些层出不穷的乱象 , 也在一次次刷爆金融科技的信誉 , 金融科技逐渐被污名化 。
以本次蚂蚁科技暂缓上市为例 。 面对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 , 一部分人希望蚂蚁集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要求 , 调整和改进、提高和完善 。 但是也有一些人乘机对金融科技概念提出质疑 , 认为本来就不该有什么金融科技这样的概念 , 甚至有个别极端的观点认为 , 金融领域不需要那么多的科技创新 。
市场不是完美的 , 也并非全能 , 监管亦然 , 这种污名化的言论更是经不起推敲 。
首先 , 当今全球金融体系之中 ,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变革力量 , 其创新与应用为金融行业带来全价值链优化 。
第三方支付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支付行为 , 不再轻易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 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 惠及千万商户和消费者 。 一些创新的融资产品也在加快广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 比如快速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 。 金融风控也经过不断迭代升级 , 当下大数据风控正在发挥前所未有的效应 , 穿透式校验个人或企业的信用和资质 , 输出更为科学且高效的风控策略......这些无一不彰显了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