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火锅安全性再遭质疑 70亿元产业同质化待解

【自热火锅安全性再遭质疑 70亿元产业同质化待解】本报采访人员 刘旺 孙吉正 北京报道
“一旦把透气孔堵住 , 自热火锅的热气无法散出就会开始膨胀 , 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度 , 蒸气温度甚至可以达到200度 。 一旦时间过长 , 甚至会发生轻微爆炸 。 ”央视的一则报道 , 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自热火锅的安全性 。
实际上 , 这早有案例发生 , 自从自热火锅走红之后 , 关于其安全性的探讨就从未停止 。 而随着规模扩大 , 行业亟须相关标准来进行监管 。
另一方面 , 经过三年的发展 , 自热火锅市场正在逐渐扩大 。 相关报告显示 , 2020年自热火锅市场规模近70亿元 。 但行业准入门槛低 , 品牌方热衷代加工的轻资产模式 , 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 依然掣肘着整个行业的进步 。
70亿产业安全性遭受质疑
抛开自热火锅的口味与菜品 , 其加热原理早已不是秘密 。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热火锅 , 常由食材、发热包、食材锅和锅盖组成 。 其基本原理为分层结构 , 下层利用释放热量化学反应(生石灰反应或金属粉末原电池反应)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 水蒸气将上层全熟或半熟食材加热 。
也正是由于这种加热方式 , 自热火锅自走红开始 , 关于其安全性的探讨就从未停止 。 事实上 , 关于自热火锅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 。
根据齐鲁网报道 , 10月29日 , 山东聊城市民汪先生第一次吃海底捞自煮小火锅 , 因操作不当产生爆炸 , 屋内一片狼藉;澎湃新闻报道 , 2019年9月 , 上海的方先生由于加热时 , 倒完水怕不够热 , 在盒盖上又加了个盖子导致爆炸 , 溅出的汤汁致使右眼受伤 。 而在黑猫投诉 , 关于自热火锅的内容多达91条 , 包括发热包质量问题、吃出异物等 。
在湖南从事加热包生产销售的徐先生向采访人员表示 , 自热火锅加热包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 “主要是加热包当中存在一定的铝粉 , 属于易燃易爆品 。 而这个行业刚刚崛起 ,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 属于监管空白 。 所以为了食品安全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 我们是按照危险化学工业品的标准来生产加热包 。 ”徐先生说 。
在这背后 , 是自热火锅逐渐扩大的产业规模 。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 , 自热火锅在2017年迎来快速增长 , 2018年市场规模将近45亿元 。 随着自热火锅的不断推广 , 市场将保持增长 , 预计2020年将近70亿元 。
中信证券方面也曾表示 , 从行业空间看 , 乐观估计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
值得关注的是 , 越来越多的传统火锅品牌也推出旗下产品 , 包括海底捞、小龙坎等 , 良品铺子、三只松鼠这类休闲食品企业也积极进行市场布局 。
发展迅速的品类自然受到资本的青睐 。 10月30日 , 自嗨锅宣布完成逾5000万美元C轮融资;而在此前的5月中旬 , 自热食品品牌食族人、自嗨锅和自热火锅品牌莫小仙获得了共计过亿元融资 。 其中 , 食族人拿到了众晖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自嗨锅宣布完成逾亿元B轮融资 , 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莫小仙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由金鼎资本独家投资 。 据天眼查信息 , 上述三个品牌均成立于2017年 , 并于2018年入局自热火锅市场 。 资本加持下 , 体量不断扩大 。
“一方面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餐厅停业 , 催化了自热火锅的发展 。 另一方面随着懒人经济的兴起 , 自热火锅满足了部分消费的需求 。 ”食品饮料专家于润洁表示 。